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999(1 / 2)
d
还没等他回过神,那白鹦鹉振翅飞到女子抬起的手臂上,随后一人一鸟转回后院。
一场突如其来的偶遇,让李百药怅然若失的同时怦然心动:若是能有如此佳偶,那真是人生苦短啊
“这位是”
说话声又起,李百药抬头看去,却见父亲站在面前,旁边是一位身着戎服的年轻人,发话的就是此人。
虽然这位年轻人身着戎服,看上去仿佛寻常士兵,但那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气势,让李百药瞬间明白对方的身份,赶紧行礼:“草民李百药,见过大王。”
得知面前之人是李德林之子李百药,宇文温饶有趣味的打量了一下对方,方才陈媗追着白鹦鹉“一撮毛”跑出来的情形,他自然也看到了。
见着这位李郎君似乎被美人摄了魂,宇文温笑着对李德林说:“令郎果然一表人才,名不虚传”
说是这么说,他心里却是另一番想法。
宇文温知道李百药“曾经”的丰功伟绩,那就是连杨素的侍妾都敢撩,甚至敢潜入杨素府邸偷情。
事泄之后被抓个正着,李百药凭着仪表堂堂和饱学之士的名声,不仅让杨素改变主意,还得其慷慨“馈赠”,携美而归。
在原本的历史里,权臣杨素妒才却又惜才,是个喜欢“送女”的大好人,“明文记载”的送女美谈就有两次半,一次是“破镜重圆”的典故,一次是送侍妾给李百药。
还有半次,是杨素的侍妾红拂女与年轻的李靖私奔。
对于杨素的“容人”之量,宇文温是相当佩服,但换成他自己,就绝不会这么慷慨。
两年时间过去,陈媗依旧是完璧之身,宇文温不是“不行”而是不急,但这不代表他会把陈媗送出去,以收买人才为己所用。
送女那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宇文温看着李百药,笑得愈发和蔼:老司机哟,你要是敢撩我的女人,呵呵
李德林父子告辞,宇文温正打算去后院,却见管家李三九匆匆而来,交出刚收到的一封密信纸条。
这是信鸽从长安带来的密信,宇文温亲自“翻译”后,看着消息,长叹一声。
据“深喉”透露,丞相有意对陈国用兵,已经开始规划具体方略,要借统一天下之大功,进一步巩固威望。
而平陈的主帅,丞相考虑让世子宇文理来当,具体何时开战,丞相尚在盘算,但很有可能是今年冬天开战,赶在明年雨季到来之前结束。
宇文温知道,周国是一定要灭陈国的,但没想到,主帅人选和他无缘。
意料之外,但却是情理之中。
兄弟归兄弟,权力面前,没有亲兄弟,只有孤家寡人。
更别说,当父亲的,有好处没理由不给儿子给弟弟,陈国如今只是苟延残喘,要灭掉很容易,所以统一天下的第一大功,将会是未来太子宇文理的囊中之物。
“那怎么可能”
宇文温忽然笑起来,自言自语着。
“想和老司机抢功劳没门”
第八十三章 胶字廿五
北风吹拂,海港内帆影点点,一艘海船正缓缓靠向码头,其桅杆上悬挂的黑底白蔷薇旗帜迎风招展,远远看去分外显眼,负责收舶税的沈庆见着这旗帜,心情忽然好起来。
悬挂黑底白蔷薇旗的船只,意味着归属周国市舶司,不是一般的外来海船,所以不能敲诈、勒索,即便索要好处,也得有分寸。
但对于陈国的税吏来说,周国的船主很懂“规矩”,该给的好处肯定会有,所以到船上走那么一遭,兜里就会多了一些沉甸甸的“意思意思”。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船主如此好说话,陈国的税吏们自然好说话,而周国的船只在缴纳了舶税之后,便能将带来的货物销售给闻讯赶来的陈国商贾。
沈庆来打量着这艘样式独特的船只,据说这种船型是周国最新样式,可以在黑水洋上乘风破浪,往返于南北海域。
看着看着,沈庆的目光凝聚在船头一侧外舷上,那里有几个白色的大字,在深色的船舷映衬下,显得分外明显:胶字廿五。
沈庆和周国船主打过交道,所以知道这几个字是这艘海船的“编号”,又名“舷号”。
周国的市舶司为了方便管理海船,按船只“注册”海港所在州进行编号,“胶字廿五”,意思就是“在胶州港注册的第二十五艘海船”,如此一来,官府管理起来就方便许多。
在一般的沿海渔村或者海港,要想辨别船只的归属,只需要记得船主就行,一般提到某艘船,说“某某某的船”就行,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周国市舶司弄出这“舷号”之后,虽然有些怪异,但对于船只管理来说,确实很方便,所以负责收舶税的沈庆以及同僚,很快就习惯了这种编号方式。
与此同时,他们习惯了周国船只悬挂的黑底白蔷薇旗,因为每当悬挂这种旗帜的海船入港,那就意味着财源滚滚来。
“胶字廿五”上的船员放下踏板,然后和码头上等候着的苦力谈好价钱,雇佣对方卸货,将船舱内的货物搬上码头,然后向官府缴税。
按规矩,舶税是十抽一,也就是从货物里抽一成的数量作为舶税。
搬运货物需要时间,所以沈庆不急着点数,而是和下船的船主攀谈起来,当然,他袖子里很快就多了沉甸甸的“意思意思”。
好嘛,舶税的数量就按二十抽一来。
对到港货物的抽查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几名本地商贾围了上去,开始和船主讨价还价,沈庆看着一旁地上大量木箱里装着的昆布,闻着淡淡腥味,有些感慨。
传说中的不死药哎,谁曾想竟然寻常可见了。
近几年来,每当风信起时,就会有周国的海船抵达陈国东扬州会稽郡的海港,等着跟海商做买卖的商贾越聚越多,使得海港的人气日渐兴旺。
这处海港因为是三条江的汇合口及入海口,又名三江口,三条江上游的商贾可以驾船满载各种特产顺流而下,抵达三江口,和靠泊的周国海船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