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1 / 2)
但是,还从未出现过一类吸血鬼电影,是如此的清新、时尚,没有在唠唠叨叨的重述吸血鬼的起源和发展,也没有莫名其妙的杀戮和血浆,甚至连好莱坞老电影里总是和吸血鬼共存的吸血鬼猎人也从没出现过,吸血鬼的生活都是如此现代,他们每一个都是有着年轻面孔的俊男美女,活的太久而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房子不是古堡豪宅就是极简风格的现代公寓,穿着最紧跟时代潮流的服饰,开着最昂贵的跑车,谈吐优雅才华横溢无论从长相、财富还是实力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吸血鬼电影原来还可以这么拍?这几乎引发了所有好莱坞制片厂新的思考。
说实在的,好莱坞每年产出上百部爱情电影,观众早就对千篇一律的主角人设,和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情节腻歪了,以至于市场中最多产的爱情电影,投资回报率往往是最低的,而现在,《相濡以血》不仅给了影迷,更给了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更多选择。
去年年底上映《莎翁情史》曾在全球制造过一钞莎翁热,不仅推动莎士比亚原著、与莎士比亚本人有关的各类书籍销量大增,让英美两国的出版商和书店老板发了一笔横财,甚至还有《哈姆雷特》、《麦考白》、《仲夏夜之梦》等多部莎士比亚电影立项。往前再推四年,《理智与情感》也曾推动过简·奥斯汀书籍在英美两国的销量。
最近有一本吸血鬼题材的浪漫爱情小说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好莱坞各大制片厂之间突然开始流通起奇幻题材的爱情电影剧本,HBO电视网似乎也在筹备一部与吸血鬼有关的电视剧,这一切似乎都与《相濡以血》刮起的那场吸血鬼热潮有关。在好莱坞专业人士看来,这绝不是个巧合,威廉·布兰德利就像一个潮流触发器,总能引发各式各样有趣的文化现象。
好莱坞几乎人手一本的权威《综艺》在《威廉·布兰德利:单纯的演员和偶像,还是流行文化引导者?》的专题报道中如此说道,报道最后还调侃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应该找威廉·布兰德利来拍的,那样的话,或许美国国防部就不会为每年日益减少的参军人数而头疼了。
在各大媒体开八好莱坞明星资产的时候,威廉名下资产被进一步曝光,《旧金山纪事报》就用《好莱坞最大的隐形富豪?》为题,深入分析威廉·布兰德利的账户上到底应该有多少钱,这篇报道出炉后,无数人惊讶原来在威尔洛特影业之外,威廉不仅持有着公众早就知道的微软、苹果、亚马逊等公司的股份,还在近一年内增持了戴尔、思科、甲骨文等公司的大量股票。
或许这些股票还没有多到能让他参加年末股东大会的地步,但在普通人眼里已经价值惊人了,更别说似乎从威廉·布兰德利购入这些公司股票的那一刻起,这些公司的市值就在不停的疯涨最典型的例子,威廉在购入微软公司大量股票的时候,微软公司的市值是在五千亿美元左右,现在,微软市值已经涨到了接近六千亿美元,华尔街资深投资人纷纷估测,今年内微软应该就能突破六千亿美元的市值大关,不仅会超越通用电气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还会创造人类历史上上市公司的最高市值纪录。
威廉·布兰德利的账户上到底有多少钱?九位数还是十位数?利用威廉名下两支最具代表性的股票近年增值进行分析一支是亚马逊,九七年上市至今,股票增值已达十倍,威廉持有大约六十万股,仅这一项他的收益就有上亿美元;另一支股票是苹果,虽然苹果经过九十年代初的元气大伤后,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股票价格涨的也不如一些新兴的科技公司那么离谱,但是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升值速度,九七年中威廉收购250万股苹果股票的时候,一股的价格还不足十四美元,现在已经是四十多美元一股了只是部分股票收益已经如此惊人,也难怪《旧金山纪事报》会将威廉称为是好莱坞最大的隐形富豪,以及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了。
要么上帝特别偏爱威廉·布兰德利,给了他无以伦比的好运,要么他根本就是选错了行业,该来华尔街或是去硅谷。华尔街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说。
《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好莱坞内涌现科技投资热》里,也指出:威廉·布兰德利因为投资硅谷而获得了巨额回报,这似乎点燃了好莱坞众多明星新的投资激情,两个月来,已经有不少明星将他们用来购买豪宅跑车的资金投往了华尔街,并且点名购入特定的几支股票,其中就包括茱莉亚·罗伯茨和乔治·克鲁尼等为大众熟知的好莱坞巨星。
但是,业内人士纷纷指出,虽然如今科技投资市场前景颇好,但想要取得和威廉·布兰德利一样的回报率,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整个科技投资市场已经被炒热,投机收益已经达不到最大化,另一方面,无论是苹果、微软还是亚马逊、思科,威廉·布兰德利选择入市的时机都是非常巧妙的,他刚好在股价最低值的时候入手,现在入市的投资者要想在硅谷发掘到第二支苹果或者亚马逊,还不如去指望整个大盘再翻一番。传奇股神巴菲特也是这一论点的有力支持者,他还特意用微软创始人之一的亿万富翁保罗·艾伦来举例保罗·艾伦自离开微软后,就立志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还指望哪天他投资的项目里会出现第二个比尔·盖茨或史蒂夫·乔布斯,但是遗憾的是,保罗·艾伦每十笔投资里,九笔都打了水漂,只有一笔能让他收回本钱,而且还是获利不高的那种。
世纪末的硅谷投资热也催生了华尔街科技股票市场的过分繁荣,硅谷新生的科技公司,只要是项目立意不太烂的,总能吸引来大笔的风险投资或天使投资,而在华尔街,因为市场对科技股的看好,已经上市的科技公司股票也是节节上涨,凡是早两年有投资的现在基本都获得了客观的收益。
可以说此时美国的富豪们和华尔街对科技股的追逐已经到了一个疯狂的地步,而现在,连好莱坞都来凑了热闹全球拥有流动资金最多的市场之一,大把演员拥有可以问鼎奥斯卡的演技,但对于投资却是一窍不通,谁知道这些人盲目的涌入,会对华尔街,对硅谷造成怎样的冲击。这可能是好事,但几率更大的后果是替股市催生出了更多的科技泡沫。
无论什么投资行为,当它已经发展成了能席卷全民的热潮,离崩盘也就不远了。威廉第N+1次对着话筒强调,或许是因为重复了太多次类似话语的缘故,他的声音听起来都疲惫了。
你是说这场科技热潮有可能变成一场股市泡沫?本·阿弗莱克的声音里充满了强烈的不确定性:这不可能吧,伙计,人人都知道互联网是未来。
第168章 好莱坞共济会
是的, 人人都知道互联网代表着未来, 但未来毕竟还没到来不是吗?类似的话威廉最近已经说了太多次, 几乎形成条件反射了:互联网的民用技术还很不发达, 本, 我想你也是被硅谷那种蓝图式的构想被打动了,生活中充满了智能电子产品,无论多复杂麻烦的问题,只要动动手指或大脑,就有相应的科技来搞定, 就像漫画里的蝙蝠侠或钢铁侠过的那种生活来到了现实似的, 但是问题是, 现在只有比尔·盖茨做到了家中全覆盖高科技产品, 像堪萨斯、德克萨斯那样的中西部地区, 仍然有很多城镇居民至今都不肯让电脑走进生活, 哪怕是在纽约、洛杉矶,高科技也没有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现在甚至连智能手机都没有
什么是智能手机?
额, 那是史蒂夫·乔布斯刚刚提出构想的一款产品
是什么?
知道IBM公司曾经推出的Simon吗?严格来说, 它才是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
不知道。
好吧。其实我想表达的是,科技股的热潮是在预料之内的,早晚都要到来的, 但是,它来的太早也太凶猛了,把市场炒的过热, 但事实上却缺乏足够的现实基础,就像
就像空中楼阁。本·阿弗莱克灵光一闪。
不,我想说的是泡沫。
本·阿弗莱克:对,泡沫,刚刚我也提到了,股市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