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36(1 / 2)
d带着孩子忙里忙外,虽然没到要自己下田劳作的地步,可是家中的活儿是没少做。说起来都是一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可是全都觉得她没丈夫撑腰好欺负,要不是曹家兄弟多,曹皇后怕不让他们欺负死。
福玉公主也探身过来:“娘娘,这事儿不能全听皇上的,要是把四妹妹留着老大年岁再嫁,不说旁的,就是流言蜚语也肯定少不了。况且前两年皇上才下诏,说这天下要休养生息,更要多添人口,四妹妹也不宜拖得太久了。这驸马须得好好选,现在若不先留心,等再过两年怕是都让人家挑走了。”
吴夫人点头:“就是福玉说的这个道理,先挑着,选中了晚两年再嫁也不晚啊。”一面又问福玉公主:“娘娘在宫里,平常也见不着外头的人,都说孟驸马朋友多,你们府上总有青年才俊进进出出的,这事儿你得上心。”
福玉公主笑着说:“娘娘和姨母只管放心,这事儿我就揽下了,交给别人我还不放心呢。前儿驸马还和我说,冬日里大家都得闲,想邀人来家赏赏雪,赏赏梅花,要是天气好,我也想请四妹妹和五妹妹一起来玩玩。”
吴夫人点头:“这个好,冬天里头没什么事做,总闷在屋里烤火怕是也让炭气熏得胸闷嘛,对身子不好,多出去玩玩,散散心,多好。等将来她们一嫁了人,想再这么自在的玩乐也没这机会了啊。”
福玉公主扭过头来就去问丈夫,要说当今这些少年俊彦,怕没有孟驸马不认识的。他人缘儿好,朋友多嘛,从以前没成亲的时候,有些穷书生没钱吃饭寻到他,他必定慷慨解囊救人急难,有的在京城没有居处,他还有一所庄院专门供给这些人住。直到他做了驸马,这些接济、襄助也一直没断过。
出手这么大方,人缘能不好吗就算不是人人都受过他的好处,可是一传十,十传百,这好名声连从没进过京的人都知道。
“四妹妹的亲事”孟驸马笑着说:“这个事儿,我可不敢揽啊。”
“没让你揽事儿,你给荐几个人嘛。”福玉公主虽然是公主,可是对着丈夫从来不摆架子,家里大小事情都要问过丈夫的意思,哪怕孟驸马不爱处置这些事,总说“公主看着办就好了”,她也照问不误。
不管别人怎么说,福玉公主希望孟驸马面子里子都有,实实在在的做一家之主。
夫妻俩能这么和睦恩爱,孟驸马体贴是一方面,福玉公主的敬重体贴也是一方面,如果孟驸马是个风流好色两面三刀的人,又或者福玉公主是个骄横霸道的性子,两个人都不会象现在这么好。
“人么”孟留想了想:“有是有的,只是要说有多出众,那就不见得了。”
福玉公主特别干脆的说:“不出众的不要。”
孟留乐了。
福玉公主这口气不象是要嫁妹妹,象是要嫁女儿一样。
孟留现在也有女儿了,十分理解这种心情。自家姑娘要长大了,那也一定要嫁一个有才又有貌的。
首先人品得端正,这一条过不了那当然免谈了。
再一条,出身家世不能忒差了。
不是孟驸马看重门第,他自己交友倒是不在乎这些,正因为朋友多,所以很知道寒门固然能出才子,但大多数人都很难摆脱出身和族人的牵累。
那长相当然也不能差,不然将来生下孩子随了丑爹,那可怎么好
自己尚且如此,那皇上皇后就更不用说了。
孟留笑呵呵的给妻子递茶:“其实这事儿咱们不用忙,四妹妹和其他人不一样。我看她一片赤子心性,她要嫁人,不会多看其他条件。合眼缘,脾性相投最要紧,否则,就算咱们寻了宋玉潘安来也不中用。”
“那你先把宋玉和潘安寻来啊,然后再让四妹妹看看哪个更合眼缘不就得了。”
这话说的真是
老婆大人发话,孟驸马能说什么
不过提起宋玉潘安,孟留倒是想起一件事。
“要说人品相貌,你可还记得原先李家兄弟吗”
“李家你是说李崆,李峥兄弟俩他们不是回乡守孝了吗”
“孝期已满了,我记得李崆今年已经二十二了吧李峥也十八了,年纪都合适。要论相貌,满京里能和他们兄弟相比的也没有谁了。”
其实还是有的。
单论相貌,京城少年中还有一个徐崇贤、一个王芝,孟留都熟悉。不过徐崇贤年纪大了些,而且吧,他丧妻。这人成婚早,虽然才刚刚二十出头,老婆却已经死了两年了。
这一关在皇上皇后那儿肯定过不了。
王芝倒是不错,孟留记得他应该与四公主同岁,家世也还过得去。
第二百九十三章 馈赠
吴小惠和刘琰挤在一乘辇轿上,悄悄问她:“今天宜兰殿好象少人了。”
刘琰问:“少了吗”
吴小惠细想想:“也没少,就是”
虽然叫不出名字,可有的面孔时常见着,总是眼熟一些。
今天来宜兰殿,她总觉得和以往有哪儿不一样。
想了又想,吴小惠归结于,多半是因为熟面孔少了那么几张,生面孔多了那么几张。
尤其是侍卫,看起来从头到脚都象是紧绷着的,吴小惠进出的时候本能的离他们远一些,感觉离得近了会被他们身上的那股锐气刺伤一样。
“过年嘛,总会和平时不一样。”
吴小惠没再为这事儿纠结,这个理由很顺利的就把她给说服了。
“咱们这是去哪儿”
“回安和宫一趟,我让人拿首饰衣料你挑些喜欢的吧。”
昨天宫里的事,吴夫人是肯定知道的,但吴小惠不知道。
这姑娘藏不住话。
刘琰也没打算告诉她,说来吴小惠也只能在家里过这一个年了,明年这时候她就是旁人家的媳妇,回娘家或是进宫都没有眼下这么方便啦。
还是让她高高兴兴的把这个年过了吧。
虽然吴小惠年岁比她大,可刘琰现在却觉得自己看吴小惠象看个妹妹似的。
一见到样式新颖珠光宝气的首饰,还有那些精致织绣绸缎,吴小惠顿时把什么都忘了,眼里只有这些金灿灿亮晶晶的小东西,还把缎子翻开来搭身上,在镜子前头照来照去。
“这个我要做裙子。”
“这个正好做夹袄,做鞋面儿也好。”
桂圆笑着在一旁跟着收拾:“那可得赶着做了,不然等到做好,天气都暖和起来了,做了也不能穿。”
吴小惠看着这个喜欢,那个也舍不得放下。刘琰让人搬出了好几只匣子,一层一层打开,看得吴小惠眼都花了。
对刘琰来说这些东西太花哨了些,多是旁人送的礼物,很舍得下工本,一只步摇怕得有四两重,要是戴上一对、两对,感觉头发就沉甸甸的往下坠,脖子扭转的时候象是能听到里面的骨头喀喀的响,就象年久失修的门轴一样,真怕脖子转快了,把脑袋转掉。
平时还好,遇到年节庆典的时候必须穿吉服,首饰戴多少,怎么戴,也都各有讲究,折腾一天下来整个人快废了一半了。
刘琰并非不喜欢漂亮首饰,可她只有一个脑袋,把自己插成刺猬也戴不了这么多。嗯,这会儿吴小惠倒是巴不得自己多长几个脑袋,不然这么多漂亮首饰戴不下了啊这个珠花漂亮,那个凤钗精致,还有那支步摇,上面的镶的宝石一粒粒光华璀璨,正月十五赏灯赴宴时戴一定能把所有人都比下去。
起码这么些年吴小惠从来没见旁人戴过这么好看的步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