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 >帝国吃相 > 帝国吃相 分节阅读 756

帝国吃相 分节阅读 7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后的六国,和以前传统秦国的规模和情形已经完全不一样,民间对于这种苛刻的法令充满了敌视和怨恨。

但即便是皇帝、李斯甚至所有大臣都知道法令的弊端,但却仍旧还在不断的压制,妄图用强法将所有反抗的声音都彻底压制下去。

焚书坑儒,就是镇压这些不同的声音最剧烈的手段,然而也正是这一次,彻底动摇了百家门徒对大秦所存留的一点点的好感和信心。

李斯和秦始皇,终于还是因为所处时代的思维和眼光问题,亲手葬送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秦江山。

陈旭要为大秦续命,要保证秦始皇去世后大秦能够安然无恙的传承下去,就必须将大秦眼下诸多束缚发展的顽疾都全部化解掉。

大秦其实就像一个年轻力壮的病人,看起来健康无比而且体格强壮,但实际上五脏六腑和筋骨皮肉都不健康,各种病症积累在一起,只要病倒,基本上也就无药可救了。

而陈旭就像一个医生,需要在病人还没病倒之前,用传统中医的方法慢慢调养,标本兼治的让病人真正好起来,而不是像李斯一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儿不舒服就医哪儿。

总体来说,李斯因为传统思维加上根深蒂固的法术思想,只能不断用猛药去压制病灶,殊不知病情看似被压住了,实际上病灶已经像癌细胞一样不断在扩散,等到发现的时候,五脏六腑都已经朽烂无药可治了。

而眼下的大秦,经过陈旭几年的调养之后已经初见成效,从朝堂到民间,大秦帝国的综合国力在逐步增强的时候,民间百姓对大秦的认同和凝聚力也在不断增加。

至少商人和百家门徒对大秦的认同度已经非常高。

任何一个强盛的国家,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要强大,然后辅以农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国家就会上升到一个非常发达的地步。

眼下陈旭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经济改革,大秦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政治方面,陈旭掌控了中书省,获得的政治上的主动权,从改革三省六部开始,大秦的政治改革一直都在慢慢推进,各种压制百姓的苛刻法令都在慢慢被废弃和修改,当然,距离陈旭的想法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政治改革往往非常复杂,要么就造反推倒重来,要么就只能去徐徐推动,陈旭肯定只能选择后者。

而一个国家要想军事也达到强盛,就必须有一个完备的军事制度,大秦眼下的军事制度弊端重重,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陈旭以为最重要的就是,树立起军队的国家观念,而不能让军队的一切活动都是为皇帝效命。

虽然军队的性质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几千年一直都是如此,但保家卫国才是军队最大的使命。

这次雁门关事件,陈旭从最开始的疑惑慢慢变成了一种期待,他希望通过这件事来推动军队体制的改革,虽然可能会得罪王氏,但为大秦未来计,这个改革必须完成。

只不过军队从来都是皇帝的禁脔之地,如果处置不好便会造成巨大的动荡和不安,甚至让皇帝对自己产生猜疑,因此需要小心翼翼,要把一切都想得仔仔细细才行。

总之就是,眼下的大秦不是以前的大秦,摸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结束。

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自由经济,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国民议会,不管是征兵制还是募兵制,这些都已经有了诸多成熟的理论甚至参照物,陈旭要做的,就是在发展中寻找出来一条符合大秦特色的发展道路,继承周礼,融汇百家,弘扬法术,礼法兼顾的推动大秦向前发展,至于最后到底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那个估计他已经看不到了,但当各种先进的文化理念被推广出去之后,许多事必然就会开始剧烈变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就是被偶尔几个突发事件推动转折的,就像华夏,突然在大秦的统治下,短短十多年便奠定了后世两千年的模式,而推动这个过程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

千古一帝的功勋,谁都不能抹杀。

第1083章 咸阳炸锅

“侯爷,您唤我来有何吩咐”马腾跟着一个家仆急匆匆走进清河侯府的客厅。

一转眼七年过去,马腾也由当初一个十八九岁的宛城纨绔长成了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头发梳的整整齐齐,带着玉冠,下巴上一丛两寸长的黑须,华服玉带,腰挎长剑,看起来稳重而帅气,就是眉角一道黑色的胎记看起来有些碍眼。

“坐,看茶”陈旭点头示意,等侍女奉上香茶之后退去,这才开口说:“以前你伯父马伯渊一家被赵高派人杀害,抛尸雁门关外,你曾经专门去寻找过,对雁门附近应该还比较清楚吧”

马腾愣了许久之后才脸色略微伤楚的点头:“是,当初滕在雁门郡打探足有数月,对雁门关内外的情形还记得不少,伯父和赵高都已作古数年,不知侯爷今日为何问起此事”

马腾不知道赵高不久前才被杀死,但鉴于这个家伙的纨绔属性说了也没啥用,因此陈旭也懒得提及此事,而是摆摆手笑着说:“本侯是有一件事要安排人去雁门郡,而我也就知道你去过,因此特地想把这件事交给你去办”

马腾顿时激动的站起来拱手:“侯爷放心,无论何事滕一定尽力办好,绝不会让侯爷失望,请侯爷吩咐”

“嗯,此事简单,雁门郡内有一条汾水你可知晓”

“知晓,汾水乃是大河支流,西北诸地就有舟船来往于汾水和大河之间”马腾赶紧回答。

“呵呵,看来你的确对雁门诸地比较了解,如此便好,本侯听闻汾水上游广武县附近有一种泥沙,清洗沉淀之后质地细腻,极其适合烧制砚台,你也知道,如今的砚台都是用石头打造,费时费力而且产量不足,一方好砚台需要巧匠费时月余,但如果能够像陶器瓷器一般用泥坯制作烧制出来,则会方便快捷许多,本侯想让你带一些人前去寻找这种泥沙,如若你能够找到并且把砚台烧制出来,本侯不吝赏赐”

“侯爷放心,滕一定为侯爷把砚台烧制出来”马腾心里微微松了一口气,脸色也变得极其轻松起来。

这个活儿的确简单,完全就是去游山玩水一般,泥沙么,都应该在河流之地,想来找到并不难,至于烧出来那要看匠工的本事了,只需要找几个精于制陶的工匠一起去就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