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 >剑魁 > 剑魁 分节阅读 2

剑魁 分节阅读 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饱经风吹日晒,颜色参差。

“路上受了不少苦吧。”

“不算苦。”

何凤南迟疑了一下,终于问道:“当年的事彩衣她是怎么死的”

“婶婶一家搬走后,母亲受了场风寒,就一病不起了。”

李不琢看向何凤南。

两年前,李琨霜被古微观方士看中,李吾玉一家即将搬去幽州,大开喜宴。

席上,有歌女在唱曲儿,李不琢的母亲祁彩衣情不自禁和了一句,被书香门第出身的何凤南当面斥责“操持贱业,有辱李家门风”。

当晚回家,祁彩衣哭哑嗓子,染了风寒,大病一场,李不琢拿家里最后积蓄请郎中没治好,说是心病,两月后祁彩衣病死在床上,临终时抓着李不琢的手,嘴里一直念叨的,是“出人头地”四个字。

第4章三:天宫大宪

“当年的事你怪我吗”

何凤南被李不琢看得心虚了一下,移开目光,看着那座蛛楼。

没等李不琢回答,她又说:“算了,你怎么可能不怪我。当年的话是我说重了,但说到底,还是彩衣为了供你读书,操劳太多了。这样吧,这两年苦了你了,你去帐房支二十枚金铢。置身好点的衣裳,剩下的,就当你安家的钱,还能去投资些营生。至于读书的事就别再提了,在外面也不要说你是琨霜的堂兄,知道了吗”

一金铢抵一万铜钱。二十枚金铢,二十万钱,是李不琢这个从沧州来的穷小子一辈子没摸过的数目,就算在幽州,懂得经营的话,也可以凭这笔钱站稳脚跟,过上小富即安的生活。

这些钱足够把他镇住,抚平他的怨恨,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会心怀感激,也不至于三天两头上李府攀亲戚讨好处。

而且传出去,也能成全李府慷慨大方的好名声。

至于更深一层的考虑,是李琨霜声名鹊起,何凤南不想李不琢借着“李琨霜堂兄”的身份去牟利,小地方来的人不懂礼数,容易坏了李琨霜的名声。这样的事又不是没有过。

看人下菜碟,何凤南考虑得很周到。

李不琢打量着何凤南,自始至终都没从她的表情里读出半分愧疚,拒绝道:“不必,我是来读书的。”

何凤南蹙起眉毛,颇为不快的扫了李不琢一眼:“你刚来幽州,怎么知道幽州竞争有多激烈,你可知道,单论法家的科举,沧州童子试只考一卷天宫大宪,而幽州要考的却是七卷你年轻,做事凭一股意气和冲劲,但你再顽固下去,将来就会后悔了。”

“没试过怎么知道”李不琢道。

何大夫人终于压不住了火,加重语气道:“你来新封府又有什么依仗你连谋生的一技之长都没有抛开你和李府的这层亲戚关系,你和那些下等平民有什么区别你好好看看,你身边这座蛛楼,一扇门窗的花费,就比在下城买一座宅院还多,多少人费尽心思想跟李府攀上关系我好心劝你,话说得直,何尝不是为你好,等你到考场撞个头破血流再后悔,我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你要李府去府学监为你户籍作保,到时你若考不上,我李家岂不是要贻笑大方此事休要再提”

“既然婶婶不肯松口,那我就告辞了。“李不琢背起书箧,径直走出后院。

“真是败兴。”何凤南盯着李不琢离去的背影,冷哼一声。

一个意气用事的少年,能有什么出息。

走出永安巷,李不琢回头看着李琨霜的祭酒牌楼。

李府果然富贵,何凤南随手一给,就是二十个金铢。

二十枚金铢,可以买一本炼气术入门的四照图,一套正版刊印的小道藏,还可以买一辆最便宜的机关马车

“童子试,等我考过了童子试”

李不琢攥紧拳头。

若能考过童子试,成为道童子,至少安身立命就不用担心了。成为道童子,一可免赋税,二可每月领钱粮,三名下可拥有二十亩免税田,四可免费住入县学塾。

安身立命只是第一步。

之后,再考过府试,州试,成为道家学士,名扬天下,那时,他母亲就会被道庭追封为七品贤德太孺人。

到了那时候,曾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太孺人的何凤南,必须到太孺人灵前磕头道歉。

坐“壹捌肆”号悬车,离开上城。

黄昏时分,以每天五十铜子的价格,二人住进了下城,拱辰街边,一间没名字的舍馆。

拱辰街宽两丈,街两侧被各种摊贩挤满,临街的楼肆上挂着一溜的大红灯笼。

水汽、油烟在阴暗潮湿的空气中弥漫;嘈杂鼎沸的人声、火油的刺鼻味道,夹杂着卤鸡鸭、熏肉、面食的香气传出老远。

三斤看着窗外,悄悄咽着口水:街对面的食肆里,那个皮肤黝黑的昆仑奴正在烤着食茱萸和盐巴腌好的猪肉串,滋滋冒油。

李不琢坐在月牙凳上,生锈的老旧风灯昏黄不定的灯光照亮了面前书桌上那本摊开的、厚足有三寸的天宫大宪。

天宫大宪中并没有任何关于炼气术或武学的内容,这是由狱天宫的那位法家韩圣主导,与其他六位天宫圣人共同制订的、浮黎统一执行的律法,按七重天宫司职,分为七卷。在沧州,这七卷天宫大宪就是县试的考试范围。

这本天宫大宪的书页翻卷发黄,许多地方还沾着李不琢的汗渍。

李不琢对这本书的内容已烂熟于心,若要考法家童子,有绝对把握。就算眼下离童子试开考的中秋还早,凭着对律法的了解,李不琢这段时间其实可以去当状师,帮人打官司,收入不菲。

不过当状师容易得罪人,而且在炼气士的眼中,时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在灵官衙中据理力争的状师是种“不太体面”的职业。把目光放长远些,不到万不得已,李不琢不会选择去当状师。

其实,包括状师在内,正经的来钱手段都算不上快,仅仅一套正版刊印的小道藏需要的四十个银锞子,没个两年攒不下来。

至于不正经的手段,除非李不琢不想考科举了,不然就算考上,对于没背景的小卒子,这些把柄在某些时候是要命的。

李不琢合上天宫大宪,看着厚重的黑色书脊上整齐的蜡线。

这七卷枯燥无味的律法共十二万字,通篇无句读,李不琢却能倒背如流,只要一动念,甚至能知道第几页第几行写了什么。

这是李不琢的天赋,近乎于神通。

李不琢只要一入睡,梦就长得吓人,甚至有时候他并未意识到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在梦里度过了几十年,直到垂垂老矣,醒来时,才发现只是黄粱一梦。

李不琢以前嗜睡也与这有关。

起先的梦境醒来后就印象模糊了,到后来,就渐渐能记住梦里发生的事。

譬如这本天宫大宪,就是他在梦里反复读了几十年才一字不漏背下的。

这天赋神通就是李不琢来幽州的最大依仗,只要能参考童子试,就有绝对把握通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