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06(1 / 2)
d文温命人备好纸、笔,开始奋笔疾书,将自己的梦记下。
他做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在梦里,人们都身着“古装”,但陆上交通工具却是火车,而且是时速近百里的火车,疾驰在中原大地上。
列车的起点是广州番禹,大量身着“古装”的男女,提着行李箱登车,乘坐列车一路北上,
列车翻山越岭,在夏口长江大桥过江,进入汉沔地区,又翻越桐柏山,进入河南地区,于荧州黄河大桥过河,进入河北地区。
又过榆关,走辽西傍海道抵达辽东。
他作为乘客,一路上目睹了沿途各地光怪陆离的场景,沿途各大城市,都是常住人口数十万的大都会,街道上的霓虹灯彻夜闪烁,又有大量冒着浓烟的高大烟囱,如林耸立。
原野里,是蒸汽拖拉机在耕地,大江大河上,是无数蒸汽船在航行,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个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时代,但人们的服装依旧是“古装”。
中央官制依旧是三省六部,没有君主立宪,没有什么议会,皇帝依旧是实权皇帝,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天朝上国的国土及殖民地,已经遍布全球,每一刻都有国土沐浴在阳光之下,号称“日不落帝国”,因为无线电报的出现,中枢对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了若指掌。
装备着蒸汽坦克、后膛枪的王师,乘坐蒸汽船纵横四海,所向披靡。
那么皇帝是谁呢
下了车的宇文温,随着人流走出火车站,忽然听到头顶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抬头一看,却是架庞大的蒸汽螺旋桨飞机呼啸而过。
这是一架飞翼形的飞机,八个蒸汽螺旋桨发动机轰鸣着,后部释放出大量蒸汽,使得机身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宛若遨游九天的鲲鹏,即将降落在大地。
视线里,有一块巨大的宣传画,正好在站前广场边上立着,他定睛一看,目瞪口呆。
如今是明德一百七十年,那宣传画是皇帝的肖像画,这位执政了一百七十年的皇帝,竟然是海绵宝宝。
想到这里,宇文温停下笔,为自己那光怪陆离的梦感到啼笑皆非。
历史的轨迹,因为他的努力已经出现了明显偏移,作为始作俑者,必须对这样的偏离所带来的各种影响负责。
。。。。。。
东宫,太子宇文维城正陪着儿子们玩模型火车,年纪最长的宇文旭,一脸严肃的指挥弟弟们把火车“拼”起来,宇文维城看着儿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忽然想起了当年。
当年,是父亲陪着他和弟弟们玩蒸汽火车蒸汽轮船模型,一眨眼多年过去,相似的场景重现,现在是他作为父亲,带着儿子们玩。
父亲曾经多次向他描绘过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水里走的是蒸汽船,地上走的是蒸汽火车,大都会里烟囱林立,不分昼夜喷出滚滚浓烟。
烟囱下是无数工厂,大量百姓成为工厂里的工人,不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按时上班、下班,不需要种地,不需要纺织,靠着工钱就能养家糊口。
到了晚上,煤气灯亮起,将夜幕下的大都会照得灯火通明。
大都会里,有宽阔得可以并排跑几辆马车的下水道,排水能力极强,即便是雨季,城里也不会积水;
有集中供水,水管接到每一户家中,只要将水喉打开,居民们都能喝上干净的饮用水;
有公办医院,居民生病了都能到医院看病,医生医术高超,治疗大病小病不在话下,如果病人病重或者需要做手术,还可以“住院”,在医院得到妥善照顾和医治。
有公办的各级学校,适龄儿童可以免费入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此为“义务教育”,若“初中毕业”之后成绩不错,可以就读“高中”,最后参加科举。
百姓的生活条件,比现在好许多,而官府也大不一样,有无数电报线从京城向四面八方延伸,无论是北面的辽东还是南面的交州,无论是西域或者东海,当天发生的事情,最迟次日就能传到中枢。
父亲描述的这个世界太过于光怪陆离,宇文维城总觉得难以置信。
可当儿时的玩具蒸汽船明轮、螺旋桨实用化后,他对父亲描绘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看向儿子,宇文维城说:“大郎,你带着弟弟们好好玩,知道么”
宇文旭点点头:“嗯”
宇文维城起身,走到一旁书案,那里堆着厚厚一沓资料,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资料。
“蒸汽动力车辆研制计划书初稿”是这份资料的题目,宇文维城坐下,认真翻看起来。
他年幼时玩过的蒸汽船模型,如今已经成为现实,那么接下来,该轮到蒸汽火车了。
他的儿子,现在玩的是蒸汽火车模型,将来长大了,就应该如他现在见着蒸汽船实用化一般,亲眼看到蒸汽火车驰骋在大地上。
真想真想亲眼看看这样的世界啊
第四百四十一章 代价
上午,洛阳城内某酒肆,雅座内宇文温正与杨济交谈,谈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变法”,房中除了他两个,再无别人。
君臣之所以要跑到这地方来谈公务,是因为宇文温要避开起居郎,特地微服出宫,在这鱼龙混杂之地和杨济密谈。
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然后有司便会根据起居郎的记录编写起居注,所以,起居郎如同人形录音机,如影随形跟着皇帝,将皇帝日常的言行记录下来。
当然,听墙脚不属于起居郎的职责范围。
宇文温和杨济是“不正常人类”,许多谈话内容不能让第三者知道,虽然在宫里谈话也可以支开起居郎,但次数多了也不好,所以宇文温今日才会出宫,和杨济谈变法。
谈“行政区划改革”。
周国如今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总管府、州、郡、县四级制,实行多年,各级长官是文武双秩,文职、武职合二为一,州刺史、郡守均有将军号,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地方是这样,中枢也是如此,出将入相是这个时代的官场常态,三高官官平日里在政事堂开会处理国家大事,次日挂个军职就可以带兵出征,实际上文武之分主要体现在官职上。
这个时代的“文武分途”虽然有了雏形,却也只是雏形。
对此,宇文温觉得需要适当改革,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出现变化,上层建筑也要跟着变。
以刺史为例,刺史军政一把抓,好处是效率高,无论是对付治下豪强、镇压叛乱还是抵抗外敌入侵,地方长官手握兵权、使持节都督某州诸军事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