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463(2 / 2)
不够,新皇帝基于权力的本能,对太上皇会不放心。
主动退位的太上皇,在朝野之间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对于皇权来说,是巨大的隐患,意味着太上皇随时都有可能“发挥余热”,让局势脱离新皇帝的掌控。
天无二日,王朝不允许出现两个权力中心,哪怕其中一个中心只是理论上有权力都不行,否则迟早会出事,这就是皇权的排他性。
皇帝没有亲人,任何人都是皇权潜在的敌人,而太上皇的威胁最大,那么
新皇帝总是要把太上皇牢牢控制在手中,于是,变相的软禁自然而然就有了。
太上皇不仅要交权,还得在深宫里住着,足不出户,不再和外臣接触,除了重大节日庆典,绝不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
只有经过这种“无害化处理”,皇帝才能稍微放心。
皇权的排他性,决定了主动退位、放权的太上皇无法优哉游哉,很难过上想象中云游天下的惬意退休生活。
和笼中鸟没区别。
而宛若笼中鸟的太上皇,其待遇届时全看皇帝的良心。
或者看儿媳皇后的良心。
以完全放权的宋孝宗为例,他成了太上皇后,儿子赵惇成了皇帝,却被媳妇李皇后挑拨,成日里嘀咕“老不死的”又在搅风搅雨。
皇后成日里嘀咕,宦官也是如此,正所谓“众口铄金”,生性柔弱的赵惇居然也认为父亲想害他性命,于是连定期的向太上皇问安都没有了。
儿子得了皇位后,父亲就变成“老不死的”,看见就烦。
每当有内禅念头的时候,宇文温总会这么问自己:被儿子、儿媳冷落的感觉,我受得了么尉迟炽繁受得了么
不要说皇家,就是寻常人家,当二老年迈,要靠儿子、儿媳奉养时,若全部身家都交给儿子一家,等待着自己和老伴的生活状态,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儿子、儿媳孝顺还好,若是碰到脾气差的,动辄打骂,两老除了默默忍受、偷偷流泪,还能如何
寻常人家都是如此,更何况皇家,一个位于权力顶峰的人,忽然变成任人摆布的笼中鸟,巨大的落差,谁能受得了
退休制度,可以使用于许多职业,却很难适用于皇帝。
宇文温想要的退休制度,是权力的健康交接,太上皇有舒适的退休生活,接班的皇帝有实权。
而不是皇帝变成太上皇,在幕后操纵由太子变成的皇帝,这样的话,还不如不内禅。
然而没有退休制度,若皇帝活得太久,精力、判断力大幅下降,生理机能衰退,性格变得孤僻、多疑、固执,反应迟钝,无法如年轻时那样明辨是非,很大概率变昏君。
步梁武帝萧衍或唐玄宗李隆基的覆辙,有善始却无善终。
要么如萧衍那样饿死在囹吾之中,死前悲凉的自嘲:“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要么如李隆基那样,孤苦无依的生活在冷宫,凄凄凉凉,回忆着往事,心如刀绞之际,吟唱着傀儡吟: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年轻的李三郎,初生牛犊不怕虎,连续发动政变,将婶婶韦皇后、姑姑太平公主击败,迫使兄长让出太子之位,迫使父亲让出皇帝之位,御宇天下。
开元盛世,大唐天子把文臣武将当做傀儡摆弄,天下事俱在掌握之中,宛若戏剧的编剧,决定着戏台上每一个角色的悲欢离合。
然而临了临了,李隆基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刻木牵丝制成的老翁。
自己亲手创造的盛世,毁在自己的手中,那样的悲凉,宇文温光是想就觉得心疼。
他还想活很多年,而现在身体健康,如无意外,应该能活很多年,但是他很害怕,害怕自己老了,变得和李隆基一样昏庸,亲手把自己创造的明德时代给毁了。
那样的悲剧,他没有勇气面对,但人一老,生理机能必然退化,当年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会变得暮气沉沉,一个老迈的皇帝,很大概率把王朝带入绝路。
所以,他想在自己不中用以前,把江山交给年富力强的太子,但是
皇权,只容得下一个人。
当父子内禅,父亲成了太上皇,儿子成了皇帝,满朝文武,会倾向于那东边升起的朝阳,而那一轮即将西沉的夕阳,不会再有人顶礼膜拜。
宇文温想着想着,想问自己:从最高权力巅峰坠落的我,受得了这种“日薄西山、人走茶凉”的极度失落么
第七百零七章 退休续
书房里亮起煤气灯,宇文温来到书架前,看着陈列在书架上的画框,那上面都是他家人的肖像画。
他看着自己的伴侣们,看着自己的子女们,最后,目光落在一处。
那是太子宇文维城从小到大的肖像画,宇文温拿起一幅宇文维城小时候的肖像画,轻轻摩挲着。
这是他的嫡长子,他精心培养的接班人,从小培养到大,培养了三十多年。
宇文温还记得儿子开蒙时读书的样子,还记得儿子功课没做好,被尉迟炽繁打手心时嚎啕大哭的模样,还记得许多许多,儿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景。
儿子已经长大了,锻炼了二十多年,如今年逾不惑,早已经做好了接班的准备。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太子都是他最佳的接班人,他的事业,在太子手中定然会发扬光大。
作为一个父亲,宇文温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业交到儿子手上,自己退休,然后看着儿子意气风发的处理朝政,看着儿子接受文武百官山呼万岁。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期盼,他不敢想象自己将来熬死太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
但是,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皇帝,而不是什么集团公司的董事长,等儿子能扛大梁自己就可以安心退休,环游世界。
因为皇帝没有亲人,谁都是皇帝的潜在敌人。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权力斗争的本能告诉宇文温,没有了权力,他的潇洒人生也该结束了。
为了让儿子安心,他必须深居简出,不和外臣接触,宛若笼中鸟,两耳不闻宫外事。
儿子改变他的政策,打压他的旧臣,甚至欺凌兄弟,随意废立储君,宇文温都必须视若无睹,不发表意见。
即便如此,儿子也得防着他,这是权力的本能,因为主动禅让的太上皇,威胁太大了,即便本人无心,但有这种能力,本身就是威胁。
若儿子有良心,了不起把他软禁起来,好吃好喝供着,还有年轻的美人侍寝,却断绝和外界的联系,尤其不让他和旧臣接触,除非重大节日活动,否则他不会出现在朝臣视野里。
一如历史上的太上皇李渊。
如果儿子没有良心,把他软禁在冷宫,饿不死就行,然后各种冷落,让他在凄凄凉凉中走完余生,一如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