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 分节阅读 76(1 / 2)
d加以抚恤,又如何能够得到文武百官和天下子民的人心,便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摆出姿态来。
且不说皇帝没有赏赐抚恤,甚至在祭丧其间,宫中都不曾派人前往祭奠,这实在是太过反常。
京中防卫调动,负责守卫皇城的皇家羽林营被调出京城,而黑刀营则是入城换防,此外更是京城戒严,一切都预示着京城有变故。
杨宁虽然也觉得京城有事发生,却万没有想到是因为皇帝驾崩之故。
此刻知道这消息,所有的疑云便都豁然开朗,他心里知道,皇帝只怕在黑刀营入京的时候,就可能已经濒临死亡,甚至那时候就已经驾崩,调动防卫,就是为了预防京城有人趁皇帝驾崩图谋不轨。
宫内连皇帝都死了,哪有心思再去管锦衣侯的丧事。
短短时日之内,帝国军中柱梁锦衣侯去世,而帝国的皇帝几乎是在同时驾崩,一君一将先后过世,如此打击,对大楚帝国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接下来的楚国,定然少不了一场风雨,杨宁甚至怀疑如今的京城只怕已经陷入混乱之中。
“圣上一代明君,壮年而崩”毛文寿眼圈泛红,长叹道:“我大楚何去何从,实在让人担忧。”
第一一零章兄终弟及
大楚皇帝驾崩,杨宁虽然感到意外,但内心却也并无多少感触,见得毛文寿一脸愁闷之色,忍不住道:“圣上驾崩,自有太子继位,我看朝廷也做了准备,等新君继位之后,一切应该很快平静下来。”
毛文寿微点头道:“但愿如此。”
齐峰在旁不由道:“现在最担心的便是太子没能及时赶回来,搞不好就会发生变故。”
“太子赶不回来”杨宁奇道:“这话又是怎么说的太子难道不在京里”
齐峰低声道:“东齐国主册立太子,举行册立大典,太子率使团前往参加,也没听说已经返京。”
“东齐国”杨宁有些发懵,“怎地又多出个东齐国来不是只有个北汉吗”
齐峰和毛文寿对视一眼,毛文寿故作淡定,齐峰则是神色尴尬,讪讪笑道:“世子说的也没错,照说东齐也算不得一个国家,地窄人稀,不过是嘿嘿。”却并无说下去,他知道自家这位世子不久前还是浑浑噩噩,只是最近才头脑开窍,许多事情懵然不知倒也并不诧异。
毛文寿见杨宁依旧是一脸懵逼的样子,解释道:“世子,东齐位于山东半岛,幅员狭小,占有青州之地,下辖也不过九郡之地而已,甚至及不上咱们荆南之地广袤。本来无论是我大楚还是北汉,也都不曾真的将东齐当做一个国家,不过他们手里有东海水师,善于水战,所以国力虽然孱弱,倒也能够偏安一隅。”
“原来如此。”杨宁这才知道,在两大强国之间,竟然还存在着小小的东齐国,毛文寿的话,他听得清楚,知道东齐国占据的便是胶东半岛地区,因为胶东半岛三面临海,拥有一支水师力量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此小国,割据一隅,能够在两大强国之间存活下来还真是不容易。
只是既然两大强国都不将东齐当盆菜,怎地大楚却派出本国太子前往参加东齐的册立大典
但是微微一想,便明白其中的关窍。
南楚和北汉两强对峙,双方可谓是势均力敌,在此种情况下,谁能够拉拢到东齐,自然就会多出一分力量,毕竟东齐国势虽弱,却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们手里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师,有这样一支水师力量的存在,足以让北汉和南楚垂涎。
果然,毛文寿道:“太子前往参加东齐的册立大典,那是给了东齐人天大的颜面,若是东齐水师能为我大楚所用,北汉人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如此说来,太子如今还在东齐”杨宁道:“圣上驾崩,太子得到消息,自然会立刻赶回。”
毛文寿却是带有一丝忧色,并不说话。
杨宁忍不住问道:“你们说京里会有人趁乱生事,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毛文寿道:“有忠义侯坐镇,应该不至于出什么问题。”摆手道:“朝廷自有朝廷的部署,圣上一代明君,驾崩之前,想必也都做了妥善的安排,咱们也只是随便说说,国之大事,还轮不到下官议论。”
“就只怕”齐峰话说一半,却没有说下去,只是神情却严峻起来。
杨宁见两人说话都是云山雾罩欲言又止,忍不住道:“你们说话能不能利索一些,我听了半天,也不知道你们到底在说些什么。”指着齐峰道:“你只怕什么”
齐峰犹豫了一下,才压低声音道:“世子,你有所不知,有些人有些人并不觉得太子能够继承大统。”
“什么”杨宁一怔,“不是太子继承大统,那立太子又是为何太子不就是储君”
毛文寿微微颔首道:“世子所言甚是,太子便是储君,子承父业,天经地义,按道理,太子继承大统自然是无可厚非,只是只是当初那件事情,一直让一些人心中不甘,下官担心的,就是那伙人会趁机生出变故。”
“哪伙人”杨宁依然听不明白。
“淮南王”齐峰终是道:“我们只怕淮南王会趁机生事。”
“淮南王”杨宁立刻想到锦衣侯齐景出殡当日,宫里派人传旨之前,淮南王率先赶到,就在城门口哭祭锦衣侯,当时甚至感动不少人。
他记得淮南王已经有四十出头年纪,看上去倒也是贵气逼人,只是宫中太监赶到之时,淮南王表现冷淡,甚至在宣读圣旨之前便即带人离开,显得颇有些失礼,杨宁对淮南王的印象倒还颇深,此时听齐峰提到淮南王,大感诧异,问道:“你们是担心淮南王会生事”皱眉道:“他又能生什么变故一个王爷,难道还能阻止太子继承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