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战国大司马 >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50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5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缭、华虎等小伙伴,瞧见蒙仲归来纷纷迎了上来,然而在得知蒙仲的来意后,这些人却又纷纷露出了诡异的笑容,这让蒙仲有些摸不着头脑。

搞什么鬼呢

暂时告别了那些竭力催促他前去问候夫子的小伙伴,蒙仲径直来到庄子居住的正屋,此时便瞧见庄子正坐在屋内那张熟悉的矮桌后写着什么。

见此,蒙仲赶紧几步走上前,恭恭敬敬地跪在庄子面前虽然庄子素来不喜欢儒家那一套礼数,但此时此刻,蒙仲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对眼前这位恩师的感激之情。

毕竟,若没有庄子那封「此乃庄周之弟子蒙仲」的书信,他根本没有机会结识惠盎,后续也就没有可能得到军司马景敾的特殊照顾,也没有机会见到孟子。

“庄师,不孝弟子蒙仲回来了。”

而此时,庄子也早已经停下了笔,抬起头来看着跪倒在面前的弟子,点点头简单而平静地说道:“回来就好。”

一听恩师没有怪罪自己,蒙仲暗自松了口气。

忽然,他感觉有点不对劲,猛然抬起头,目瞪口呆地看着庄子。

眼前这位恩师他开口说话了

蒙仲惊地目瞪口呆,久久难以回神。

第070章 回归二

“夫子,您您方才开口说话了”

良久,蒙仲吃惊地问道。

听闻此言,庄子眨了眨眼睛,故作不知地说道:“老夫又不聋不哑,为何不能开口说话”

“不是。”蒙仲摇摇头,吃惊地说道:“弟子在您身边呆了整整四年余,从未见您开口说话”

“那只是老夫不愿开口而已。”庄子捋着髯须老神在在地说道。

“那您为何忽然又愿意开口说话了呢莫非其中有什么变故,是不孝弟子所不了解的吗”蒙仲好奇问道。

听闻此言,庄子淡淡说道:“大概是被某个不孝弟子气的吧。”

“夫子”蒙仲一听就知道庄子在戏弄自己。

看着蒙仲那无奈的表情,庄子哈哈一笑,招招手说道:“好了好了,你坐到这儿来,说说你此番的经历你此番出门在外,经历许多事物,想必亦有所心得吧。”

听闻此言,蒙仲便坐到他平日里的座位,即庄子的右手侧,依旧盘腿而坐,徐徐讲述他此番的经历。

细说他此番前往滕国的经历,总结下来,其中的大事无非就是「结识惠盎」、「见到宋王偃」、「见到滕虎」、「拜访孟子」这几桩事而已,除此以外就是他在滕国的所见所闻。

当蒙仲提到惠盎的事时,庄子捋着髯须微微点头。

在庄子所熟悉的后辈中,惠盎是最出类拔萃的,唯一被诟病的,即他选择了辅佐宋王偃。

而宋王偃在庄子看来,并非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你既见过宋王,你如何评价呢”庄子问道。

蒙仲仔细想了想,便按照惠盎此前的评价说道:“宋王偃此人,睿智而暴虐他初见弟子时,其实颇为和蔼,但是,他又当着弟子的面杀了一名叫做唐鞅的大臣”

说着,蒙仲便将当日所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庄子,直听得庄子摇头不已。

当然,庄子这里的摇头,针对的当然是那名叫做唐鞅的臣子,毕竟此人那一番「不管善恶一并罪罚,则世人便会畏惧大王」的言论,实在是混蛋至极,这种人就算有才能,那也是有才无德,留在世上日后定生祸事。

但即便如此,宋王偃当即亲手杀死唐鞅,亦可看出这位君主的暴虐性格,以及对人命的轻贱。

有句话叫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虽然宋王偃今日所杀的唐鞅,确实是该死的,但看当时的情况,谁敢保证宋王偃下次杀的不会是自己的呢虽然惠盎坚持「大王不会杀我」的观点,但从当时宋王偃用剑指着惠盎的举措来看,蒙仲不认为在这位君主手下做官会是什么好的体验。

“但惠盎贤兄后来的话,又让弟子有些犹豫。他说,人活一世,最终都难免想回归故国,倘若此时故国已经不复存在,这岂不是一件悲伤的事么”蒙仲对庄子说道。

“就像落叶归根,离开树枝的叶子,最终会腐于土地,将精气还给大树,滋养树根。人呐,也是一样,被世人称之为大丈夫的张仪,那些逐利之徒,就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半生追逐功名利禄,死后亦不过一捧黄土,何苦由来”

庄子微微点了点头,这样的解释,惠盎当初也对他说过,所以他才默许了惠盎辅佐宋王偃。

毕竟就算是庄子,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他国覆亡,毕竟这是生他养他的故国。

此后,蒙仲又向庄子叙说了他与滕虎的对话。

当听到蒙仲最终竟没有动手杀死滕虎时,庄子感到十分惊讶,他忍着欢喜问道:“为何没有动手呢”

于是蒙仲便将家司马蒙擎用自己性命擒住滕虎的事说了一遍,解释道:“弟子那时在心中反问我自己,这一刀下去,难道就算为兄长报仇了么兄长在天之灵难道就能安息了么并不是若那一刀下去,充其量只是为了自己的痛快而已。为了自己的痛快,抢占了蒙擎叔的牺牲与功劳,这算是什么呢”

“”庄子静静地听着。

不得不说,蒙仲的回答,离庄子心中最满意的回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即便如此,庄子已十分满意了,毕竟眼前的弟子今年也才十五岁,如此年幼的岁数能想到这一层,且做到克制心中的“人欲”,这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

“不会心存遗憾吗”庄子故意反问道。

蒙仲摇了摇头说道:“兄长的仇,蒙擎叔已经为他报了,杀死了滕国君主滕虎;而弟子所见到的滕虎,却是一位在垂死之时仍然惦记着国家的彼之英雄,这样的人物,实不该死在作为宋兵的弟子手中弟子并无遗憾。”

庄子闻言点了点头,赞许道:“仇恨滋生仇恨,仇恨孕育仇恨,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昔日,有吴女与楚女争一株桑树,先是用言语争辩,随后撕咬扭打,楚女体弱,并非吴女对手,回到家中便将此事告知家人。家人很气愤,次日便一同报复那名吴女,将后者痛打了一顿。吴女挨了打,亦将此事告知家人,家人伙同同村的族人,带着刀剑杀到楚女家中,将其全家杀死。得知境内有楚民被吴人所杀,楚地的将领召集军队,将吴女所在的整个村庄都屠杀殆尽。吴王得知后,便召集大军进攻楚国,终于引发吴楚两国长达数十年的战争而这,就是一株桑树引起的仇恨。”

顿了顿,庄子又说道:“而引起了这场「争桑之战」的楚女与吴女呢,彼此全家皆被仇恨所吞没,致使家破人亡。”

“弟子受教。”蒙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旋即说道:“倘若当时有一方能报以仁德,放下争执,或许就不会酿成那样的结局吧”

“唔”

庄子从弟子的话中听出了几分端倪,狐疑地问道:“仁德为何你会有那样的想法”

见此,蒙仲便老老实实地说道:“是这样的,在滕虎死后,惠盎兄曾带着弟子前往邹国,拜访孟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