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逆水行周 >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992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9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谈话的内容,也确实和寻常布衣不同。

他们都是从关中赶来洛阳参加考试的士子,在抓紧时间看书的同时,偶尔回到这里放松一下,品尝香茗,顺便和同乡好友交流心得。

年初在长安举办的考试,因为竞争太激烈,以至于许多自觉有才学的人落榜,而洛阳即将举办的考试,就是他们入仕的第二次机会。

这种机会以后还有没有,不知道,所以很多人都想在今年秋天的考试中如愿以偿。

但现实很残酷,那就是赶赴洛阳参加考试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想而知竞争同样激烈,所以很多考生在这数月时间“临阵磨刀”,抓紧时间看书,为考试进行最后的冲刺。

冲刺之余,偶尔到茶肆放松一下,和朋友们交谈,转换一下心情,顺便听听有何最新消息,即所谓“一张一弛”。

而现在,士子们就在议论一件和考试有些关联的事情。

据说朝廷已经允许市舶司“改制”,也就是扩大规模,故而设置了许多官署及官职,据说此次通过考试的考生,有机会到新的市舶司当官。

有官做,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市舶司这种做买卖、收税的官署,其官职恐怕多是“浊官”,这样一来,刚兴奋起来的考生们,就有些冷静了。

官分“清”、“浊”,大家都想当“清”官,名声好、又轻松,至于吃力不讨好名声又差的“浊”官,如果可以的话,还是不想选。

君子耻于言利,到市舶司当官,免不了“言利”,那么这和市侩的商贾有何区别

更别说浮海外洋,到异国他乡去“合纵连横”,这算什么

对于许多人来说,外洋岛夷都是野人,茹毛饮血,不知礼义廉耻,不服王化,有什么好“合纵连横”的,搞不好出海时遇到风暴葬身鱼腹都说不一定,风险太高了。

所以考生们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很快就冷却下来,但依旧有人动了心。

浊官,终究是官,好过白身,再说了,先入仕,再想办法转迁也不是不可能,更别说来参加考试的人,大多是没得父辈、家族荫庇,有官做都阿弥陀佛了,哪有心思想那么多。

于是乎,此时的茶肆里,关中同乡们在争论,市舶司“改制”、“扩编”,到底是好消息,还是无足轻重。

杜淹坐在席间,默默品着香茗,听着同伴争论,心中已有定论,却不打算说出来。

他自觉才学出众,却在年初的考试中落榜,但丝毫不灰心,所以许多人一样,赶赴洛阳参加第二次考试,虽然竞争依旧激烈,但杜淹对于自己上榜还是有一些把握的。

要名列前茅怕很难,但自己上榜的几率不低,因为已经有了考试经验,可以针对性的“复习”。

所以杜淹这段时间非常用功,想办法弄了全套黄州州学试题汇编,用功阅读,以期“冲刺”成功。

而对于市舶司的消息,杜淹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肉食者鄙、不能远谋”这句话说的没错,但很明显,豳王是例外。

豳王坐镇洛阳,却对市舶司事务十分上心,清议多有嘲讽,但杜淹不觉得豳王想的仅仅是货殖生利,而是所图甚大。

而丞相同意市舶司“改制”,很可能也不仅仅是为了多赚钱,而是有“远谋”。

譬如收复汉四郡,或者为对高句丽用兵提前做准备。

杜淹觉得,若自己没有猜错,那么到市舶司做官,表现出色的话,很可能会引起丞相的注意,或至少引起豳王的注意。

道理很简单,市舶司对于豳王来说很重要,而豳王恐怕会留意市舶司官吏中表现出色之人,根据其表现,作为日后提拔、重用的依据。

这只是杜淹自己的猜测,依据仅仅是自己主观的判断,没有确凿证据支持他的观点,所以此时不打算说出来,避免毫无意义的口舌之争。

而且他也不打算和别人分享自己琢磨出来的“终南捷径”。

杜淹当然想做官,想得不行,但入仕只是第一步,当官,自然不能一辈子当小官,必须想办法往上爬,那就得有靠山,而要想得权贵青睐,那可不容易。

如今似乎就有一个机会,所以他可不想与人分享。

我凭本事猜出来的青云路,凭什么告诉你们

第七十一章 想法

夜,豳王府,宇文温看着食案上的海参汤,举起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海参汤太甜,下次注意。”

张丽华见状想笑又不敢笑,赶紧让侍女记下、转告厨房,她则坐在宇文温身边,侍奉对方。

今日,宇文温在官署和巡察副使乐运吵架,吵了大半日,最后惨胜,勉强把乐运驳倒,但代价就是长时间大声说话,以至于说话声音有些沙哑。

为了对付有雄辩功力的乐运,宇文温使出浑身解数,能有惨胜的结果,已经是阿弥陀佛,回到府里,因为不好说话,所以按着“亳州故事”,举牌和妻妾沟通。

和佐官吵架吵成这样,张丽华觉得宇文温这个人很特别,她知道若是换做前夫陈叔宝,以官家的脾气,早就把对方打入大牢了。

想到这里,张丽华有些失神。

两年时光,转眼即逝,这两年来,宇文温辛勤“耕耘”着她,宠爱不断,但自己的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

以后该怎么办

张丽华一直没有怀孕,这对于宇文温来说,倒没什么,反而很“方便”。

因为在王妃和其她侧室纷纷怀孕的情况下,张丽华陪伴他渡过了无数销魂的夜晚,让他有了消火的去处。

但这个现状,让张丽华有些焦虑,她知道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自己迟早会色衰,宇文温再宠爱他,迟早也会对她失去兴趣。

若届时还没有一儿半女,自己后半生堪忧。

张丽华看得明白,宇文温对庶出、嫡出子女都很好,所以她觉得,自己若能为宇文温生下一儿半女,那么当自己色衰之后,宇文温至少看在儿女的份上,对自己还有一份亲人的关爱。

陈国,她是回不去了,回去之后怕也没什么好下场,自己和陈叔宝所生的儿子,恐怕也不会有机会孝顺她,所以张丽华希望自己的下半生能有个好的归宿。

她的归宿,看来就在豳王府,但要想一直过得好,前提是能生下一儿半女,不然年老色衰之后,就会被宇文温渐渐遗忘。

如果有儿女,她至少还能靠儿女,如果没有,生病时怕是连个嘘寒问暖的人都没有。

张丽华正走神间,忽然间眼前出现一个牌子,上书“你在想什么”五个字。

“啊,大王,妾只是,只是在想大王的嗓子何时才能痊愈”

张丽华有些慌乱,她知道宇文温是个聪明人,却又多疑,故而怕自己走神的样子,让对方觉得不快。

见着宇文温又“说”:想多容易变老。张丽华尴尬的点点头,见对方喝完海参汤,便开始泡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