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108(1 / 2)
d纵使是他,也没有想到赵主父竟然对他有着这么大的期待。
“是故你不必听从肥义,你日后的地位,绝不亚于他。”赵主父目视着蒙仲继续说道。
蒙仲隐隐听出了几分端倪,心中有些不高兴,皱眉说道:“赵主父,您觉得在下是为了爵位或职权么在下只是希望化解您与君上之间的矛盾,使赵国免除一场内乱”
赵主父深深看了一眼蒙仲,忽然晒笑道:“化解怎么化解难道就像前两日在宫筵中那样,让我坐席的矮桌更大些,菜色更丰富些你认为,我赵雍想要的,就只是这个”
“不”
蒙仲正色说道:“赵主父想要的,是即便禅让了君位后,赵国的臣民仍念着您的好,念着您为赵国所作出的贡献,并且,在赵主父作出重大决定时,举国上下仍会像从前那样,全力支持您。”
“”赵主父皱着眉头抿了下嘴唇,一时间没了话。
因为蒙仲所说的,确实就是他想要的。
赵主父的性格,与他的父亲赵肃侯非常相似,崇尚武力,毕生致力于使赵国变得更加强盛,他其实是不喜欢坐在宫殿内批阅国家的法令的。
因此,他前几年才做了一番尝试,即让太子赵何继位,代替他处理国家内政,而他则率领赵国的军队南征北战,使赵国军政分离。
但事实证明,这次尝试失败了,赵国的臣民无法适应这种模式,国家的权力逐渐流向赵王何,以至于赵主父这边逐渐失去权力这才是赵主父与赵王何最大的矛盾所在。
至于赵主父不喜赵王何,甚至于越来越反感赵王何,这只是后续的矛盾。
“我与君上谈论过此事。”
见赵主父抿着嘴唇不说话,蒙仲壮着胆子继续说道:“据我所知,君上亦自幼尊敬您、憧憬您,只是赵主父您嫌弃他体弱多病,并不与他亲近但即便如此,君上还是很感激您立他为太子,甚至于立他为君,且君上也从来没有与赵主父您争夺权力的心思。就连我亦认为,此事完全没有必要说句不好听的话,赵主父您如今已年近半百,还能在人世多少年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待您过世后,赵国上下自然会以君上为尊,君上何必做多余的事”
“你这小子”见蒙仲竟然敢谈及自己的寿活,赵主父又好气又好笑。
但仔细想想,蒙仲的话倒是也有几分道理。
不可否则,自春秋以来,各国王室不乏有父杀子、子杀父的丑闻,但那些丑闻的前提,是父子二人皆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与执着,而赵王何,自幼性格懦弱,怎么敢做出这样事呢
且赵主父其实也没有想要彻底架空赵王何的意思架空了赵王何,谁为他治理赵国内政,使他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与诸国征战
从始至终,赵主父想要的只是赵国的军权,以及地位超过赵王的名分而已。
而今日听蒙仲所说,赵王何似乎并不想要插手军权,并且,愿意真心尊捧他这个“主父”
“这是我儿赵何的意思”赵主父惊讶地问道:“他就不怕失去权力么”
蒙仲摇摇头说道:“君上贵为赵君,怎么会失去权力他只是尊重赵主父您。无论哪位君王,都是有父亲的。尊敬自己的父亲,顺从自己的父亲,这即是孝顺,举国上下,难道还会有人为此指责君上么或者对此事不满么”
“”
赵主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平心而论,倘若赵王何当真是真心尊重他,愿意将举国的军权都交给他征战,并且尊重他作为“主父”的名分,那他与赵王何,倒是还真没什么矛盾。
不
还是有矛盾的:即他近些年越来越喜欢勇武且与他性格相似的长子公子章,不喜欢性格懦弱的赵王何。
赵主父陷入了沉思。
见此,蒙仲小心地试探道:“赵主父,对此您意下如何只要您与君上联手,即能立刻在赵国施行变法改革,介时,似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等人,皆无力抗拒您二人。”
赵主父闻言点了点头,说道:“你这番话,确实很有道理,只不过赵章呢”
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蒙仲,语气莫名地说道:“据我所知,公子章与田不禋皆待你不薄,而你,却劝我与赵何化解干戈,似这般,将公子章置于何地蒙仲,你在我身边多时,且与赵何、赵章、肥义等人也熟络,相信有些事也瞒不过你,我对你索性也就实话相告,赵章一心想要夺回本该属于他的权力与地位,而我,亦想弥补当日亏欠韩氏、亏欠赵章的愧疚,倘若我听取了你的建议,岂不是又一次让赵章面对绝望”
听闻此言,蒙仲皱着眉头说道:“公子章那边,我会再去劝说”
“”
赵主父的脸上,露出几许怪异的表情。
旋即,他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你就去尝试劝说赵章看看罢,若是赵章愿意放弃,我便听取你的建议,否则此事你就莫要再提了。”
“喏。”
蒙仲稍稍迟疑了一下,拱手而退。
看着蒙仲离去的背影,赵主父脸上露出几许沉思之色。
对于蒙仲,赵主父一向寄以厚望,但今日蒙仲劝说他与赵王何和解的做法,还是让赵主父有些不喜。
尤其是蒙仲口口声声表示「首先是他赵主父的臣子、其次是赵国的臣子、再次才是赵君上的臣子」,却一个劲地为赵王何说话。
虽然此子心地不坏,但心太大,还是有必要敲打敲打使他明白,他如今的一切,皆是我赵雍给他的,而不是赵何与肥义
赵主父暗自想到。
次日上午,蒙仲先去请见了赵王何。
在赵王何屏退左右后,蒙仲向这位赵国君主说起了昨日劝说赵主父的经过。
在听了蒙仲的话后,赵王何颇为惊喜地说道:“蒙卿,主父当真这么说”
“是的。”蒙仲点头说道:“据我所见,赵主父当时已有所意动,但是他放不下安阳君赵章赵主父昨日曾说,他曾经对韩氏与公子章有所亏欠,又岂能再次让公子章面对绝望”
听到这话,赵王何脸上的惊喜之色逐渐退散,忍不住亦叹了口气。
对于公子章,赵王何的心情其实也很复杂。
平心而论,他对公子章是没有恶感的,或者说,是生不起什么恶感,毕竟严格来说,确实是他夺走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与君王之位,他有什么立场去憎恨公子章呢只是公子章单方面憎恨他以及他的母亲惠后吴娃罢了。
若非兄弟二人之间有着这样的恩怨仇恨,赵王何其实还想过重用公子章,借助后者打压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毕竟这两人在赵肃侯时期就担任过赵国的国相,平日里难免有些倚老卖老,其实赵何也不喜欢他们。
如果有选择的话,赵王何当然更倾向于重用自己的兄弟,比如公子章,再比如年纪还小的赵胜、赵豹两个弟弟。
在沉思了一番后,赵王何对蒙仲说道:“蒙卿,待你去劝说寡人的兄长时,请告诉他,若是他肯放下当年的恩怨,寡人愿意册封为他「武安君」,作为我赵国的「假相」。”
武安君,顾名思义就是封于武安的邑君,这是赵国最为尊贵的封君。
原因很简单,因为武安城就在邯郸城的西北侧大概四十里处,是赵国的陪都。
曾经,苏秦代表赵肃侯出使六国,促成六国合纵抗秦,赵肃侯为了表彰苏秦的功劳,曾册封苏秦为武安君不过在齐国背叛盟约后,苏秦害怕被赵国追究,就从赵国逃往了燕国,而赵国事后也收回了苏秦的武安君爵位。
而「假相」,通俗说就是副相,地位在目前担任相国的肥义之下,但亦是相当了不得的职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