《穿成男主的懦弱继母》TXT全集下载_58(1 / 2)
曹觅分明看见自家二儿子转头前,对着自己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但她现在可没心思探究他们是信了没有,召唤过东篱急急道:“开膳吧!快!”
东篱面上满是揶揄的笑,闻言行了一礼,开始传唤厨娘上菜。
北安王大军凯旋归来的第二天,王妃红着脸,吃完了一顿不知是何滋味的早膳。
吃过饭后,在屋中休息片刻,曹觅便带着三个孩子,跟在戚游身后到了外城。
好不容易结束战争,昨天回到拒戎城后,戚游就给自己和出征的大军放了三日的假期。昨日所有人都在忙着安置军队和遗民,他还没有时间去了解近来城中的事务。
所以昨夜,北安王夫妻二人便与三个孩子约定了今日的赏雪之行,准备在路上看看如今拒戎城的模样。
寻云者不遇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第112章
临近内城的住宅区,几十栋楼房拔地而起。宽敞的街道上,到处是趁着放晴出来透气的百姓。
他们见到曹觅一行,激动地凑过来行礼。
随行的侍卫维持住了现场的秩序,戚游和曹觅坐在车厢中,隔着马车与他们点头示意。
“这边就是专门用来居住的地方。”曹觅扭头与戚游介绍道:“你之前也在戚三那边看过那份规划图吧?”
“嗯。”戚游点点头,“你做得很好,即使我亲自来主持,都不一定有此番效果。”
戚瑞在旁边也称赞道:“娘亲思虑周全,手下又有能工巧匠,许多规划是我之前未曾见过想过的,十分精巧。”
他是三个孩子中年纪最大的,曹觅一般做决定的时候也不避着他,甚至有意让他参与。所以戚瑞是在场,唯一一个知道曹觅为了规划图费了多少精力的人。
曹觅便有些骄傲地挺了挺胸。
马车越往外走,景色也就越荒凉,毕竟外面都是些还没有开发的地方。
王树正领着人,在为外面几栋楼做着最后的修饰。
下雪之后,工程队大部分已经停工了。许多工序需要经过足够的日晒,完全干透之后才能继续动工,但雪一落,日头一出来满地都是雪水,完全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王树也只能在之前已经建好的房子中做着些不怕潮湿的工序。
而来到安置遗民的地方,条件还要更加简陋些。
“楼房这个我也没有办法,只能等待开春之后继续建设。”曹觅又介绍道。
她顿了顿:“但是明年,我会把重心放到三个市集上,让拒戎城替代昌岭,成为关外新的交易点。”
戚游出征,昌岭和封平这些地方已经戒严,昌岭的市集便顺势关掉了。
如果此时能在拒戎城重新开放市集,附近的钱货就能重新流通起来。
而虽然拒戎比昌岭更靠北,但是两城之间的道路早些时候已经修好,多走这一段路,对于那些行商而言问题还不算太大。
戚游闻言点了点头。
戚六和管家还留在康城那边,守卫着北安王府,顺便作为京城和塞外信息流通的中转站,戚游想了想道:“我依旧将戚三留在城中,你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去找他。”
曹觅点点头:“嗯,我知道。”
一家五口在外城逛了一圈,又上城墙赏了一阵雪,日暮时分才回到内城。
夜里,曹觅坐在床上发呆,戚游便凑过来:“在想什么?”
曹觅一愣,回答道:“在想梨州那边的事情。”
“梨州?”戚游回忆了一下:“我看过长孙凌寄回来的信件,梨州一切还算安好。”
“嗯。”曹觅愣愣地点点头。
“怎么?”戚游勾了勾嘴角:“刘格那边,研制的‘火-药’可有什么进展?”
关于火-药,曹觅曾在书中翻到过最简易的配方——一硫二硝三木炭。
硫磺、硝石与炭这些东西都不难找,但是粗制的火-药效果并不大。
她将配方写了出来,分别给了戚游和刘格一份。
据曹觅所知,戚游应该是将东西送到了怀通那边研究。之前戚游的冶铁坊也开在怀通,曹觅怀疑怀通可能暗藏着戚游麾下的技术力量。
但是可能因为没有亲眼见识过火-药的威力,戚游对这种东西一直都不怎么重视。曹觅很少听他主动提起这些事。
“没有,他如今刚接触造船,光是风帆那些就足够令他头疼的了。”曹觅勾了勾嘴角。
“你那边呢?”她又问。
戚游看了她一眼:“怀通来信说,已经有了一些进展,约莫来年可以造出你说的那种……炸弹。”
曹觅便点了点头。
戚游思索了一阵,问道:“这些东西,你都是从哪知道的?”
“啊?”曹觅眨着大眼睛,无辜地回应道:“不是与王爷说过了吗?就在道家那本《炼丹术》中啊。
“我也是看着新奇,才突发奇想让人试一下的啊。”
两人关系亲密了许多,曹觅说起瞎话来也越来越熟练。
戚游不置可否“嗯”了一声。
“王爷怀疑我吗?”曹觅突然朝着他蹭过去。
戚游原本躺在一边闭目养神,察觉她靠近,便睁开眼睛与她对视。
他道:“这还需要怀疑么?”
曹觅一愣。
戚游这句话中的意思其实信息量非常大。
“不需要怀疑”,意味着他已经确认了自己的枕边人换了个芯子。
曹觅早有隐隐有过这种猜测,毕竟戚游对自己的态度,与之前原身记忆中,他对原身的姿态并无任何相似之处。
但是第一次听他“亲口承认”,曹觅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她慢慢在戚游身边躺下,缩成一团询问道:“那王爷怎么不把我抓起来?”
戚游扭头看她:“这不已经抓着了吗?”
曹觅微微红了脸,把自己的头整个埋进被褥中去。
——
相比于辽州冬日的沉寂,梨州的生产工作,却丝毫没有因为入冬延缓些许。
日短夜长,能晒盐的时间被迫减少,盐厂的工作进入了滞缓期。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庄内的制糖工程,正轰轰烈烈迈开了第一步。
在盛朝,最常见的糖一般是两种。
一种是拥有悠久历史的麦芽糖,另一种就是从甘蔗中提取出来的蔗糖。
但麦芽用粮食制成,普通人买不起,蔗糖的出糖率又不高,品质也参差不齐,导致如今市面上的糖类都十足昂贵。
曹觅交给北寺的制糖方式是参考唐代之后的制糖之法,比起如今现有的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出糖率,蔗糖的品质也提高不少。
而且,她还提出,如今被人当做药品的甜菜,也可以作为榨糖的原材料。
北寺已经命人在庄子内种下了大批的甜菜,就等着明年收获了。
又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庄内终于制作出莹白如雪的糖晶。
但这种全靠人工的提取方式效率还是太慢了,北寺苦恼了一阵,求到了刘格那边去。
“对于工具这些,我们实在没有头绪,麻烦刘匠两处跑了。”北寺看着正在调整机器的刘格,略带歉意地说道。
他知道,当初容广山庄那边率先使用的耕犁、脱粒机等机器,都是由刘格发明的,所以对刘格的才能丝毫没有怀疑。
刘格摆摆手:“哪里需要说这些。我们都是为王妃效命,这些是我应该做的。”
北寺便又问道:“可会耽误您在船厂那边的事务?”
“嗯……”刘格沉吟了一会:“我说不耽误是骗人的。但是如今那边进展并不顺利,我过来研制糖机,就算是放松一下吧。”
制糖所需要的工具可比大船简单许多,刘格说自己是“放松”其实也十分恰当。
北寺闻言便放下了心,道:“有劳您了。”
刘格摇头道:“没事。”
见没有其他事需要自己,北寺索性与刘格告了别,退出了工坊,不打扰他的工作。
半个月之前,梨州这边也结束了丰收的工作。
但是于辽州不同,将地里的庄稼收上来之后,北寺马上安排了冬耕的事宜,将原本的田地种上了耐寒的小麦等作物。
如今,田地依旧是一片绿油油的模样。
他往自己的院落走,遇上了正从海边回来,头发还湿着的长孙凌。
北寺一愣:“长孙大人……您又去游泳了?”
长孙凌点点头:“技艺这种东西,得多练才行。”
北寺看了看天色,劝道:“虽说梨州与辽州不同,入冬了也不会下雪,但天气总归是冷下来了,您还是……多注意一下身体。”
长孙凌点了点头。
他走到北寺身边,突然想起什么,问道:“你把刘格接过来了?”
北寺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如实道:“是。”
他刚要解释将刘格接过来并不耽误船厂那边的工作,却见长孙凌点了点头,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样。
北寺并不了解船厂那边的情况,见状想了想,小心问道:“船厂那边……进展如何?”
“哪有什么进展。”长孙凌大喇喇回应道。
北寺一愣,不敢再开口提起。
长孙凌知晓他的意思,笑了笑道:“没事。
“那么大的家伙,怎么可能说改进就改进?我心里有数,不至于为了这些苦恼。”
“那就好。”北寺赞同地颔首。
“也不算是全无成果吧。”长孙凌又道:“之前船厂中留有一艘未建成的大商船。
“船厂的原主人就是被这个大家伙活生生拖垮的。
“我把船厂盘下来之后,就令他们按照原来的计划,先将这船造好。
“大概明年夏天,庄子里就可以拥有一艘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商船。”
北寺点了点头。
他还没想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长孙凌又道:“到时候我会乘船,运一批物资北上回辽州。”
北寺终于反应过来。
他想了想:“是王爷的意思?”
这件事,他并没有受到任何消息,所以他猜测可能王妃那边也不知情。
长孙凌点了点头:“这几年辽州那边在打仗,什么都金贵。
“送一船东西过去,能解王爷的燃眉之急。”
“嗯。”北寺点了点头。
长孙凌便看向他,说道:“到明年,庄子基本就能稳定下来,实现盈利了吧?”
北寺从曹觅那边带过来的水泥坊等能生钱的工坊,在上个月结束自产自销的模式,已经尝试在梨州这边打开市场了。
长孙凌将时间定在明年,其实还是留了许多余地。
“是,已经开始盈利了。”北寺点头肯定道。
“那……到时候需要你搭把手。”长孙凌勾了勾嘴角,不客气地要求道:“咱们弄一船紧要的东西送过去。”
“应该的,长孙大人放心。”北寺温声应道。
走了这一路,北寺的目的地已经到了。
他与长孙凌相视一笑,随即拱手施礼,走近了左边的院子。
长孙凌摆了摆手,迤迤然继续往前行。
寻云者不遇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第113章
今岁的冬雪落得晚,年节却依旧如约而至。满目莹白的景象还没欣赏多久,城中各处就挂起了点点红色灯彩。
这是拒戎城一场暌违了五十多年的春节。
尽管重建项目的进度尚短,但城中对于这次庆典依旧足够重视。统一的调度下,大批的物资从康城和昌岭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为拒戎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点上了灯笼还不够,曹觅正着手忙着另一件年味代表物品——对联。
在盛朝,对联还没有流行起来。人们在年节时用来装点的东西,除了常见的灯彩,还有桃符一类的简单饰物。
写了门神名字的桃符会在之后的时光里慢慢演变为对联,在中国明代才正式出现。
曹觅觉得,这其中应该有科技发展的原因。
毕竟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价格低廉,获取简易。但是对联需要书写在红纸上,普通人家怎么可能轻易买得起红纸呢?
但如今,她名下的造纸坊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像红纸这些品质不高的纸张,造价成本已经被压得极低。即使给全城所有的建筑都贴上一副,曹觅也丝毫不会心疼。
想着今冬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曹觅便将对联搬了出来。
尽管如此,她向三个孩子解释对联的时候,三个孩子还是一头雾水。
面对几人的疑惑,曹觅笑了笑,道:“以前没有这种东西也不要紧,咱们做出来了送下去,往后都这样弄,不就好了吗?”
“那些人应当不识字吧。”戚瑞摸着对联上“吉祥如意”几个字,看着曹觅问道:“把这些东西给他们……真的有用吗?”
曹觅都研墨的动作一顿,想了想道:“无碍,我到时候让去发对联的人,告知他们纸上的意思便是了。
“他们虽然是盛朝人,但其实绝大部分前半生都是在戎族那边生活中。对联上的汉字,应该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盛朝的情感。”
戚瑞闻言,点点头道:“嗯。”
另一边,曹觅将墨研磨好了,抬头环顾了一周,问道:“嗯……戚瑞,你和王爷两人来写?”
双胞胎闻言,有些不服气地凑上来。
戚然仰头看着曹觅:“娘亲,我也要写。”
曹觅苦恼地思索起来。
对联这种东西可不是儿戏。她继承了原身的笔迹,但写出来的字依旧很一般,所以前几日准备弄对联时,甚至没想过自己动笔。
回忆起去年双胞胎制作的花灯,曹觅无比肯定,如果让双胞胎参与进来,那么纯粹就是浪费材料了。
于是她蹲下身朝两人劝道:“对联写完可是要贴在房间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