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分节阅读 16(1 / 2)
d开锅,村里人固然都没有瞧不起她,但也就是感觉她一个没男人的寡妇比自己家过的还差,见面虽然热情的打招呼,该帮忙的时候也依然会帮忙,但总还是会小心的提防和疏远她,又穷又是寡妇,男的害怕被别人说闲话,女人害怕她勾引自己的男人,一来二去,陈姜氏一家便几乎成了村里最孤独的人,旁边牛大石一家虽然也没一个壮年男人,但是他舅就在村里,牛田氏也就是本村人,算是还有亲戚帮忙,家里的情况也比陈旭家要好的多。
但眼下,几乎全村人都热情的来陈旭家帮忙,纯义务的来帮忙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活儿,男的和半大小子帮忙搬石头挑土,妇女和几个女孩子则帮助陈姜氏生火烧水做饭洗菜等工作,就连杏儿如今都成了村里的孩子头儿,一群十岁以下的孩子整天跟在她屁股后头,帮忙在村子里的田坎河沟边拔猪草喂几头小野猪,采集野葱姜蒜等调味品,反正是一家人都在村里极其受欢迎。
“旭哥儿,你要的艾蒿都砍回来了,接下来怎么弄”
吊装完房屋的框架后,陈旭正陪着马大伯等人喝水聊天,满头大汗的牛大石带着几个十岁以上的半大小子每人扛回来一捆艾蒿回来,噗通噗通丢在房屋前面。
“在房子内外点几堆火,把艾蒿放进去烧”陈旭指着未完工的房子说。
“烧为啥要烧我还以为你晾干了盖房子呢”牛大石十分不解的问。
艾蒿气味浓烈,具有驱虫和止痒的效果,很早以前的人就知道铺床和盖房子可以放一些干艾草驱除蚂蚁虫蛇,在这个没有蚊帐和驱蚊水的年代,艾蒿几乎就是家里必不可少的万能驱虫剂,平时挂一些在房前屋后,开春还要用艾蒿熏蒸房屋四周杀死虫卵,即便是两千多年之后,农村还是有用艾蒿驱虫的习俗,即便是城里人,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会买一些艾草挂在家里,一是纪念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三天假期的屈原屈大大,而且屈大大还是楚国人,在楚国的民间地位非常高,因此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把他也一块儿纪念一下,吃点粽子表示一下怀念,二是也可以起到一些驱蚊虫的效果。
特别注明:端午节并不是为纪念屈原而诞生的,在屈原去世前几百年每年的五月初五就已经有了划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而且是整个中国范围内的诸侯国都有这个习俗,而屈原只是楚国人,当时的秦赵韩魏齐燕等国绝对不会去纪念在战国时期名声并不显赫的三闾大夫屈原的,后世人把这两件事牵扯在一起只不过是屈原恰好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杀了而已,而楚国人在这天也开始在汨罗江纪念屈子,慢慢就形成了后世关于端午节的说法,其实在学术界是一直没有得到承认的。
“让你烧就赶紧去,烧着了就可以吃饭了”陈旭懒得跟这个煮整只青蛙的未来妹夫浪费脑细胞,这个要解释起来恐怕又得费不少口舌,而且他可能还会为你为啥知道这么多的那该怎样解释
所以陈旭很多事情干脆就直接说,从来不解释。
在牛大石的带领下,一群半大小子很快在新房子的房前屋后甚至房间里面几间房子的地基上挨着燃起了几堆火,等火燃的很旺之后就把艾草铺在火堆上,顿时青色的浓烟滚滚,在风的帮助下,这些浓烟把整栋房子包括四周方圆数百米都笼罩在其中,如同烽火台一般冲到几百米的高空,在夕阳下看起来颇为壮观。
这样大规模的用艾蒿熏房子自然也是为了驱虫,主要还是为了杀死泥土石缝和木头上的虫卵。
果然,等吃完晚饭之后,浓烟已经慢慢消散,陈旭用竹筒端着一杯薄荷叶冲泡的水剔着牙走到新房子附近的时候,发现地面上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被熏死的蚂蚁和蜈蚣,甚至还有几条拇指粗细的小蛇,都是从泥土和草丛之中被熏出来的。
帮忙的人逐渐散去,回家洗洗涮涮然后睡觉。
消食之后看着天色还早,陈旭便拉上牛大石去河滩上割草。
“等下等下,把鱼篓带上,捉些鱼回来晚上烧烤宵夜”牛大石赶紧提起鱼篓,并且还往里面丢了几块没啃干净的骨头才急匆匆跟上去。
第34章 睹月思人
牛大石对陈旭把他当牛做马的呼来换去没有任何的意见,这是一个心思很淳朴的家伙,一门心思想娶杏儿,那么将来陈旭就是他的大舅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陈旭的忙他自然会当自家的事做。
而陈旭为了笼络这个免费的劳动力,每天换着各种花样弄一些新奇食物来勾引牛大石,而烤鱼就是这几天发明的,虽然作料很缺乏,但加上葱姜蒜这些简单调料腌制后烤熟的鱼也让牛大石这种没吃过后世美味的土鳖整天口水不断,而且很快也跟着陈旭学会了用鱼篓在河里捕鱼。
此时已经接近晚上六点,但现在以及快到了阴历五月,也就是快到后世阳历的六月,因此白天时间很长,气温也一天热过一天。
一轮金红的太阳斜挂在西面的山顶上,亮丽的阳光斜照下来,河滩上大片大片的庄稼随风摇摆,淙淙流淌的河水波光粼粼,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河滩上已经割倒了一大片茅草,整整齐齐的铺在地上,经过几天的晾晒后其中许多已经开始枯萎。
陈旭站在河边,看着牛大石熟练的用一根青藤把鱼篓栓好之后丢进河里,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自从把这个家伙教会之后,捕鱼的工作每天都由他来完成,而且还乐此不疲,傍晚来割草,把鱼篓放进河里,等收工的时候提起来,或多或少都会有几条鱼,运气好还能弄到半斤一斤的大鱼,就在河边把鱼剥细干净之后鱼篓会再次被丢进河里,第二天一早蒙蒙亮,牛大石又会早早的跑到河边来收鱼篓,然后又会弄到不少。
陈旭每次看见都会为这个时代的鱼默哀。
太特么容易上当了,几块骨头一夜能够弄七八斤十多斤,简直跟捡的差不多。
而且也是因为吃盐水煮鱼快把他吃吐了,这才开始做烤鱼,因为没有后世专门烤鱼的网架,所以烤出来的鱼表面受热不均,有的地方焦糊,有的地方还没熟,加上没有植物油和辣椒孜然这些烧烤必备的调料,味道也让他完全无法接受,每次他都吃的最少,比陈姜氏吃的还少,咽不下。
但这种烤鱼的味道却已经将整个村子的人基本上都征服了,眼下正是太阳落山之时,河边可以看到不少半大小子甚至是大人也正在往河里丢鱼篓,没有鱼篓的干脆弄个藤筐胡乱用青藤水草盖上丢进河里,但早上起来肯定或多或少的都有收获,即便只有三五条鱼,也能够改善一下一天的生活,吃肉食怎么都比吃黄豆糙米抗饿。
放完鱼篓之后,两人趁着天色赶紧开始割草。
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天色已经几乎完全黑了下来,河滩上有淡淡的水雾开始流淌,两人这才罢手,脱光衣服跳进河里好好的搓了一个澡,然后收拾鱼篓,弄了七八条二三两重的小鱼,洗干净后用一根草茎串好提着回家。
“哇,今天又有烤鱼可以吃了”
小丫头早就已经等在院子门口,有些望眼欲穿的味道,冲上来接过牛大石手里的鱼赶紧往火堆旁边跑。
“杏儿慢点儿”牛大石赶紧屁颠儿屁颠儿的跟上去。
陈旭看着两人极不协调的背影,很有一种一指头戳死牛大石的冲动。
一个十四岁,一个才七岁,造孽啊
杏儿知道两人回来会带鱼,所以早就把葱姜蒜捣成了泥,弄了一些把几条鱼挨着涂抹了一遍,又撒上一些盐巴腌制起来。
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儿,做这些非常的熟练,而且神情特别专注,而牛大石则呆呆的坐在旁边看着小丫头麻溜的动作,脸上说不出的满足。
陈旭的脸色不禁又黑了几分,只能强忍着挖个坑把牛大石埋了的冲动转身去看新房子,看看明天该进行哪一步,需要哪些东西,人手该怎么分派等事情。
篱笆小院儿里面开始有浓浓的烤鱼香味散发出来,夹杂着野生的葱姜蒜特有的浓烈味道。
隔着几十米远的距离陈旭仍然能够闻到,然后肚子里咕咕开始叫唤起来。
虽然家里最近有鱼有肉,粮食也有,但架不住一群干活儿的青壮年的大胃口,一个个简直就像几天没吃过饭似的,不吃上三碗五碗不会罢休,早上干饭晚上稀饭,但几天下来,买的两石多粮食已经吃了一半,肉也吃掉了二十多斤。
当然,如果按照陈姜氏的打算是吃不了这么多的,但陈旭却不愿意克扣帮忙的村民的伙食,不吃饱哪儿有力气干活儿,而且都是一个村的,总不能自家吃大鱼大肉,给干活儿的人吃差点儿吧,因此这几天陈旭家的伙食在帮忙的人看来,每一天都和过年差不多,一辈子没怎么像这样敞开肚皮吃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