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陷入谜途(1 / 2)
“之前,师傅告诉我,找到这个东西后,要妥善保管,不能给任何人看。然后,师傅还说,日记重见天日之时,便是本朝衰败之日。当时,我并不理解师傅这些话的意思。现在,我看了日记,才知道师傅所言不虚。”林图南说。
“书生,你就别卖关子了。日记里到底写了什么?”小刀问。
“我还是那句话,如果林公子不便说,就算了。”叶飘零说。
“你们别着急,听我慢慢的说。”林图南说,“里面的东西对我震撼太大了,我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你们总的给我时间,让我组织一下语言吧。”
“神宗后期,以王若钦为首的一些人鼓动神宗皇帝,让其去泰山封禅。诸位可知,封禅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从三皇五帝算起,前去泰山封禅的帝王也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其余的皇帝,犹如唐太宗这样的千古一帝,他也并未封禅,因为封禅不仅劳民,还伤财。所以,尽管王若钦等人多次劝说,神宗一直是犹豫不决。”
“我用了犹豫不决这个词,说明神宗皇帝听了王若钦的话后是心有所动。因为封禅都是圣明君主所做的事情。神宗皇帝也是想着,自己若是能封禅了,在历史上的地位便和秦始皇汉武帝一样伟大了。”
“神宗之所以犹豫,就是不知道朝廷上有多少人支持他这么做。于是,神宗就去问寇丞相了。‘檀渊之盟’后,寇丞相的地位可是如日中天。朝廷中好多人都把寇丞相当成自己的榜样了。神宗想,如果寇丞相支持他这么做,别人自然也就没有异议了。”
“当寇丞相明白神宗皇帝意思后,他犹豫片刻,点头同意了。”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寇丞相为什么会同意?”叶飘零说,“封禅之劳民伤财,寇丞相不可能不知。以他刚烈的性格,应该劝阻神宗皇帝啊。”
“也叶公子有这种的想法自然是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叶公子能够明白寇丞相当时的处境后,就不会责怪寇丞相了。”林图南说,“‘檀渊之战’是咱们大宋朝最近以来,打的最好的一仗。论功劳,自然是寇丞相功劳最高了。可是,还有一些小人却在这一仗上做文章。”
“你所说的文章可是‘赌徒论’?”叶飘零问。
林图南点点头,说:“朝廷有人在神宗耳旁说,当时寇丞相要神宗御驾亲征是把神宗当成了赌资,现在,战争胜利了,自然极大欢喜。若是失败了呢?神宗当然明白万一失败后的结果。对于这种子虚乌有的理论,你要说辩驳它,却有无从着手,因为这个理论本就是建立在虚空之上。说的人多了,神宗心里也渐渐的对寇丞相起了隔阂。你想想,寇丞相若是反对了神宗,定然让自己处在更不利的局面。”
“你说了那么多到底和这本日记有什么关系啊?”小刀问。
林图南看了小刀一眼,接着说:“虽然寇丞相同意神宗封禅,但他心里明白,封禅之事就是一场闹剧。寇丞相也想到了,百年以后,后世之人定会对封禅的事情做一个定论。寇丞相怕后世之人做定论的时候把自己写成无知昏庸之臣,他便把封禅之前王若钦所弄得那些祥瑞之假把戏都写在日记中了。他只是期望,等到百年以后,有人能看到这本日记,明白寇丞相的无奈之举。”
“原来如此。”叶飘零点头,说,“只是,襄阳王费劲心思的抢这本日记给金国特使又是为什么?”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林图南说。
“现在,咱们把书抢过来了。襄阳王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依我之见,咱们应该尽快的赶回京师。毕竟京师重地,襄阳王不敢如此嚣张了。”叶飘零说。
林图南点点头,认可叶飘零的观点。
“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去京城吧。”林图南说。
林图南之所以急着去京城,他是想见林之仪。因为叶飘零早就告诉林图南了,蔡京让人把林之仪关在开封府了。
众人简单收拾了行李,便匆匆赶路了。三天后,众人来到了京师。叶飘零带着众人去见李应龙。到了李应龙府邸门口,小刀忽然不去了。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叶飘零说,“现在,国家有难,你不会袖手旁观吧?”
“国家有难和我有啥干系?”小刀说,“我就是一个江湖人,习惯了自由自在的日子,自然是不想看着官家老爷的高高在上的面孔了。”
“你没有见过李大人,你怎么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啊?”林图南问。
“好吧,你要走你就走吧。不过,贾姑娘不能走。”叶飘零说。
“为什么?”小刀问。
“贾姑娘本来就是大家闺秀。这一路跟着咱们风餐露宿,已经够辛苦了。你还想让她继续风餐露宿下去吗?”叶飘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