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分节阅读 557(1 / 2)
d后这里就会形成一个非常繁华的区域,大量在咸阳城内找不到商铺和位置的商贾都会往这里聚集。
地方找好之后,内史府的动作非常快,两天之后,陈旭专门上朝向皇帝提请修建这座工模宏大的商业建筑,内史令齐宕也在朝堂之上提交了蹴鞠场的规划方案,三省六部当朝讨论之后皇帝大袖一挥决策完毕,下发谕令修建蹴鞠商业广场。
至此从去年蹴鞠大赛结束之后陈旭打算修建蹴鞠场的事情终于算是正式启动。
而随着皇帝谕令的发布和消息的传开,这个投资超过一亿的大项目一下让整个咸阳再次躁动起来,无数商贾络绎不绝的到科学院来打听工程的事情,都想在其中分到一杯羹。
因为根据华夏都市报上登载的蹴鞠场规划和招商广告,这个综合商业广场将消耗超过渭河大桥数倍的水泥砂石钢铁以及各种配套的竹木脚手架和框架等物资。
光是这些材料,就足以让许多参与修建了东方道的工程队赚的盆满钵满。
而最为高兴的还是开设水泥厂的商人。
只要这个项目开工,大量的水泥又有了销路。
不过这些事和陈旭没有了多大关系,资金到位,蹴鞠场项目立项,杨堃再次摇身一变成为了咸阳蹴鞠商业广场开发公司的主管,开始招兵买马筹备原材料,胡宽也召集了科学院的匠工开始组建工程队,张苍也带着一群匠吏开始测量和规划这个商业广场的具体修建方案。
而为了加快这个项目的建设速度,陈旭也提出了可以用混凝土预制板材和空心水泥砖,这些都由工程队负责去试验。
而随着新商律的推出,短短一个月过去,咸阳城突然之间就开始涌现了大量的商铺,因为粮食布匹不能再作为钱币结算,因此粮食布匹的地位很快开始衰落变成了日常消耗的商品,光是粮店和布店整个咸阳城就多出来上百家,同时还有大量的成衣店、饭店、药店、糖酒糕点、笔墨纸砚、曲园杂舍等也都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各种竹木陶器茶叶瓷器的供应也变得越来越充足,南来北往的商人将大秦各地的商品和特产都运来咸阳。
因此这个春天,咸阳比往年更加热闹繁华。
来往的商旅几乎将渭河大桥堵的水泄不通,长长的货车如同蚂蚁一样从桥上通过,然后分流到渭河两岸。
除开咸阳之外,全国各地的商贾几乎突然一夜之间就活跃起来,都从以前那种战战兢兢蛰伏的状态开始大摇大摆的经营买卖,各个郡城县城甚至乡镇,都突然热闹无比,大量的平民都跳着担子背着背篓推着独轮车把冬天采挖的药材山货运送到集市上售卖,而且再也不用担心被官吏兵卒打骂驱赶甚至没收财物了,而且这些小买卖还不用缴纳税款。
而集市上,商人工匠也把大量的竹木陶器甚至还有珍贵的瓷器红酒摆放出来售卖。
只要合法经营,合法纳税,只要不是售卖违禁的弓箭刀枪和以次充好等行为,官吏也不会太过苛刻。
商贾的春天,在始皇帝三十一年的这个春天同时来临。
秦律重农抑商的格局终于被打破,大秦开始进入了商业的蓬勃发展时期。
粮食连续三年增产,商业开始井喷,大秦的繁华已经展露苗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虽然这一切是为利字驱动,所谓无利不起早。
利之所在,商人便将无处不在。
哪怕最为遥远的巴蜀黔中和西北边郡,也到处都能看到商贾活跃的身影。
而正是有了这些商贾,大秦东南西北的物产才能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不同的地方,物流因此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东方道已经全线通行,就像当初陈旭策划展望的一样,这条坦道通途完全将阻挡货物来往的梗阻打通,来往于东西两地的货物如流水一般沿着这条大路运送,然后依托五个巨大的物流市场进行储存转运,带动了沿途的郡县乡镇也瞬息之间繁华起来。
二月底,皇帝在朝堂颁布谕令,将在上巳节之后再次巡游东南。
而这一次巡游的主要线路就是东方道。
王贲、李斯、蒙毅、陈旭皆都要随同皇帝巡游,冯去疾照样留守咸阳主持朝堂政务,公子扶苏协同理政。
而在这个谕令下发之后,李斯专门入皇宫一趟,但不知道和皇帝说了什么。
当然李斯作为皇帝最为倚重的上卿,三天两头进宫和皇帝奏对,也没什么人在意和关注这件事。
在跟着皇帝巡游之前,陈旭做了一些列的安排,先把十个已经熟悉了火铳和手雷操作的少年和做好的几百条火铳还有火药手榴弹送回清河镇,让老爹在家开始教那五百少年训练火枪的射击训练。
然后针对侯府和别院的安全,也留下了二十个少年每天要背着火铳巡逻,不过在这些都是以防万一,侯府家仆护卫数百人,加上又在咸阳,安全还是有拥有足够的保障,因此陈旭也叮嘱这些少年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动用火铳和手雷。
剩下的二十个少年将会跟着他去东南巡游贴身保护自己的安全。
而在离开之前的重点还是已经开始开挖地基的蹴鞠商业广场,陈旭几乎隔一天就要去巡视一趟,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一些后世建筑的格局和经验,以保证这个投资上亿的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韩信本来也想跟着陈旭去东南玩耍,但被陈旭拒绝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韩信如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依旧贪玩,但学习却深得安鱼梁赞赏,数次提到韩信是他教过的最聪明灵慧的学生,将来一定会有出相入将的机会,这种夸奖也让韩信非常得意。
“兄长此去可能要到数月时间,你在家要照顾好两位嫂嫂和妹妹,学业也不要荒废,你以前一直想当一个匡扶社稷的大将军,我这里有一卷兵书,你拿去好好参研,但切记不能外传”
陈旭把当初黄石公留下来的太公兵法送给韩信。
“太公兵法”韩信看着竹简上的几个古篆惊喜不已。
“你听闻过”陈旭好奇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