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逆水行周 >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58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5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觉得这种说法简直就是强词夺理,她不认为会有刺客可以突破皇宫外围,进入宫内核心区域行凶。

宇文温见爱妃一脸不服,差点就脱口而出“你忘了天理教攻打紫禁城的事”

天理教攻打紫禁城,这是发生在清朝中期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当然不会有人知道,宇文温无法用这件事来做论据,所以选择另一种说法。

“会不会有刺客摸进来,这先不说,就说纪律,若一家工场,东主仁慈,觉得工人们迟到、早退无所谓,穿不穿工作服无所谓,是否按照规定操作机器无所谓,你觉得工人们还会遵守工作纪律还会对东主有敬畏之心”

“奖惩制度形同虚设,有人会用心做事怕不是渐渐偷懒、混日子,还勾结外人,倒卖工场产品、机器配件。”

一说到工场管理,尉迟明月就来了精神,所以她瞬间理解宇文温的意思:

“那侍卫们的职责是保卫皇室,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各项制度、纪律,而是否能克服不适穿戴铠甲、手持长矛、腰挂佩刀,其实是个工作态度问题”

宇文温点点头:“没错,一个纺织工进入工作场所,按规定,必须身穿工作装,戴工作帽和袖套,为的是什么防止衣物、头发、袖口被机器绞进去,避免身体受到伤害,甚至被机器绞死。”

“这既是工作制度的要求,也体现了工人的工作态度,若一个纺织场,纺织工们寻常打扮上班,你看在眼里,难道不会认为这家纺织场管理混乱、迟早要完么”

“道理都是一样的道理,皇宫侍卫,要承担保卫职责,那么披坚执锐就是必然,不能说不舒服、累就可以不执行。”

“若皇宫侍卫逃避穿戴铠甲兜鍪,偷懒不拿长兵,甚至连佩刀都省了,这在有心人看来,就是宫禁松弛,而这些侍卫,不堪任用。”

“如此一来,本来没有的心思就有了,本来不会出现的刺客,也会出现,而真要有刺客持械闯入宫中,你认为这些懒散惯了的侍卫,能挺身而出么”

说到这里,宇文温加重语气:“侍卫们多为贵族子弟,将来大多要从军,带兵打仗,而一个军人因为想偷懒就逃避穿戴铠甲、兜鍪以及携带武器,这算什么”

“主将可以偷懒,那么部下、士兵是不是也可以偷懒上梁不正,下梁自然就歪了。”

“再说皇宫,若是寻常毛贼闯入宫里,侍卫们再窝囊,也能仗着人多把对方制服,可若是有人集结死士搞突袭,你确定这些侍卫能挡得住”

宇文温知道“历史”,所以不认为皇宫是绝对安全的地方,清嘉庆年间,天理教攻打紫禁城,紫禁城的防御如同虚设,所以天理教徒轻而易举接近皇宫核心区域,差一点就得手。

而在此之前,就有闲散人员接连两次混入紫禁城,发动了独狼式的刺杀行动,惊扰御驾,让嘉庆帝颇为狼狈。

皇城的防御如纸糊一般,禁军、侍卫纯属混日子,“上班”点个卯就开溜,没开溜的就躲懒打瞌睡。

他们觉得铠甲重,索性取下甲叶,让棉甲变成布衣;觉得长枪、腰刀带在身边负担大,就空手执勤,大家都在偷懒,都在混日子等“下班”,结果面对一个手拿菜刀的布衣刺客,百余侍卫差点就如鸟兽散。

要知道,当时皇帝就在身边,而最后制服这奇葩刺客的侍卫,还被对方砍了几刀,身上鲜血淋漓。

如果这些侍卫着甲、带着武器,何以能让那临时起意要搞一个大新闻的业余刺客逼近天子

这还是对付刺客,万一有类似玄武门之变的政变爆发,宇文温都不敢想象一帮空手、无甲侍卫要如何守住宫门,为他争取时间。

他不想给尉迟明月造成什么困扰,放轻语气说:“在六郎他们看来,皇宫绝对安全,所以侍卫们着甲就是多余的负担,然而,着甲与否事关纪律,既然要讲纪律,就得牺牲人情味。”

“在工场上班,要守纪律,该穿戴什么就得穿戴什么,不能任由工人觉得麻烦就不穿,宫里的禁卫制度同样如此,不能因为体恤侍卫,就任由侍卫怎么方便怎么来。”

“侍卫们辛苦,所以就可以不着甲然后长矛沉重,所以能偷懒不拿佩刀挂久了累,所以就挂个刀鞘那好啊,宿卫皇宫很辛苦,大家就回家睡觉去吧”

“我们的儿子,很幼稚,不认为这样做有何不对,因为他们潜意识认为,皇宫就是安全的,所以那些繁文缛节应该简化。“

“优渥的生活,让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认为自己目前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都可以是一辈子享受的。”

”当然,不是说他们能力不行,是因为长于深宫,天天见到的都是卑躬屈膝,笑脸迎人,所以不知人情世故,不知利害关系。”

宇文温说了一通,尉迟明月算是明白自己儿子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幼稚,所以,是时候到外面去历练历练,好歹知道人间疾苦。

两人说了许久,见宫女端来饭菜,于是转到食案边,边吃边说。

昨日,宇文温一行抵达燕津,准备在燕津住几日再继续旅程,而现在,能够陪着宇文温用膳的人,就只有尉迟明月。

这一次,宇文温前往辽东巡视,留太子在邺城监国,顺便照看几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宇文温带着其余家眷乘船去辽东,一来一回,除了尉迟明月,其她佳丽都晕船了。

最容易晕船的杨丽华不说,平日里乘船都不会晕的其她人,都不同程度晕船,所以现在就只有尉迟明月活蹦乱跳,能陪着宇文温聊天。

宇文温难以理解为何一母同胞的尉迟姊妹会有如此体质差异,不过对于大家陪着他辽东巡视而遭了罪,心中有些过意不去,吃着吃着,叹了口气:

“本来以为大家一起出海是件很高兴的事情,结果你们都晕船,真是遭罪,以后还是在江河里行船吧。”

尉迟明月闻言安慰:“别呀,妾陪二郎出海嘛。”

“那怎么行,就你我,把其她人留在岸上一家人,就该众乐乐,我看,以后再出去,去丰州就不错,地方大,空气好。”

他这么一说,尉迟明月问:“不是说草原上不太平么再去那里,突厥可汗怕是要起心思了。”

宇文温闻言笑了笑,放下筷子:“他倒是最好起心思,不然就这么左右为难的,怕不是日夜长吁短叹,弄得要折寿。”

忽然说起草原上的事,当然是有原因的,宇文温在辽东时,得太子通报,说草原上发生了一些事情。

事情发生在秋天,一开始并不复杂。

周国和突厥东突厥大兴边贸,中原商人入草原做买卖,和各突厥部落一来二往的混得脸熟,于是开始放贷,让手头紧的突厥部族首领也能充分享受中原的各类产品,譬如茶叶、丝绸等。

数年下来,中原商人在草原的放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于是免不了有各种经济债务纠纷。

今年入秋时,一个放贷的中原商人,因为欠债的突厥部落首领不还钱,也不还利息,于是带着人上门要说法。

俗话说得好,向别人借钱时是孙子,等钱到了手,要债的人就是孙子,要讨债,可不容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