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分节阅读 657(1 / 2)
d“唤六位公子进来”秦始皇重新坐下对着内侍吩咐一句,很快扶苏等六个皇子都身穿崭新的绣袍头戴玉冠在内侍的带领下鱼贯而入,与秦始皇和陈旭李斯等人挨着行礼打过招呼之后,秦始皇才开口:“今日考你们一道治国策论,二位丞相、御史大夫和少师就是考官,策论议题就是针对月氏和匈奴东胡诸部的治理,笔墨纸砚已经备好,你等就在紫宸殿完成,限时半个时辰”
“儿臣遵旨”扶苏等六位公子一起行礼之后分别在内侍的引导下分坐在大殿两边早已摆好的案桌前面,有宫女磨墨伺候,摊开麻浆纸,提起毛笔,添墨凝神,六人神情各自不同,但唯独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
这场考试皇帝虽然没有明说,但通过小道消息他们早就知道皇帝或许会通过这种考试来择优录取一个封王拜侯去执掌月氏。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待在咸阳,则可能还有一点儿储君的希望,一旦分封出去,将来就只能作为大秦的附属国君。
不过西域虽然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相对于继续窝在咸阳当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强的太多了,只要足够努力,西域也大有可为,天大地大自己最大,开府建衙统领文武百官,每次上朝百官齐呼一声恭迎大王,那愉悦和舒爽在梦里都会笑醒。
因此在继续等待虚无缥缈的大秦储君和蛮夷之地的国君面前,几位公子有犹豫,有忐忑,也有决绝。
因为这件事其实他们早已知晓,今日就是给他们抉择的时机。
而这其中就连满朝文武都认为最有可能当储君的扶苏都有一些控制不住的激动。
他现在已经二十五岁,皇帝四十四岁,即便是他被立为储君,但只要皇帝在一日他便只能当一天储君,如果皇帝活到七八十岁,他估计自己都活不了那么久,何况皇帝对他亲近儒家成见很深,曾经当面斥责过他数次,但在扶苏心中,对儒家那一套尊古重礼的传统仍旧非常热衷,在他看来,大秦眼下各种困苦和动荡,皆都是因为法令太严苛,道德礼仪缺乏所致,既然陛下不喜欢他,他更加愿意离开中原去执掌西域诸部,用自己喜欢的儒家文化去治理,到时候让陛下看看他的坚持是有道理和成果的。
紫宸殿很安静,六位公子都在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只能偶尔听到一两声细微的咳嗽。
李斯似乎有些感冒了。
陈旭瞥了李斯一眼,发现这个老头儿越发苍老,不过精神看起来还是不错。
老而不死是为贼,越是坏人越是活的久,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这大秦朝堂之上就李斯年龄最大,今年已经六十八岁,其间还大病过一场,但就特么不死,弄得陈旭非常郁闷。
皇帝端坐在大椅上翻看着案桌上的几份奏书,陈旭也从衣袖中掏出一本书翻看打发时光,李斯冯去疾和蒙毅三人则正襟危坐不知道在想什么。
半个时辰一晃而过,听见大殿下面一个负责计时的宫人敲响铜钟,随着当的一声,大殿之上的所有人几乎同时抬头,几位公子表现的也皆都不同,有人轻松,有人严肃,有人惋惜,还有两个依旧奋笔疾书,明显是没写完。
很快六份策论便摆在了皇帝的案桌上,皇帝皱眉大致翻看了一下,直接将两份还没写完的丢到旁边弃之不顾,而剩下四份看罢之后让宫人送到陈旭等人的面前,四人被皇帝抓来作为考官自然不敢大意,只能硬着头皮互相把四份策论传看完毕。
“四位爱卿以为哪位公子的策论最优”秦始皇开口询问。
“陛下,四位公子策论皆都沉稳详实,深得治国之道,老臣以为无法辩出优劣”李斯还是第一个开口,但依旧是和稀泥。
“冯相可有不同看法”秦始皇微微皱起眉头。
冯去疾内心苦笑一下不得不开口:“陛下巡游之时,几位公子都跟随臣在朝堂学习处理政务,在老臣看来,几位公子皆都性格沉稳有度,待人勤恳有礼,办事井井有条,皆都是仁德贤能之臣,但时至今日,老臣不得不再次提醒陛下,储君之位尤甚,还请陛下三思,眼前几位公子皆已成年,陛下之心思老臣不敢擅自猜测,但西域和大秦实在是不能相提并论,储君为上,王侯为下,一旦未立储君而王诸位公子,那将来储君之位何人居之”
大殿之上无比安静,六位公子全都忐忑不安的看着皇帝。
就像冯去疾说的,大秦储君才是最大的,蛮荒之地的王侯完全相提并论,一旦把所有成年公子都分封出去,那么将来储君自然只能从未成年的公子中寻找,按照古礼来说,这既不正常也不合乎传统。
蒙毅想了一下拱手说:“陛下,臣以为冯相言之有理,大秦为重,如今陛下既然打算分封诸位公子,则还需尽早立下储君,这样才有外臣内王之礼,不然上下尊卑何在”
“少师以为如何”秦始皇转头看着陈旭。
“陛下,臣也以为冯相和蒙大人言之有理,早立储君,则早日安定朝堂和天下民心,眼下几位公子皆有治国之能,陛下何不先择其一立为储君,再分封诸王则顺理成章”陈旭脸色认真的站起来说。
秦始皇眼神在几个儿子身上一一掠过,脸色变得非常严肃,甚至看得出来眼神中的挣扎和犹豫不决。
他没想到今天一场分封考试,竟然会变成拥立储君的结局,而这件事他的确没有考虑好,如果储君之事无法安排好,恐怕以后会君臣之间产生隔阂。
“陛下,儿臣虽不知策论是否上佳,但愿意为陛下分忧去镇守月氏等西域诸部”犹豫许久之后扶苏咬咬牙突然站了出来。
李斯、冯去疾、蒙毅甚至皇帝全都满脸惊讶直勾勾的看着扶苏,陈旭虽然也有些惊讶但还是很快明白了扶苏的想法。
其实扶苏和陈旭交流过很多次了,关于大秦储君的事陈旭都感觉扶苏没啥希望,一是皇帝的心思的确难猜,陈旭猜不透,二是扶苏的重视儒家的治国理念和眼下大秦的法术治国的理念完全不合,扶苏已经是成年人,而且这个时代的人都比较固执和坚持自己的理念,虽然皇帝要求诸位王子都好好学习荀子的治国思想,但实际上各自身边都围聚着一群形形色色的门客,平日谈论灌输的也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但唯独都比较敌视法家。
作为最有可能继承大秦皇帝正统宝座的扶苏竟然舍弃储君的机会要去镇守西域,这件事令李斯蒙毅和冯去疾三人皆都无法想通,就连皇帝自己都呆了许久。
不管他立谁为储君,扶苏他其实想一直留在咸阳,即便是将来不立扶苏为太子,而只要扶苏还在咸阳,则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都还感觉比较踏实,而一旦扶苏离开咸阳而又没有立下太子,则朝堂和民间必然各种猜测和非议四起。
面对扶苏的请缨,始皇帝沉默许久之后揉揉额头摆手说:“朕乏了,今日就此作罢,诸位爱卿先退下吧”
“陛下保重身体,臣等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