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2)
苏家宝微皱着眉头,拼命的想着前世那两个同事的话,半响喃喃道:如果没记错的话,最迟三个月后,北方就会有一大批难民逃难过来。
第14章
天香楼彻底落败之后,远在云州的周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当即把云州天香楼大师傅派了过来,并且在两个星期内连续推出了三道新鲜菜式,还在门口贴了消息,说为了弥补之前犯的错,两个月内天香楼里所有的消费都减半。
夏闻刚到清江楼时,老掌柜立马迎了上去,二人边朝着后厨走边说。
天香楼新出的菜式是什么?夏闻问。
两道新菜,一道叫香煎鱼,是用红鲤鱼做的,一道叫纸包鸡,是用乌鸡做的,没法打包出来,说是只能在他们楼里吃。老掌柜详细的说着。
到了后厨,另外两位师傅也到了,见到夏闻,恭敬的弯腰称了声师傅,夏闻早就让他们改了这称呼,可他们不听,后来夏闻也就纠结这个了。
夏闻看了站在一旁焦急的掌柜,安慰道:您别急,您要去门口也贴张消息,说清江楼新增菜式跃龙门和 折桂。见老掌柜立即转身,夏闻又道:吴言在大堂,他带来了这两道菜的图样,少爷说了,一齐贴消息上吧。
老掌柜见夏闻如此沉稳淡定,顿时不担心了,喜滋滋的去写消息了。
厨房里,夏闻让两个师傅打着下手,同样的,一人拿来了红鲤鱼,一人提来一只鸡。
今天教你两道新菜式。夏闻把小半勺油倒入铁锅中,头也不抬地说
两个师傅闻言齐齐点头,一脸的高兴。
自从老掌柜贴了消息出来,很多人看了新菜名,全都来了兴趣,坐在餐桌上等着,老掌柜忙昏头了,现在再看着两道新菜名,才知道这名字有多妙。
鲤鱼跃龙门,蟾宫折桂,这就是冲这三年一次的秋闱去的呀。
清江楼的两道新式招牌菜又火了,先不说这口味怎么样,就是听着菜名,家中有备考学子的,也要图个吉利买两份去。
自从清江楼推出这两道菜后,老食客们又回来了,每天嗷嗷待哺的来楼里等着菜食。
以后的日子,天香楼不甘示弱,又是接连推出了新菜,清江楼先是没有动作,却在一个月后贴消息说,以后,每隔一月便会推出新菜,丝毫没有和天香楼打擂的样子,只安心地推出菜式。
不但如此,三位早点师傅也学有所成,这一天,前一百位进天香楼的客人都得到一份小礼物,这些客人尝了之后,惊为天人,于是小笼包和灌汤包就这样渐渐地打开了知名度。
现在的天香楼勉强维持的下去,清江楼却是早膳火爆,午膳火爆,晚膳同样食客满楼,真正算得上是赚的盆倾钵满了。
夏天飞快的溜走,转眼间已到了八月多,天气凉爽中夹杂着丝丝寒意。
这些日子 ,苏家宝帮助清江楼的事徐宜宁和苏尉略微知晓了些,徐宜宁见苏家宝好似对经营商铺什么的感兴趣,便把她陪嫁过来的两个铺子交给了苏家宝。
这两个铺子几乎算是不盈利的,只是位置有些偏,徐宜宁一时还未想好要如何改造,苏家宝知晓后提出给他来练练手,徐宜宁也就同意了。
那两个铺子,一个是卖些书画的,另一个则是一间茶肆。前一个本来生意还好些,但后来临近的地方有人开了家赌坊,日夜喧闹,三教九流之人比比皆是,也失了书画坊该有的清净,渐渐的就无人光顾了。
那间茶肆虽然僻静,但是没有招牌,生意也就越来越差,如今也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苏家宝窝在书房里苦思了三天,终于让他想出解决的办法了。
原本卖书画的他让改成了当铺,只因临近赌坊,那些个赌徒若是输的没了银子,又正在兴头上,旁边的当铺自然是他们的首选之地,东西当了等赢钱再赎回来也就是了,谁人都是这样想的,但最后是赢的满怀还是输掉底裤谁又能知道呢!
至于那间茶肆,苏家宝早就想好怎么办了,依旧是开茶肆,不过不能什么茶都卖,他只卖青麟烟。
青麟烟是这偏远之地的特产,也是产自青麟山,与那些名茶自然不能比,但是若是房里染着青麟香,然后再细细品上一口这青麟烟,那口感余味足以排得上夏启名茶前二十名了。
他之所以记得这一个茶的名字也是因为那两女同事独爱提起这青麟烟,一是因为产自洛青俞的家乡,二就是及其的贵,三就是这好听的名字了。
他记得,这青麟烟被发现正确的品尝方式后,周围几个州县的百姓齐齐涌入青麟山,没有节制的采摘,最后导致这青麟烟成了珍稀之茶,在后期更是一跃成了夏启的第三大名茶,千金一两也不为过。
当然,后来的这恐怖价格多半也是因为那些达官贵人想要用此茶去讨好已经位居高位的洛青俞所致。
苏家宝仔细的将这两个主意说与徐宜宁听,而且还画了不少画册。
听来了苏家的想法后,徐宜宁觉得当铺可行,但这继续开茶肆且只卖青麟烟好像没什么出路。于是苏家宝把他的品茗方法一说,徐宜宁试过之后顿时觉得不错。
说通之后,苏家宝用他自己的全部身家把青麟山生长着青麟烟茶的地方买了下来,因地方不大,且周围也没什么青麟木,主人二话不说就签了契约,揣着钱屁颠屁颠的走了。
不是苏家宝不告诉他们青麟烟的好处,就算他说日后这茶会是一两千金,也没人会信,就算有好的品茗方式,那它也排名在二十多名,那些个达官贵人放着前十名的茶不喝,喝你这二十名的茶干什么?
若真的有人信了,那等洛青俞成了那位高权重之人,起码还需二十年,没人等得起。
其实,他开茶肆,卖青麟烟也只是在押注而已,毕竟,他穿到了这具身体中,让洛青俞没了那杀人的罪名,也就没了逃离家乡遇到致仕老臣的机会,没了那老臣的引荐,不知道他还能不能顺利地爬上那的高位。
不过也无妨,这茶肆开着,除了赌日后能否增值,还有一处作用,记忆中,北方难民暴动,殃及了青州、云州等几个州县,朝廷派下来的钦差大臣就独爱这青麟烟。
茶肆的所有布置,都是按照苏家宝他自己的喜好来的,前世他的爷爷有两大爱好,一是做菜,二是品茶,耳濡目染之下,苏家宝也就对这两样知晓了一些。
茶肆的名字请洛青俞提了,就叫转角,因为苏家宝目前也不打算靠着它盈利,也就没有多加宣传,茶肆开张之后,也只有苏府和苏家宝谈的过去的亲朋好友知道。
这转角茶肆地处偏幽,且环境典雅,渐渐的就成了卢大有、洛青俞和苏家宝等常聚的场所了。
这一日,茶肆的掌柜正讲着一些奇闻趣事,苏家宝、卢大有和洛青俞三人正听在兴头上,就见吴言匆匆地跑了过来,面上神情有些慌张。
少爷,老爷让人传话来了,说让您快些回去呢。
苏家宝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事,正要反省一番好应对,就见吴言又朝着卢大有和洛青俞说着:两位公子也回去吧,近些日子就不要出远门了。
怎么了?苏家宝隐隐猜到了什么,试探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