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公主喜嫁 >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70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7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也看不上。让她自己画不行,可她眼光却还不错,这些画真是白费了好纸好笔好颜料。

画的那花儿凭良心说刘琰觉得让自己画没准儿还能强点儿。还有画的是姑娘,不知道那姑娘本人看了如何,反正刘琰觉得想要凭这张画去按图索骥,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人找出来的。这鼻歪眼斜胳膊象面条儿一样的美人,实在看不出来美在哪里。

也有好的,不过太少。

有一张画的不知道何处一院墙,墙边有桂花树,树下又有石凳,地上有星星点点的落花。

赵磊也觉得这张尚可。

压在最下头的一张也还不俗。

赵磊看着上头一扇打开的窗子,窗子外头则是大叶芭蕉,可能是因为在园子里时间来不及,只上了一层淡彩,芭蕉只有一层极淡的绿影,看起来象是一片褪了色的剪影。窗子里是一角书案,书案上还有一本摊开的书,象是主人刚刚还在窗下读书,才走开不久,书都来不及收拾。

刘琰微微有些恍惚,这画上的情景,她好象见过一样。

人时常有这种错觉,没去过的地方,没见过的人,没经过的事,却总会时不时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跳出来,仿佛在过往已经到过这里,见过这么一个人,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情。

也许是梦里吧。

赵磊看了一眼落款,笑了。

“原来是他。”

“是谁”

赵磊说:“王芝,你认得吗”

刘琰摇头:“好象听人提起过,是哪家的”

“湛州王家的旁枝,他祖父是王襄。”

说到这个刘琰就明白了。王襄这个人还有点名字,他的名字在于他的节烈。他是前朝的才子,曾经点中探花,还曾经任过起居郎,但这人性情太过耿直,起居郎没干多久就被贬了,这人索性辞了官,前朝覆灭的时候,这个人自尽了。他的名声,就是他这自尽换来的。王家也有人在朝为官,这个王芝听说小时候是在湛州长大的,来京城时间不算太久。

刘琰听说过他,忘了是大姐还是三姐说的,说此人生得真如芝兰玉树,看得出性情也不错。

不过刘琰当时没那个心思,美少年多了去了,她难不成个个都要记住

现在她倒是把这个名字记住了。

“这张画我挺喜欢,姐夫你帮我问一问,看他能不能割爱。”

赵磊一口答应:“我先把画送去装裱,回头问问他的意思。不过我觉得他应该会答应的,这人不是个小气的人,不象那种名利场中的人,倒有些闲云野鹤的超逸。”

刘琰把赵磊那张画卷吧卷吧带回宫去给曹皇后看。曹皇后果然很喜欢。这一入秋,画菊花、画枫叶的人特别多,但赵磊的画里总能透出一股与旁人不同的意味。

说句俗套的话,他的画是有内涵,有意境的,有时候刘琰看着画,觉得自己能捉摸到画画的人当时在想什么。

可惜她眼高手低,能欣赏不代表自己画得出来。

曹皇后旁边有个太监正在回话,刘琰就坐在一旁跟着听了一耳朵。

说的是袁家的事。

袁若秋学规矩很用心,学得也快,看得出来是个灵透的人。袁家其他人也明白这亲事已成定局了,不管心里怎么想,面儿上总得做出敬重亲近来。

但是有一个人例外。

袁若锦呗。

袁大姑娘这些日子都没出屋子,似乎是袁家人不想让她出来。

“今天袁若秋去给他们家老太太问安的时候,袁大姑娘也去了,她那样子看着可记恨着呢,只怕迟迟早早是要生事的。”

第三百六十八章 送画

曹皇后吩咐:“给齐尚宫她们传话,不要出什么岔子,要平平稳稳的把差事办好,一直到成亲,我给她们厚赏。”

刘琰说:“这个袁若锦看着象个聪明人,她不会犯蠢的吧”

曹皇后摇头:“你年纪还小,有时候越是聪明人越是会钻牛角尖,她大概从小到大都过得很顺当,头一次跌跟头就摔狠了,她不甘也不服。”

而且这袁若锦满眼都是皇家的富贵,却没有看到这事背后的凶险。她如果就此安分守己,那曹皇后未尝不能放她一马,毕竟曹皇后不是心狠手辣的人,才择了袁家女儿做儿媳妇,转过头来把人家另一个女儿杀了,不管是对袁家,还是对袁若秋,这都不是什么好事,毕竟这是要办喜事,而在喜事里掺杂进骨肉相残

但是袁若锦真要自寻死路的话,曹皇后也不能姑息她。

太监继续回话:“齐尚宫说袁二姑娘很聪慧,平时除了学规矩,还喜欢读书。”

曹皇后问:“都读什么书了”

“读的书挺杂的。袁姑娘那儿有不少旧书古籍,听说是她生母留下来的,袁姑娘常读诗词,也看史书、游记杂谈什么的。”

曹皇后微微点头:“爱读书是件好事。”

读书能明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曹皇后又嘱咐了几句让人退下去,又给刘琰灌了一大碗清心茶,成功把刘琰给灌跑了。

接着英罗又进来回禀事情。

二皇子似乎挺不忿四皇子定亲的事,曾经嚷嚷着前三个兄长都没他这么摆谱,娶个媳妇折腾得人仰马翻云云。因为是酒后说的,话很没分寸,连“他以为他是皇上选妃不成”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曹皇后一点都不意外。

这个儿子就没有哪天是不喝酒的,恨不得从一早上就开始喝,身边跟着一群只会拍马逢迎的的帮闲儿,把他捧得以为天老大他老二,觉得自己天命在身,老大无能,老三更无能,他现在唯一敌视的就是自己的四弟,认为父母偏疼幼子。他还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皇上打算在四皇子成婚后给他们兄弟一起分封,那心里就更不平了。

凭什么老大成亲的时候不分封呃,老大成亲的时候皇上还不是皇上呢。自己成亲的时候也不分封这个么,那时候他才被解了禁足,皇上见了他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是捏着鼻子放他出来成的亲,分封那也不可能。至于老三,他也太不给皇上长脸,天天在惹祸,天天在打人,为了他成亲给他分封

道理二皇子也能想明白,既然没有在长子成亲的时候办这事,老二老三又各有不足,索性攒在一起分封了。

可他就是不平,就是气不忿。他觉得老四就是他最大的绊脚石,父皇母后就是偏心他。上次他坠马,又不是自己害的,自己哪能想到有人在马身上动手脚可是就为了他小子那条腿,自己足足关了好几个月,过的那叫什么日子那段时日吃的苦,二皇子一辈子都不会忘。结果呢他那条腿不也没事儿吗能走能跑还能骑马,有什么残疾

分明就是偏心,就是偏心

曹皇后对此一点儿也不奇怪,他要是不抱怨不记恨旁人,那反倒不是他了。

皇上那儿只会知道的更清楚。二皇子太爱享受,手下的人有样学样,那没钱怎么办就想着办法勒索搜刮,还想叫旁人“主动孝敬”,甚至都不是暗示人家,而是明目张胆的跟人说,现在给二皇子孝敬了好处,将来必定能得着更大的好处。

什么叫更大的好处傻子也明白,这不就是想说二皇子将来登上了皇位,会给这些人回报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