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战场上连连失利,也终于让离洛意识到,北疆费尽心机所做的筹划,已经到了摘收果实的时候。
试想若是离洛与月华没有结盟,若是两国没有不顾北疆强势率先出兵,若不是两军此前削弱了北疆战力,此刻面对北疆的座弩和冷箭,他们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如今北疆将士就像是跗骨之蛆,一味强攻或死守都对我们不利,不防且战且退,自保为上。苍翊凤眸微沉,看着远方沙尘中密如细雨的箭矢。
武安侯道:可始终周旋也不是长久之计。
并非要长久如此,既然他们可以放冷箭,我们当然也能暗下杀手。
殿下何意?
苍翊笑道:侯爷可曾听说过煞血盟?
武安侯微怔。
他虽是镇守边关的守将,对江湖中的事知之甚少,但也听说过煞血盟这个江湖第一的杀手组织,但煞血盟的人,从不参与朝堂或战争之事,给再多赏金也无用。
王爷请动了煞血盟的人?莫不是又是四皇子的缘故?
不待他把心中想的问出来,也没等苍翊给出回答,另一侧忽有异样,有守军拦住了从楼下缓步走上来的白衣人影。
让他
武安侯刚想让守军放人,就见自己身边的人已经迎了过去,那模样,倒像怕这边境的寒风把人给吹倒了似的。
这人来军中多日,这种状况见得多了,他倒也习以为常了,只是城墙上的守军没见过,关注着战场的人都忍不住侧头多打量了一眼。
南宫若尘一脸古怪的避开了某人伸过来要搀他的手,径直走到千步廊正中,对武安侯拱手施礼。
四皇子不必多礼。
他抬手虚扶,南宫若尘起身,却不看向战场,直接问道:可否向侯爷再借千余将士?
武安侯下意识看了苍翊一眼,回头道:四皇子想故技重施?只怕北疆人早已有了防备,且此地多是荒原,没有那么多的石头重伤北疆大军。
非是如此。南宫若尘道:此次借兵,不为伤兵将,而是为了敌军的座弩。
武安侯眼中一亮:四皇子有了破解之法?
南宫若尘却摇头:破解不敢说,令其暂时瘫置或可一试。
若是本侯没记错,四皇子当是月华的人,为何对我离洛如此竭力相助?
他意有所指,被指的两人却都是面不改色。
南宫若尘道:借侯爷一千人,破的不只是此地的座弩,五十里外,月华大军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而去敌军阵营破坏座弩,是九死一生的计划,他借用离洛的人,也可以说是为了私心。
可到底是私心还是缺乏信任,三人却是心知肚明。
武安侯看向前方战场,凝眸道:敌军的座弩组装极为牢固,就算四皇子能损它一时,待敌军整修,我等岂不是徒劳一场,功亏一篑?
他要整修,也得有整修的人。
苍翊突然开口,将武安侯的视线转移到了他自己身上。
只见他之前还空无一物的手里,突然多出了一只莹白如玉的笛子,在他骨节分明的指间转的飞快。
武安侯愣了愣。
他记得这笛子是在四皇子的腰间挂着的,再看过去,那腰上已经换成了翊王殿下的手。
忽视了他的视线,苍翊顾自道:那座弩设计精密,正因为做的精密,损坏之后便很难恢复,造出座弩的术师再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和他一样的技术,是以北疆大军中,用来修座弩的人一定极少,且被严密看护着,只要我们能杀了那几个人,再损了座弩,尽管原来的设计再精密,他也只能是一团废铁。
武安侯不由得想到了这人之前提到的煞血盟。
若要刺杀一军领将,或许寻常的刺客很难办到,可要杀几个术师,对煞血盟的人根本不是难事。
眼前的这两人,前后所说的并不是同一件事,现在看来,又是息息相关的两件事。
他似笑非笑的看了两人片刻,自然是应下了。
却说另一边,自三份圣旨同时送达,郑娄生借圣旨难辨暂时拖延了时间,而到现在,真正的旨意,他们就算想遵守,也是不能了。
假传圣旨的两位大监被处死了,就剩了一位真正的大监,被遣送回了溧阳城,由祁王亲自押送。
溧阳城中,国君昏迷的消息不知道何时在市井当中传开,而在国君昏迷期间,却有圣旨被送去了边境,难免让人因此而心生揣测。
朝堂上有人怀疑是国君拟好了圣旨,让大监在适当的时机送去边境,却也有人怀疑是有人故意让国君昏迷,借机假传圣旨为自己谋利。
溧阳城中有内奸本就是月华朝臣始终悬在头上的一把刀,又有边境送回来的奏报说命令撤军的那份圣旨才是真的圣旨,谁会希望月华撤军?只能是北疆的内奸!
就在月华朝臣人心惶惶开始忧心国君性命的时候,暗夜中有人潜入了国君居住的寝殿,次日,昏迷多日的国君,悠悠转醒。
第46章 指认
启晟帝醒的正是时候。
边境战事胶着, 几日后,溧阳城中收到了月华大军伤亡惨重的消息。
朝堂上, 刚刚痊愈不久的启晟帝, 愤而摔了边境命人连夜送回来的奏疏。
羽林卫统领何在!
朝中大臣噤若寒蝉。
那羽林卫统领, 早在边境传旨的大监归来之日,就已经畏罪自杀了。
羽林卫管理宫防, 圣旨被造假, 必然是有人盗用了玉玺,不论是羽林卫防护不周还是羽林卫与幕后之人同谋,他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是最重要的查案线索。
如今羽林卫统领自尽, 这条线索也就断了。
而启晟帝问出这话,也不过是想发泄罢了, 发泄他的愤怒,也发泄他内心的恐惧。
边境传来的战报,说是月华大军因圣旨真假难辨,被迫停军整顿,也因此耽搁了进攻北疆的最佳时机, 如今让北疆缓了一口气,便导致了伤亡惨重的结局。
就算没有人假传圣旨, 启晟帝原本也打算下令撤军,可如今收到奏折,他竟感到一阵后怕。
如果当时下旨的人是他,如今遭百姓诟病的也会是他。
他觉得庆幸, 也觉得心虚,更觉得恐惧。
宫中有谁人能收买了羽林卫,神不知鬼不觉的盗用玉玺假传圣旨?
还有他自己再一次的昏睡,也足以证明,他数月前的昏迷根本不是什么邪秽作祟!
同样的招数用在他身上,却不留一点蛛丝马迹。
他现在就像一只走在钢丝上的蚂蚁,被人轻轻一晃,就会掉下万丈深渊!
而且会晃动也能晃动那根钢丝的人,绝对不止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