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逆水行周 >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47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向南司订货。”

“丝绸、茶叶、棉布、瓷器、纸张、香皂、玻璃镜等,他们什么都想要,多多益善,所以,其使节一路上不住的提醒微臣,提醒微臣莫忘督促南司备货。”

宇文温放下素描画,笑着摆摆手:“这一点,王卿莫要担心,朝廷乐见两国贸易迅猛发展,所以,订单再多,都不会有问题”

第五百一十一章 生机勃勃

夜,私第,烛光下,吴明看着电报,电报来自黄州西阳,是他家针织场掌柜发来的,掌柜在电报里简要的向东主说了三件事,全都和原材料供应有关。

自从南洋贸易公司与极西之地波斯国、罗马国签了贸易协议之后,向国内各地下了订单,其中也包括黄州,黄州各大工场签了供货契约之后,便开始加班加点生产各类产品,确保按期交货。

这些订单之中,就包括纺织品及针织品,相对来说不起眼的针织袜、针织帽、针织手套,是有多少要多少。

诸如针织袜之类的针织品,一直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只要销量足够多,利润一样很可观,而这一次,南洋贸易公司为国内工场带回来的订单,即便以承天府工场接到的订单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向来不过问产业事务的吴明,得知了这个大概的数字,不由得错愕,眼下,见着自家掌柜诉苦说工场快忙不不过来了,有些疑惑,问坐在一旁的司马令姬:

“波斯国和罗马国不是泱泱大国么怎么如同饿死鬼投胎般,疯狂向南司下订单”

司马令姬闻言放下账簿,笑道:“物以稀为贵,譬如,那边没有针织机,针织袜等针织品自然就好卖,那罗马国被波斯国断了好几年海贸,如今海贸重开,不得可劲的买”

“至于那波斯国,据说地下石油和水一般多,如今人家不差钱,当然就多多益善了。”

“石油可以提炼出蜡,精火油,还有各种润滑油,可值钱了。”

吴明又问:“这万里之遥,南司大老远的运蜡烛回来卖不怕亏本的么”

司马令姬回答:“谁说要运回来卖人家直接就近往天竺各国卖,然后从对方手中换棉花、香料,再运回来。”

吴明再问:“波斯国有石油,那罗马国呢好像没听说他们有不要钱似的石油吧”

“人家有金币呀,老早以前,拂菻罗马的旧称金币在关中就很有名了。”

“罗马国金币很多么”

“多,听说呀,以前罗马国多次与波斯国和谈,条件之一就是罗马国每年给波斯国上百万枚金币买平安”

吴明一边听,一边喃喃“疯了,疯了”,对于海贸的快速发展有些不敢相信。

这可是和万里之外的国家做买卖,船队一来一回都得一年,以前谁也没想过海贸能做到那么远,如今,个个说起波斯国、罗马国,都要竖起大拇指,夸个“出手阔绰”。

这两个国家,都是泱泱大国,幅员辽阔,胜兵数十万,现在握手言和,分别皇朝签订贸易协议做买卖,使节团夏初把这好消息带回中原时,许多实业主以及商贾都笑逐颜开。

两个极西之地的大国,出手阔绰,对于中原的物产,几乎是有什么要什么,丝绸、瓷器、茶叶自不必说,纺织品、纸制品、手工业和工业制品也是疯狂购买。

可以说,皇朝使节以及南洋贸易公司为国内带来的贸易订单,足以让中原许多上规模的工场、作坊、种植园吃上好几年。

两个巨大的市场向皇朝商品打开大门,这种时候国内工场、作坊、种植园的产量越大,赚得就越多,所以许多实业主开始扩大产能,扩招工人。

到处都在以优厚待遇招人,导致劳动力短缺情况渐渐明显。

无论男女,都能在各地工场、作坊、种植园找到活干,因为工钱多待遇好相对而言,加上粮价、布价低,所以一人务工就能养活一家人。

许多给地主作佃农的百姓,眼见着务工比务农划算许多,纷纷涌向附近商埠“做工”。

与此同时,因为工场、种植园在增产,需要借钱周转,于是各柜坊的放贷业务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归国使节带回来的好消息,宛若春风一般吹过中原大地,吹起了一片生机勃勃。

广阔的市场,使得实业主们有了增产、扩大经营规模的动力,火轮船的不断改良,让身处长江中游等内陆地区的实业主也能参与到海贸中去。

而随着电报线的通电,身处长安的东主们,可以“居中指挥”,随时和海港以及自家产业进行联系。

前途和“钱途”一片光明,所有人,都向着美好的明天努力。

不过,这一切,本来是很难发生的。

以承天府黄州和鄂州为例,如今承天府登记在籍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五十万户,以一户五口计,就是有二百五十万人在承天府常住。

加上在承天府务工的“暂住人口”,过路商旅,承天府的人口超过四百万,这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脱产脱离农业生产人口,自己不产出粮食,还要消耗大量粮食。

光靠承天府的土地,根本就养不活这么多人,若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工、商、矿业又如何繁荣得起来。

多亏朝廷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的汉沔大开发,形成“荆湖足、天下熟”的局面,来自汉沔地区的外销粮,很方便的经由水路运抵承天府,养活了承天府的居民。

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才撑起了承天府那异常发达的工、商、矿业,没有汉沔大开发这个前提,其他都是妄想。

汉沔大开发,持续了近二十年,若不是天子极力支持,持续那么多年投入人力物力开发汉沔乃至荆湖地区,哪里会有今天的局面。

不止承天府受益于粮食增产增收,两淮,两湖,河南、江南乃至河北,都因为朝廷坚持不懈的兴修水利、推广铁制工具、推广新式耕作技术,才迎来了粮食连年丰收的大好局面。

粮食供应充足,才能养活更多的脱产人口,让工、商、矿业蓬勃发展,让各地工场、作坊、种植园、港口、商埠忙碌起来。

这就是吴明感受到的生机勃勃,而他自从结束守丧后,迎来了又一次重任:作为河淮线勘察使,到淮北主持河淮铁路勘察事宜。

这一去,估计大半年才能回来,一想到司马令姬要留守长安主持家务,不能陪伴身边,吴明就有些内疚,见着时候不早,便去扯司马令姬手中的账簿:

“莫看了,赶紧睡吧。”

“哎呀莫闹,妾还要准备资料,明日入宫等皇后垂询。”

“垂询是开会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