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301(1 / 2)
d转局势,反过来击败了秦军。
似这等猛将,楚国有能与其抗衡的么
没有。
纵使屈盖、唐昧复生,恐怕也无法战胜这个年轻人。
而对此,庄辛亦感到颇为着急。
平心而论,他对白起也好、对蒙仲也罢,其实并不了解,但他相信屈原的判断。
想到这里,他立刻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明日便返回楚郢,想办法使大王坚定抗击秦军的心思”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又说道:“不过在此之前,我想见见那位方城令,屈大夫能否为在下安排一下”
屈原点点头说道:“明日我送你时,与你一同到方城,方城令近些日子皆在方城。”
“好。”
随后,屈原与庄辛又喝了几碗酒,旋即便在一张卧榻上睡下了。
次日,屈原向叶邑邑丞向缭说明了情况,向缭一听庄辛已被屈原说服,发展为屈原在楚国的“内应”,自然不会拒绝,当即使人转告叶邑司马乐续,使乐续带着一队人,亲自护送屈原与庄辛一同前往方城。
有乐续在旁,屈原、庄辛等人自然不会被方城的巡逻卫士阻拦,很顺利地见到了蒙仲。
当时蒙仲正与郑奭、蔡午两位军司马一同巡视方城、许地、郾城三地军队的联合训练,毕竟这段时间,蒙仲也曾收到禀报,有不少秦军奸细假称是流民,偷偷摸摸在他方城一带转悠。
蒙仲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白起心中其实也有攻击他方城的念头。
当然,这并不奇怪,毕竟蒙仲平白无故从白起手中拐走了十几万的楚民,真当白起心中没火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被白起得知方城守备空虚,什么秦魏两国言和停战,那白起必然进攻方城,拔除这颗钉子,免得他进攻楚国时蒙仲在背后拖他后退。
但遗憾的是,蒙仲对此早有提防,早早就请来了郑奭与蔡午两位军司马的军队,使方城的驻军一下子就暴增到两万多,算上最近从叶邑征募的楚人新卒,方城一带的魏军人数快接近两万六千余人。
平心而论,在手握七万秦军的白起面前,两万六千人的魏军根本谈不上多,但考虑到这股魏军的主将正是蒙仲,白起心中多少有些忌惮毕竟在伊阙之战时,蒙仲就曾凭借两万魏军败卒翻盘,当时白起麾下亦有六万秦军。
再加上宛城韩将韩骁麾下的一军兵力,宛方两地的魏韩联军,总兵力堪堪接近四万,这才使得白起不敢轻举妄动。
但即便如此,蒙仲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他很了解白起,知道后者绝对咽不下十几万楚民被他卷走的这口恶气,虽现如今秦军还未有丝毫动静,但这并不代表白起就会饶过方城。
说白了,白起与蒙仲之间肯定会有一场交锋,只是不知会爆发在什么时候罢了。
这事,蒙仲自己也清楚,但他竭力想要避免,确切是说,是想要延后,毕竟就方城现如今的军队数量与素质,他实在没什么把握应对白起的猛攻,哪怕有蒙虎、华虎、穆武三人率领的骑兵。
因此,他借屈原的口,给楚国的将领昭雎支招,寄希望于昭雎能在汉水拖住白起,使他这边能有时间扩充军队,以及应付今年的春耕。
唔,差不多等到六七月吧。
到那时候,段干寅许诺的五千匹战马应该就能运到方城,如此蒙仲就能训练更多的骑兵,并且到那时候,方城这边从叶邑征募的楚人新卒,也应该已具备了一战之力。
还有四个月
当然,前提是楚国能坚持对抗秦军的态度,这也正是蒙仲此刻最担心的。
怕就怕,在他的支招下,虽然白起未能击败昭雎而攻破鄢邑,但楚国却抵不住压力向秦国屈服。
那就是最最糟糕的局面。
第287章 方城大概
三月上旬时,郑奭、蔡午两位军司马前后率领约八千左右的士卒抵达方城,准备与方城展开联合训练。
平心而论,郑奭、蔡午二人麾下的魏卒,此前根本谈不上是魏国的精锐,就像先前在伊阙之战时,顶多就只能给公孙喜的河东军打打下手,负责在周边巡逻、或者守卫某一块要地等等,公孙喜真正寄托众望,寄希望能击败秦军的,还是河东军。
倘若那会儿没有蒙仲力挽狂澜,郑奭、蔡午的这两支地方军,怕是也会在伊阙给公孙喜陪葬,而如今,这两支军队非但活着回到了各自的驻地,而且军中士卒的实力亦有所提高。
也是,但凡能从伊阙之战活下来的魏卒,无论是心态还是实力,自然会有所提高,毕竟他们亦曾在劣势的情况下直面秦军,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磨砺。
心态能够摆正,作战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当然,这次郑奭、蔡午带来的军队,军中士卒并未全部都是老卒,据他二人向蒙仲解释,二人各约八千左右的魏卒中,只有五千是经历过伊阙之战的老卒,其余三千人都是战后从许地、郾城新征募的新卒。
新卒的实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那自然是远远不如老卒的。
可即便如此,这两支军队的实力,还是明显在方城军之上。
就像仿佛百废待兴的叶邑一样,方城军在由蒙仲接手后,亦经历了一系列的整顿,通过几次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剔除了其中一部分意志力不坚定的士卒,只留下四千余士卒,而其余淘汰的士卒,则被冲入叶邑司马乐续的麾下,作为维护叶邑治安稳定的督查部队,将来只能作为方城军一系的第二梯队。
至于第一梯队,自然就是方城军。
正因为对方城军抱有极高的期待,因此蒙仲、蒙遂等人对于方城军的训练亦抱持着极其严格的态度,一切训练标准皆向魏武卒看齐。
而如此严苛的训练标准,自然难免会引起士卒们的抱怨。
此时,蒙仲、蒙遂二人不禁有些想念乐毅,毕竟乐毅还在的时候,似训练这种事,基本上都是乐毅负责的,而蒙遂主要负责军中的杂事,比如赏罚、后勤等等。
至于蒙仲,则干脆只负责带兵打仗的事。
而现如今,乐毅已远赴燕国,蒙遂也只能承担起曾经乐毅的职责,一边训练兵卒、一边规划军屯田,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