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战国大司马 >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17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两个人试图渡河,第一个过河的人最慢,花了许久才到对岸,而后一个人则只花了一半的时间,于是前一人便问道:你对这条河流熟悉么

后一人摇头说道:不熟悉。

前一人又问道:既然不熟悉,为何你只花了那么少的时间。

后一人便回答道:我之所以只花了那么少的时间,那是因为我是沿着你走过的路过河的。

我之所以能这么快看懂惠子的论著,是因为惠子已经把他的思想讲地很透彻了。”

诸子恍然大悟,在旁静静观瞧的庄子,亦微不可察地暗暗点了点头。

此时的庄子,对蒙仲已有极大的好感与期待。

当日的授业结束后,诸子仍感觉意犹未尽,便拉着蒙仲到院内继续辩论名家的那些命题。

乐进问蒙仲道:“卵有毛,何解”

蒙仲毫不犹豫地答道:“卵蛋能孵禽,禽有毛,故卵有毛。”

向缭又问蒙仲道:“山有口,何解”

蒙仲笑道:“山若无口,何来回响”

乐续又问蒙仲道:“孤驹未尝有母,何解”

蒙仲回答道:“在小马驹被称作孤驹的那一刻起,它就没有母亲了。”

“火不热,何解”

“热是人给予的定义,火自身并没有热这个概念,是故,火不热。”

“白狗黑,何解”

“虽是白狗,难道我就不能给他取名「黑狗」么甚至于,若我为其取名为「兔」,则它虽是狗,亦可唤之为兔。”

听闻此言,诸子哈哈大笑。

在整整半个时辰里,诸子连续询问蒙仲名家所提出的那些有趣的命题,但却始终无法难倒蒙仲,这让诸子心中暗暗称奇。

而与此同时,庄子亦听到了诸子在院内辩论的声音,遂走到屋门口,静静观瞧。

只见被诸子围在当中的蒙仲,面色自若,侃侃而谈,这让庄子在一瞬间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的挚友惠子的影子。

本来庄子对蒙仲不骄不傲的性格暗暗有所赞誉,但看到这一幕,他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他觉得,若是他不做些什么,蒙仲这个天姿绝不亚于他与惠施的少年,可能就会逐渐步上惠施的后路,注重于辩,用言语去说服对方,而不是用真正的道理去使人心服口服。

难道我教授他惠施的思想,竟是一个错误么

庄子皱着眉头思忖了许久。

次日,庄子将蒙仲叫道跟前,在竹牌上写道:鸡三爪,何解

这也是名家提出的命题,蒙仲毫不犹豫地说道:“鸡有左爪与右爪,但它还有鸡爪之说,是故,鸡三爪。”

看着隐隐有些自得、甚至于仿佛在等待自己去赞誉他的弟子,庄子面色平静地竹牌上写道:要使人相信「鸡有二爪」,这十分容易,并且这也是事实;而要使人相信「鸡有三爪」,十分困难,并且这也是虚假的。不知你要选择容易的、真实的,还是要选择困难的、虚假的

蒙仲哑口无言,半晌后才拱手说道:“学生受教了。”

此后,蒙仲再也不跟诸子辩论这些由名家提出来的“有趣”命题,而是踏踏实实地跟着庄子学习道、名两家的论著。

直到该年的十月份,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第024章 王欲兴兵伐国一

十月上旬,正值蒙氏族人在家族乡邑内的田地里收成完作物,正准备与葛氏、乐氏、华氏等几大家族共同举办射礼的时候,蒙氏一族的宗主蒙箪接到了来自商丘的召唤,命后者即刻前往商丘。

商丘乃是宋国的旧都,距离景亳并不远,大概五十里左右,此前宋国历代君主皆居住在那里,直到宋辟公时期,韩国攻入宋国,宋辟公便迁都「彭城」,此后接连两位逐君篡位的宋君「宋剔成君」与「宋王偃」,皆定都彭城,不再更改。

虽然当前商丘已不再是宋国的都城,但它却作为辅助“宋王偃彭城政权”而治理宋国的陪都,因此,每当宋王偃有什么政令发布时,往往都是通过商丘向宋国西部的城池颁布,因此蒙箪不敢耽搁,在得到消息后立刻坐马车前往商丘。

大概戌时前后,蒙箪这才坐着马车又回到了乡邑。

回到乡邑后,他立刻召见蒙荐、蒙羑、蒙蜚fēi等几位宗族内的长老,除此之外参与这次会议的,还有他的次子蒙鹜以及蒙羑的长子、蒙氏的家司马蒙擎。

待等众人都到齐后,蒙箪坐在主位上环视了一圈后,这才沉声说道:“今日我前往商丘,见到了「丌qi官大人」,当时方才得晓,丌官大人并不只是召见了我,还召见了葛氏、华氏、乐氏等附近一带家族的宗主”

他口中的丌官大人,即是丌官氏当前的家主、商丘城如今的县令,丌官积。

丌官这个姓氏,最早可追溯到管理“笄礼”的官员「丌官」,他的后人因此为姓,称丌官氏。

曾经儒家圣人孔子在十九岁时迎娶的夫人,即出自宋国的丌官氏。s:笄礼,即年轻女子在十五岁时的“成人礼”,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应。

听到蒙箪这句话,在场众人不由地心神一紧,也隐隐感觉到这件事不同寻常。

果然,只见蒙箪在沉吟了片刻后,目视着在座诸位沉声说道:“丌官大人告诉我等,王欲兴兵伐国,叫我各家族召集族人,跟随王师征讨”

一听这话,屋内众人面色顿变。

要知道,自据此近二十年前宋王偃称王起,而后几年他宋国接连发动了几场针对齐国、楚国、魏国的战争,虽然这三场战争全部取得了胜利,但宋国亦对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后来好不容易才出现了一位叫做「惠盎àng」的贤臣即惠子惠施的同族子侄,说服宋王偃放弃穷兵黩武的攻伐,而改为以王道治国,宋国才由此渐渐稳定下来。

而惠盎也因此成为宋国的治国谋臣,直到如今仍然是宋王偃身边的心腹重臣。

可没想到仅过了十几年,宋王偃便又决定攻伐他国,这让包括蒙箪在内的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忧心忡忡。

在沉默的半晌后,蒙虎的祖父、蒙氏一族前家司马蒙羑沉声问道:“欲伐何国”

蒙箪回答道:“滕国。”

“滕国”

屋内众人相互瞧了一眼,皆暗自松了口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