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大暴走 分节阅读 197(1 / 2)
d厨神,厨艺毋庸置疑,而他和皇老先生的较劲,已然超出了众人可以谈论的范畴。
陈冲将这一幕看在眼底,心里却反而生出一丝异样。也许这才是杜文龙真正的性格,强势、自傲、争强好胜可问题是,这种人,为什么会给他一种善于隐忍的错觉呢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人,体育大学游泳队前主教练,那个杀人恶魔申教练。这个人平日里也是一副笑脸相迎的模样,可背地里,却是个精神扭曲的变态
“进场”
工作人员的声音将陈冲拉回现实,他甩了甩脑中繁杂的思绪,跟着众人缓步入场。
也许是习惯了那种山呼海啸般的声浪与明晃晃的聚光灯,十位参赛选手非常从容的走进赛场,没人显得慌张或紧张。
解说席上的主持人正在为数万名观众介绍选手的身份背景,而大屏幕上则播放着相应选手的比赛片段,加深印象。
陈冲注意到,比赛场地的数百张桌子桌子已经撤走,空荡荡的场地上,除了长长的评委席外,还多出了是套单人沙发。
沙发呈弧形摆在场地最中间,每个沙发前面有个小桌子,桌上放着记号笔、刷子与小黑板。
陈冲微微挑眉,看来第二轮比赛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似乎并不是烹饪之类的比试。
啪啪啪
十位评委起身鼓掌欢迎,然后示意陈冲等人随意入座。
陈冲找了个左手第二的位置坐下,沙发很深,牛皮,里子软得仿佛能将人包裹进去,非常的舒适。
“这是要干什么啊”坐在陈冲左手边的朱志国小声问道。
“我也不知道。”陈冲摊了摊手,一脸无奈。
别说他们了,就连全场观众也没看懂第二轮到底要比什么,明明是厨神比赛,现场的道具却和烹饪没有半毛钱关系,实在令人费解。
“请大家安静一下,下面还是由沐沐为大家讲解第二轮的比赛规则。”刘华说道。
话音落下,全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他们实在是被好奇心勾得奇痒难耐,等着被化解。
“大家下午好,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第一轮比赛之前,我说过的主题”
大屏幕出现女主持人的特写镜头。
“知道,基本功”
“不对是缺了一样”
观众们扯着嗓子起哄。
见状,沐沐与刘华相视一笑,前者缓缓摇了摇头,“错,是全能想必这两个字对大家来说很容易理解,就是比拼厨师的各方面技艺之前第一轮比赛的时候,是考验厨师的刀功与勺功,那么接下来的第二轮,就是考验厨师对食材的性质是否了解
所以第二轮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就是根据工作人员端上来的不同食材,在黑板上写下相应的性质,答对加一分,答错不加分。
当然了,为了给每位选手更多的机会,每三道题,淘汰一名最低分选手,以此类推,直到最终剩下三位选手进入决赛”
哗
现场响起一阵哗然。
“大家稍安勿躁。”刘华笑着解释道:“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美食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不再是以往只图口腹之欲,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营养均衡与膳食搭配。所以,为了与时俱进,厨师们也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
“没错。”有人赞同的点点头。
回想十几年前,人们刚从温饱阶段迈入小康阶段时,的确对健康二字没什么概念,大部分要求都是好吃、量足、便宜
可随着近些年经济不断增长,美食行业竞争激烈,这些反而逐渐成为基础。而在基础之上,则是精致装修、养生理念、健康食材成为吸引力。
这个变化很细微,但却实实在在发生了。甚至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味道、健康、环境会逐渐成为基础,取而代之的
很难想象。
也许是精神层面的,也许是人造食材方面的,等等。
“想必规则大家已经明白了。”沐沐恰逢时宜的接话,道:“接下来,我宣布第七届厨神大赛,厨神争霸赛第二阶段比赛,正式开始有请,第一位工作人员出场”
为了烘托气氛,现场响起了一段节奏很强的音乐,旋即聚光灯对准通道,里面缓缓走出一位身材婀娜,落落大方,旗袍裹身的工作人员。
她双手托着银盘,银盘盖着盖子,在万众瞩目之下,来到评委席与选手之间,将托盘放在一个刚刚准备好的玻璃桌上后,揭开了盖子。
摄像师来到近前,对着盘中食材拍摄,将画面倒入上方的屏幕中,让所有人清晰可见。
由于选手与银盘之间的距离有着五米支援,想要看清其上的食材十分困难,大部分人和观众一样,都死死盯着大屏幕。
紧接着,所有人都愣了下来。
画面中的食物并非想象中的肉食或者蔬菜
它约莫有半个鸡蛋大小,表面坑坑洼洼,颜色偏棕色,碎裂的表壳之下,能看见沟壑纵横的果肉。
“这是核桃”
第两百五十一章 新技能4000字大章求订阅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作为一种常见但在烹饪中并不时常用到的坚果类食物,每天少量的吃一些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刘华拿着资料介绍道:“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克左右,碳水化合物10克左右,脂肪较多,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算是十分有益的食物。但万物相生相克,在不同情况下,它亦会成为有害之物。
接下来,请选手们在答题板上写出核桃的使用禁忌,只要说出一点,即可获得一分。请注意,答题期间不得与旁边选手交流,一旦发现,立刻淘汰出局。”
话音落下,下方包括皇老先生在内的十名选手立刻拿起身前的答题板,动笔写了起来。
由杨晓玲带队的十名评委与现场工作人员充当起了临时裁判,他们默不作声的游走在选手之间,不打扰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