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草根 分节阅读 203(1 / 2)
d一包就是一年的大客户出现啊。”
对于这位文化人的恭维,邵年时全盘接受了下来,他在与广告经理审核合作协议的时候,就时刻注意着在一楼工作者的这些报社的编辑。
大概是邵年时确认了这个包年的客户服务,趁着待客室内的氛围不错,邵年时如同闲聊一般的询起了外场的编辑。
“外面的那位中年编辑我瞧着怎么有些眼熟呢他应该不是青城本地人吧”
客户经理顺着邵年时手指的方向一瞧,转过头来笑盈盈的问到:“邵先生也曾留学过日本吗”
“我们这位编辑是从日本归国的新党派人士。”
“因为跟我们报社的副主编的关系不错,在回国了之后,就在我们报社里边任职了。”
“你别说,到底是留过学的,那是什么都敢说。”
“最近他们发表的文章,多数都在为青城的工会张目,为底层的工人发声。”
“报社主编对这位先生的文章那是十分的推崇,认为他带有十分尖锐的反日情怀,与自己曾经留学的经历能够做一个十分好的分割。”
“将国外优秀的技术与学识带回来,并十分客观的去批判外国人对中国的作为。”
“不因为自己曾经在日本留学生活的经历,而在坚持的主义上有任何的偏驳。”
“这位苏先生是一位正直的人,若是邵老板若想与其相识,我可以帮忙引荐的。”
毕竟这位先生经常用自己的薪俸去无偿的资助那些底层的工人组织。
若是认识了邵年时这样豪爽的商人,说不定就不用生活的过于拮据了。
对于广告经理的好意邵年时当然是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现在的他,就是一个愿意接受新思想的熏陶的新派商人,有些年轻热血,是很好忽悠的那种类型。
大概是邵年时的伪装做的不错,在他给广告经理递过去了一张价值不菲的广告包年的支票了之后,就得到了广告经理的亲自引荐。
再加上马上要从济城中学毕业并对考上山东大学有着八成把握的邵年时肚子里还算是有几分的墨水,这些忧国忧民很有些书生意气的信奉新主义的编辑们很快就接受了邵年时的存在。
在某些时候,对方表现出来的对于国家经济层面的担忧,正说到了这些打算拯救中国的革命家的心中。
听说了邵年时在城郊开了一家很大的纺织厂,以及青城城内最近卖的很不错的飞虎牌正是他们旗下的品牌了之后,作为小组中的领导者,苏树伟就发了话。
“不知道邵厂长对于青城的多路工人联合会有什么看法”
邵年时微微一愣,在对面几个人殷切的小眼神之中,反问了对方一句:“这个联合会是由铁路工人工会逐渐合并发展而来的吗”
“它的原身是不是五路工会联合会”
见对面的人惊喜点头了之后,邵年时就放缓了语速斟酌的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这个联合工会是否得到了现任政府的授权与支持”
“工会的主要领导构成又有哪些”
“对于整个青城的工人们又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与帮助”
“对于我们这些雇佣工人的商人们又有怎样的要求与规定”
“这些东西对于我,不,对于大半的青城企业主,小工坊业主以及码头贸易行,青城市内的车行,小业主们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
“我敢肯定,他们当中绝大多数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公会的存在。”
“是,工厂做到了我这种规模了之后,自然也听说过前一阵发生过的几次有组织的罢工。”
“但是你们不得不承认,公会取得的只是极小范围内的区域性的胜利。”
“对于那些没有被影响过利益,亦或者是不曾受起威胁的工厂主们来说,他们是不会在意以及承认你们的存在的。”
“我认为青城的工会要取得大众与工人的认可,并愿意在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寻求工会的帮助的前提是你们最起码要做一些受众度高,影响力大,甚至能够对抗大富商的事情,才能让这些工人们抛却自己的恐惧与得过且过的思想,来寻求你们的帮助。”
“毕竟,在见到你们有足够的实力与影响力了之后,他们才能看到事件得以解决的希望不是”
“毕竟要是知道他们找了工会去抗争,结果却是毫无结果,或是产生更坏的结果,那他们还不如老老实实的被压榨,总比被辞退丢了工作要强吧。”
邵年时说完了这番见解,却发现坐在他对面的这一圈的编辑一个个的那是目瞪口呆啊。
若不是早就知道邵年时的身份,他们还以为对面坐的是比他们更能幻想的热血革命分子呢。
瞧瞧这步子迈的,都要跟青城市政府面对面的叫板了。
对于这些一言不合就游行,站在舆论的制高点来压迫政府的文化人,邵年时只从他们的表情上就明白了这群人现在正在想什么。
第三百三十二章 参与
为了避免在某天晚上一大堆的警察闯进自己在渤海大酒店内长租的包间内,将自己当成撺掇闹事的首犯给抓走,邵年时赶紧给对方指出来了一条不同于以往强硬对抗的怀柔道路。
“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完全可以走程序让这个工会的存在合法化啊。”
“将工会挂靠在市政府的城市管理分部,亦或者如同工商协会那般同样挂靠在经济部门的名下。”
“当工人的既得利益与商会内的商人的个人收益产生了矛盾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通过上层沟通的方式来达成较为好的效果。”
“这样,既避免了流血牺牲的可能性,也能够更有效的解决工人们最真实的需求。”
“我觉得现阶段有许多的矛盾都在与上下沟通不协调的问题。”
“若是双方都能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一点的话,那就不会产生过于尖锐的矛盾了。”
这一说法十分的可观理智,但是它在操作性上却有着很大的问题。
因为工会人员的底层性,让他们想要往上一级发展的时候,就比工商协会这种大商人所组成的团体多了更多的局限性。
政府部门甚至不愿意承认工会的合法性。
它们甚至成为了某些事件背锅的最佳选择。
对于一位对自己的工人以及手下人并不苛刻,甚至说是待遇好到跟过邵年时的大部分的人都对他忠心耿耿的良心商人来说,那些拼命的压榨工人剩余劳动力的工厂主,实际上是相当的愚蠢的。
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许多与邵年时拥有着同等地位的人,觉得这才是常态是理所应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