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 分节阅读 818(1 / 2)
d机会进入到真正的权力中枢,比之自己守着西川之地要强出太多,此时齐宁主动提出有机会要助他回京,他如何不喜。
齐宁笑道:“既然韦大人乐意,那我心里就有数了。”
韦书同忙道:“下官多谢爵爷提拔,若是有机会进京为朝廷效命,下官定当唯爵爷马首是瞻。”
他知道齐宁提拔自己进京,自己就等若是锦衣齐家的人,以后自己背后的靠山就是这位护国公,那现在立刻向齐宁表示忠心,当然是必不可少。
齐宁摆手笑道:“不是唯我马首是瞻,而是一切听从皇上的旨意,为朝廷尽心尽力就好。”
“是是是”韦书同心下微有些激动,想到什么,忙道:“爵爷,下官已经传下了调令,十天之内,聚集万余人马不在话下,两天之内,附近的兵马就能够赶到,两三千人是能够迅速赶到的。”
齐宁微微颔首,便在此时,却听外面传来声音道:“刺史大人,有急报”
韦书同向齐宁道:“爵爷慢用。”出了门去,只是片刻间,便回来道:“爵爷,李弘信有动作”
齐宁放下筷子,韦书同已经凑上来道:“下官一直派人盯着蜀王府,刚刚得到消息,李弘信府前停着好几辆马车,而且从府里往马车上搬东西,似乎是要出行。”
“出行”
“朝廷虽然没有明旨,但李弘信心里清楚,他要离开成都府,必须向刺史府知会一声。”韦书同道:“只要离开成都府百里之内,便需要刺史府派人护卫,明说是护卫,实际上却是要监视此人,而且还要向刺史府说明白到底要往哪里去,否则不可轻易出行。”
“但这一次他出行,却并没有告诉你”
韦书同颔首道:“如果出行只在城外三十里地之内,倒也无需向下官说明,眼下没有告诉过下官,却准备出行,那就不可以离开三十里地之外。”神色凝重下来,道:“昨晚爵爷已经通知他三日之内启程进京,这个时候,他要出城做什么爵爷,咱们不得不小心,免得此人狗急跳墙。”
“狗急跳墙”
韦书同道:“下官担心此人不想进京,就此远逃。”
“你是说他想逃离”
韦书同颔首道:“下官昨晚倒也担心此人狗急跳墙,会召集人手鱼死网破,不过细细一想,此人在城中可用之人区区百人而已,在他食邑虽然还有锦官卫驻守,但却根本无法调入城中,以他的实力,想要铤而走险也是不能。”微微一顿,才道:“所以下官就担心他会找机会逃脱,昨晚还在想着,不想今日就准备出城,嘿嘿,爵爷,只怕下官所料不差。”
“你觉得他如果要逃,会逃往哪里”
韦书同摇头道:“李家虽然掌控西川不过几十年,但李氏一族在西川却是百年世族,对西川了若指掌,这李弘信真要事先找好了藏身之地,还真是不容易查到。”
齐宁笑道:“他既然要出城,你尽管派人盯着就是,看看他到底意欲何为。”
话声刚落,又听外面传来声音:“启禀刺史大人,蜀王派人求见,正在大堂等候”
韦书同和齐宁对视一眼,齐宁已经向韦书同微微点头,道:“韦大人去见见,看看李弘信葫芦里卖什么药。”
韦书同这才拱手告退,等齐宁吃完早点,韦书同便已经回来,向齐宁道:“爵爷,李弘信派人来说,他即将要去往京城,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回来,两个月后便是他母亲的祭日,每年他母亲过世的日子,他都会去祭奠,今日出行,是要去祭奠他的母亲。”
“祭奠母亲”
“这倒是不假。”韦书同道:“李弘信之母过世的很早,那时候李弘信父亲还在世,在城南的一处小山都做为了墓地,而且改名为凰山,不过李弘信当年递交降表之后,老侯爷将凰山改名为南山,这李弘信每年在他母亲祭日确实都会前往祭拜,我刚刚记起来再有两个月确实是他母亲的祭日。”
“他要进京,所以提前去祭祀他母亲”
韦书同点头道:“那边确实是这样说的,还说今日前往,明天晚上子时之前一定会赶回来,爵爷,下官已经安排了人去盯住他们,无论李弘信是不是真的去祭奠他母亲,都绝不会让他逃离下官的视线”
第一一七一章寒夜杀意
成都是西川的心脏,成都府城更是西川第一城,这座古城从来都没有失去过生气,而且作为西川的商贸中心,南来北往的客商每日在成都府城往来不息。
西川物产丰富,大量的商贾都会从西川采购货物运往东边,亦从其他地方带来琳琅满目的货物,成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商贸往来,在西川被纳入帝国版图之后,一直保持着繁荣。
每天除了进出的商队,自然也少不了来来往往的护镖队伍。
商贸的繁荣,注定了西川镖行的繁盛,成都府城内,数得上名号的镖行不下几十家,就连京城三大镖局之一的长平镖局在成都府亦是设有分号。
不过无论商队如何众多,成都府城一到戍时时分,就必定要关闭城门,哪怕是晚上片刻,也只能在城外待着。
成都府城的各门都是由刺史府直辖的卫队负责轮流把守,负责南城门的牙将叫做杨霖,年过四旬,做事稳重,平日里不苟言笑,但手下人都知道这位牙将是真正在疆场上杀过人的,对他都是心存敬畏。
杨霖很少和人说话,性子内向,谁也摸不透他的心思,但是手底下的人对他的吩咐,从来没有人敢不服。
亥时时分,城内虽然不少乐坊还有欢声笑语声,但城门处却已经是一片死寂,八名值夜的守门兵士把守着南门,杨霖对部下管束的极严,执勤的时候,就算是家里烧起了大火,那也得老老实实守在岗位之上,作为刺史府直辖的兵马,其中每一名兵士都是精心挑选出来,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谨守军纪。
杨霖坐在城门后的一张椅子上,虽然已经入夜,但他却还是精神不错,目光有神,边上摆着一张小案,上面放着一袋子炒熟的花生,他每一次伸手过去,两只捏住一颗花生,然后很有技巧地捏婆花生壳,两颗花生便滚到到掌心内,手一松,花生壳落在桌上,然后抬手将花生放入口中。
手下人都知道这是杨牙将的嗜好,行伍中人,很少有不饮酒的,但杨牙将却是其中之一,似乎花生比美酒对杨牙将更具有吸引力。
快要入冬,西川的深夜已经颇有些寒冷,守门的官兵都早已经穿上了秋装,作为刺史府直接统管的兵将,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待遇,那在西川各支兵马中当然是最好的,秋装十分暖和,足以抵挡住夜里的寒气。
“牙将,城外有队伍靠近。”城头有人冲着下面喊了一声,“点着火把,人数不少。”
杨牙将将手里的花生捏破,等到将花生米放入口中,这才慢条斯理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甲胄,转到墙梯那边上了城头,靠近城垛,向城下瞧过去,果见到一支队伍正向城边靠近过来。
靠近城门尚有一小段距离,队伍这才停下,城头的兵士却是看的清楚,队伍大概有七八辆马车拉着货物,当头还打着镖旗,却是一支镖队,镖队大概有二十来号人,对一支护镖队伍来说,二十来号人并不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