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战国大司马 >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335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3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后,蒙仲被调往方城,而唐直则回到邺城,代翟章继续驻守这座城池。

直到这次秦楚两国联合讨伐宛、方之地,魏王遫委任大司马作为援军的主帅,翟章这才把爱将重新调到军中,作为先锋大将。

在听到翟章的话后,唐直笑着说道:“倘若不是这样,那小子又何以能挽回伊阙之战前期的劣势呢”

听闻此言,翟章捋着胡须微微点了点头。

提及伊阙之战,这位魏国老将就恨不得把公孙喜从坟墓里刨出来,拎着死尸的衣襟再怒骂一番。

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翟章曾经素来与公孙喜不合,但单论带兵打仗、镇守城池,翟章心底还是认可公孙喜的,是故,当得知爱将唐直遭到公孙喜不公正的对待时,他顾全大局,亦对此保持沉默。

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公孙喜竟会大意到被白起那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给袭了大营是的,对于公孙喜故意叫韩国军队去跟秦军拼杀,翟章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公孙喜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太大意了,以至于被白起偷袭得手,十八万魏军在一夜之间损失了一半,若非他魏军中冒出一个蒙仲力挽狂澜,怕是他魏国十八万军队都会被秦军杀尽。

翟章实在不敢想象,他十八万魏军全军覆没后会是怎样的一副局面。

毫不夸张地说,蒙仲的出现,非但是挽回了魏军的失利,也变相拯救了魏韩两国,如果没有此子,相信秦国定会乘胜追击,先攻韩国、后取河东,逐一将魏韩两国击败,到那时,他魏国将再没有什么能力抵抗秦国的军队。

正是从那时起,翟章对蒙仲产生了几许兴趣。

作为魏国地位最高的那一小撮人之一,翟章当然知道蒙仲与国相田文之间的矛盾,但他对此丝毫不感兴趣,在公孙喜已故的当今,翟章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找一个合适的后继者,代替公孙喜镇守河东。

公孙竖就算了,别看在伊阙之战后,公孙竖被魏人称为继公孙喜之后的名将,然而但凡是清楚伊阙之战经过的,都知道公孙竖在这场仗最大的贡献,即听取了蒙仲的建议,在那一晚将大批败军撤往伊阙山,使得蒙仲有了反制秦军的兵力,而随后大部分的时间,公孙竖都只是镇守在伊阙山,是蒙仲领着六万余魏军,撵着秦将白起到处逃窜。

不过考虑到公孙竖与蒙仲私底下关系很好,人家蒙仲都不在意,像翟章、唐直这些知情者,自然也不会去拆穿。

而说到公孙竖升任河东守这件事,可能当时所有人都以为翟章会出面争一争,甚至于,就连翟章自己最初也有这个念头,但可惜的是,他太老了,他比公孙喜还年长近十岁,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整个河东郡的事物,倘若再年轻十岁,相信翟章定会向魏王遫提出恳请,由他来镇守河东。

毕竟,虽说河东与邺城一样,是魏国如今最紧张的两片疆域,但不同的是,赵国自那位具有莫大武略的赵主父过世之后,赵国对魏国的威胁便一减再减,而河东不同,越来越强盛的秦国,始终对这片富饶之地垂涎三尺,若非魏国这次侥幸打赢了伊阙之战,否则秦国早就派兵攻打河东了,哪会给魏国喘气的机会

因此,在何人担任河东守这件事上,其实翟章也是瞩意蒙仲的,一来蒙仲在伊阙之战时的功绩确实耀目,二来嘛,谁让他的爱将唐直对此子赞不绝口呢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有蒙仲在方城镇守,翟章如今才能这般安逸,虽早早地就征集了大军,但却不急着派往战场,而是在暗中关注着这场仗的局势。

毕竟在他看来,按照蒙仲在伊阙之战时的水准,守到冬季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此他倒也并不着急。

可没想到,蒙仲比他料想地还要出色,接二连三地击败秦楚联军,虽然方城最终还是难免丢了,但在翟章看来,方城丢了就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蒙仲还建造了阳关,彻底堵死了秦楚联军前进的通道在这种情况,方城在或不在,其实都不要紧。

在仔细看了一遍蒙仲的战报后,翟章笑着对唐直说道:“这小子反复催老夫率军支援,你说老夫该以什么理由拖延”

听闻此言,唐直眨了眨眼睛,有些为难地说道:“在下不明白,大司马为何要拖延呢今大司马麾下已聚集到七八万军队,倘若大司马率军支援阳关,与那蒙仲汇合,介时我方就有十几万大军,当可不惧秦国与楚军的军队”

听到这话,翟章摇摇头说道:“唐直,有时候,军队并非越多越好,就比如此刻的蒙仲,包括许地的郑奭与郾城的蔡午,他麾下总共有五万余军队,死守阳关绰绰有余,除非秦楚联军不计伤亡,连番对阳关发动猛攻,否则,老夫并不认为我率大军前往,能给他提供多大的帮助”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停顿,捋着胡须又说道:“更何况,秦军的目的如今尚不明了,老夫还不知秦军之后准备攻打韩国还是攻打我魏国,而眼下老夫驻军在此,眼观韩国、阳关、郾城三路,无论秦军之后偷袭哪边,老夫皆可第一时间率军赶至支援,从大局考虑,这才是最佳的策略。”

“话虽如此”唐直想了想说道:“就怕蒙仲那小子久等援军不至,心中对大司马有所怨恨。”

“哈哈哈哈。”翟章闻言哈哈大笑,摇头说道:“老夫在此作为他的后盾,他何来怨恨再者,就算他对老夫有所怨恨,那又怎样他日后还敢揪着老夫的衣襟怒骂不成”

听到这里,唐直不禁笑出声来,毕竟前些年,在公孙喜还健在的时候,翟章与此人每次碰到,时不时地就会起口角,继而甚至大打出手。

笑过之后,唐直对翟章说道:“在下觉得,与其故意拖延,还不如实言相告。”

“唔”

翟章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听取了唐直的建议,亲笔写了一封书信,将自己的战略主张告诉了蒙仲。

派出的使者冒着冰雪与严寒整整赶了十余日的路程,终于将翟章的书信送到了阳关,交到了蒙仲手中。

看到翟章的书信后,蒙仲这才得知翟章已在鄢邑征集了七八万军队,像唐直所说的,他心中的担忧倒也褪去了几分。

但话说回来,其实蒙仲并不支持翟章的战略主张,虽然翟章的战略主张看上去似乎面面俱到,但实在过于被动了,在他看来,打仗就要御敌于家门之外,这样才能减少魏韩两国的损失等到秦军都跑到家中了,这边拆门、那边拆墙,你翟章再从内屋冲出来抵御,你家院子里的东西你就不要了

不过平心而论,蒙仲倒也能理解翟章,毕竟在近二十年,魏韩两国在单独面对秦国时,确实几乎每次都处于被动,往往都是秦军打上门了,这才组织大军进行反抗。

反倒是与蒙仲有矛盾的薛公田文担任了魏国的国相后,魏国在针对秦国的问题上才变得稍微主动一些毕竟田文跟秦国有仇。

但伊阙之战,虽然魏国取得胜利,但说到底也只是惨胜,公孙喜战死、十万魏军战死,以至于魏国短期内实在是凑不出什么额外的军队,因此,翟章才会决定防守,而不是主动出击。

当然,更多的还是性格的原因。

倘若是蒙仲取代翟章作为魏国的大司马,那么他绝对不会如此被动地防守,他会下令河东的公孙竖进攻秦国,哪怕是摆个样子给秦国施加一点压力也好。

只能说,翟章老了,已经不复年轻时的盛勇。

感慨之余,蒙仲将蒙遂、郑奭二人请来,向二人出示了翟章的书信。

得知此事后,郑奭欣喜说道:“鄢邑就在我许县的西北,若非冰雪封路,从鄢邑支援阳关最多七八日路程,既然眼下大司马已在鄢邑征集了七八万军队,咱们倒是也能稍稍放些心了”

此时蒙遂正在仔细观阅翟章的书信,听到这话皱着眉头说道:“可我看这位大司马的意思,似乎并不打算立即支援我阳关,似乎还在观望也不知道他在观望什么观望秦军接下来会进攻韩国还是进攻魏国有这工夫,直接率军与我军汇合,想办法将外面的秦楚联军击败不好么”

果然,作为蒙仲最亲近的人之一,蒙遂的想法自然也是无限趋近于蒙仲,他对宛城那二十万秦楚联军的态度,即是想办法将其击败,而不是像翟章那般,只想着抵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