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逆水行周 >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443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4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人都在努力,就是为了研制出有效的制冷装置。

制冷就是降温,而且是大幅降温,其技术和热量有关:物体失去热量,就会降温,但是如何有效吸热,是让人头痛的问题。

热量虚无缥缈,不像空气那样可以用抽气机吸走,宇文皛记得以前父亲就给他做过实验,用各种方法来降温:

众所皆知最基本的降温方式就是用扇子扇风,但适用范围很窄,后来有一个很特别的方法,那就是把硝石放入最好磨成粉装有水的杯子里,硝石溶解后杯子会变冰凉。

硝石溶解的过程是吸热过程,和生石灰溶解会放热截然相反,所以才会让杯子会变得冰凉。

或者,把酒精涂在手臂上,酒精会挥发,让人觉得手臂凉飕飕的,原理是酒精挥发时会吸收热量,人的手臂失去了热量,自然就变凉了。

降温的原理看上去很简单,但要达到制冷的效果,譬如让水结冰,或者让房间气温明显下降,实现起来就很困难。

如今已广泛使用的“空调”,是一种实用化的降温设备,但其降温效果也只是让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低个三四度,更别说让水结冰,所以这种“空调”只能降温,无法制冷。

不是没有人尝试过用大量的硝来制冷,但效果不理想,而且成本不低:溶解后的硝,需要燃烧燃料将其煮干,再溶解、吸热,这个循环过程会产生不低的成本。

其他的制冷手段,譬如用酒精,都和用硝石制冷差不多:效果不理想,成本高。

据说许多人孜孜不倦的研究了了三十余年制冷技术,到头来发现还不如传统的制冷办法好:冬天取冰,放到冰窖里,夏天拿出来用。

把冰块放到冰鉴这个时代的冰箱里就能制冷,而不需要什么成本,简单实用,无非是冰窖要扩大,才能存储更多的冰块。

或者在地上打井井越深越好,夏天时,将瓜果或者酒等饮料放到吊桶里,再放入井里,过一夜拿上来,瓜果、饮料冰凉,却不需要什么成本打井除外。

或者,把新鲜瓜果放到井里,因为井中温度低,所以瓜果能够保存较长时间,拿出来后依旧新鲜而不腐烂。

所以,宇文皛知道制冷技术的研究一直不顺利,虽然依旧有无数人对这个难题发起“进攻”,研究出各种花里胡哨的制冷技术,但都在成本面前铩羽而归。

如果只是冷藏,传统的冰窖、冰鉴甚至深井就能做到,如果是冷冻冻结成冰,像样的制冷技术还没出现。

现在,有人申请了新式制冷技术,据说实用化前景不错,这让宇文皛十分期待,随后一连串问题在脑海里冒出来。

居然用到空气压缩机这是什么原理制冷和空气压缩有关系么

制冷剂是什么生产成本高么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怎么样

要用到一系列结构简单的设备,结构有多简单

整套设备的制作成本如何运行成本如何

运行起来安全么无故障运行时间有多长

能不能当做空调,给室内降温如果可以的话,制冷剂安全么泄露出来的话,会不会对房间内的人构成危害

这问题不解决,恐怕没人敢用吧

不对,即便不能用来给居所降温,用来做冰鉴也是不错的

或者把规模弄大点,直接搞出个冰窖,那岂不是

这玩意到底行不行运行成本如何如果合适的话,在鸣沙开一家新式冰窖,恐怕会财源滚滚来

宇文皛的思路扩散得很快,好不容易收回来,赶紧看看专利申请人是谁,看看是不是他认识的学者。

等看清专利申请人名讳籍贯后,宇文皛愣住了:是那个败类

去年,亳州发生一起命案,有人被毒死,凶手是亳州州学的一名助教,为死者的堂侄。

宇文皛认得这个助教,对方是个颇有建树的化学学者,仪表堂堂,品行一向不错,结果却做出亲属、投毒杀人的恶行,所以宇文皛认为此人是个斯文败类。

但是,这败类居然研究出新式制冷技术,还申请专利成功了

宇文皛又认真看了一下,看到了专利人申请专利的日期,以及专利局批准专利的日期。

此人是在案发前就递交了专利申请,没多久事发被捕,被捕没几日,专利局批准了申请。

然而,此人亲属、投毒杀人,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全,经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法司会审”,判死刑,很快就执行了。

专利局却根据专利法案相关条款,依旧认定该项专利有效,专利所有人依旧是那人。

这就意味着,即便此人伏法,专利的所有权依旧归其家人所有,日后产生的收益,家人依旧可以享受。

宇文皛定定坐了一会,长叹一声:“你为何要行那作奸犯科之事安心做研究不好么”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朝廷是铁了心维护专利制度,保障专利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目的就是激励有才之人从事科学研究、发明创造。

以他自己为例,父亲宇文恺生前申请的技术专利,有免费的,有收费的,那些收费收使用费的专利,给宇文皛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他自己也申请了一些实用的专利,被许多生产商付费使用,收入也是不错的。

所以宇文皛的手头很宽裕,才能一心一意当技术官,研究内燃机等先进技术。

正感慨间,有同事入内,拿着今日的报纸,大声说:“大新闻,大新闻呐”

其他人纷纷看过来,问:“什么大新闻”

那人挥舞着报纸,说:“海东新罗的使节,来到京师告状,声言高句丽、百济两国去年犯边,破其城,掳其民众,气势汹汹,有不灭国不罢休之势,所以乞求天子主持公道”

众人一听,感慨起来:“哎哟,高句丽和百济怎么又欺负人了”

长安报纸之前报道过,海东的高句丽和百济结盟,一起攻打新罗,但在皇朝的调解下,三方已罢兵。

现在,高句丽、百济搞这么一出,莫非是不把皇朝放在眼里么

有人问:“那朝廷有何表示新闻说了么”

“有,新闻说,朝廷即将派出使节,前往高句丽、百济斡旋,若对方国君不识相,那可莫怪皇朝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即“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的意思,等同于最后警告,对方要是不听,接下来就是战争。

大家对这个大新闻议论纷纷,宇文皛却不关注,因为这不关他的事,他一门心思就在内燃机上,皇朝对高句丽、百济用不用兵,和内燃机没什么关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