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915(2 / 2)
还用问么除了突厥,就是高句丽。
当中原战乱,南北对峙时,在原汉四郡地盘发展起来的高句丽,尚且在中原王朝北方政权面前老老实实,然而当北魏灭北燕时,高句丽占了个天大的便宜。
北燕皇帝在行将亡国之际,带着大量官员、军队、百姓、工匠渡海逃入高句丽境内,直接让户数不超过十万户的高句丽获得了一个“升级大礼包”。
北燕难民的到来,直接让高句丽人口翻倍,而随行的工匠、士兵、文武官员,直接让高句丽经济、军事上的实力都得到增强。
国力本来不及北燕的高句丽,吸收了等同于本国人口数量的北燕难民,国力瞬间大涨,打破了海东朝鲜半岛均衡格局,并影响到了东北诸民族的生存及迁徙。
本来地广人稀的高句丽,开始向南兼并百济、新罗的国土,向西侵占辽东郡旧地,随着北魏分东西,又有周齐对峙,中原朝廷无暇东顾,高句丽已经把辽东收入囊中,奴役了大量靺鞨部落,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高句丽国土面积大规模扩张,不断征服辽东的靺鞨部落,国内人口和军队规模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野心膨胀。
宇文温大概能想到一幅情景,那就是河北乱成一团,战火连年,赤地千里,大规模饥荒爆发,为逃避战乱、为了活下去而四散逃亡的百姓、败兵,很容易被占据辽东的高句丽所吸收或者奴役。
而轰天雷火药、配重投石机技术,也有可能跟着败兵一起,成为高句丽的又一个大礼包。
如此一来,军备大幅升级、野心再度膨胀的高句丽,极有可能向东灭掉百济、新罗,一统海东朝鲜半岛,国力又上一个新台阶。
到那时,对方的目光必然转向中原,首先是吞下辽西,以此为前进基地,觊觎中原的花花江山,到时候一个强化版的女真金国,会提前五六百年出现在中原东北角。
那个时候,统一了中原的朝廷,要抵御高句丽对幽燕边境的蚕食,必然派驻重兵集结在幽州一带,然而河北历经战乱已经残破不堪,人力物力枯竭,无法支撑大规模驻军。
极端的情况,就是明末危局提前上演,而“当年”的明廷只需要对付盘踞东北的后金,如今的中原朝廷,首要外患却是北面草原上的突厥,哪里有余力同时支撑两个战略方向的重兵集团。
也许,这种情况是宇文温想多了,毕竟历史上隋末中原战乱不休,高句丽也没见趁火打劫得手。
然而正是因为宇文温的原因,这个时代已经提前出现了火药和配重投石机,原本历史轨迹里攻防双方是防守比进攻有利,现在,却已经变成进攻比防守要有利。
“当年”的高句丽,是凭着龟缩战术死守城池,生生耗得隋、唐大军粮草供应不上,被迫撤军,若是现在高句丽有了进攻性武器轰天雷、投石机,野心急剧膨胀,未必就会安心,不会看着中原纷乱而不趁火打劫。
宇文温觉得世家高门的问题必须解决,门阀政治不可以继续下去,所以把水搅浑来个浑水摸鱼是个不错的办法,但风险就是富庶的河北可能会被战火烧成白地,残破不堪。
若便宜了高句丽,搞出个加强版的金国祸害中原,那么自己不就是罪人了
可是出现这种事情的几率好像不是很大,会不会是自己杞人忧天
闹钟的铃声响起,时间到,要做出决断了,宇文温的目光变得坚定,站起身,示意候在一旁的士兵近前:“去,擂鼓,召集众将议事”
第二百二十三章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清晨,濮水北岸,离狐城内火光冲天,守军溃散,城门打开,大量骑兵入城,县署前,离狐县令背后中箭,倒在台阶前,随从四散奔逃。
有十余名布衣男子提刀持弓从署内跑出,身上带着血迹。
其中一人手里提着官印,他们见着倒在地上的县令,正要上前查看是否还有气息,却听得马蹄声起,有骑兵沿着街道向官署冲来。
他们见状赶紧举起根竹竿,上面撑着一张白布,写着大大的“义”字,众人奋力向骑兵大声喊着:“某等离狐小民,恭迎王师入城”
疾驰的骑兵,发现官署前有人,原本打算迎战,见着偌大一张白布上写着“义”字,又见着这些人身着布衣,心中明白应该是起事做内应的“义民”,便放缓速度。
别将薛世雄,奉命取离狐,他策马来到官署前,看着这些男子问道:“离狐县令呢”
“将军这就是离狐县令,试图负隅顽抗,抗拒王师,已被小民射死了”领头的男子高声回答,然后将官印举起:“将军官印在此”
“好”薛世雄下马,径直走进官署,“尔等可熟悉城中情况”
“某等愿为王师引路”
薛世雄闻言转身,示意自己的几个部下:“你们让他们带路,去武库,去库房动作要快”
“还有,把其他城门都控制住,不许任何人出城”
话音刚落,西面城门附近传来喧哗声,似乎城门已经打开,薛世雄立刻看向那几个起事的“义民”:“你们还有人么带着官军去夺西门”
“是”
。。。。。。
离狐城西郊,徐盖和随从们策马疾驰,向着自家坞堡冲去,城中生变,他第一反应是出大事了,于是毫不犹豫往西门跑,西门的司门和他很熟,所以才能第一时间出城逃难。
小乱避城,大乱避乡,如今能进攻离狐的军队,已经不是小股流寇所能比的,所以徐盖决定远离离狐这个是非之地,回到徐氏坞堡避避风头。
十余年来,战火纷飞,徐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凭着坞堡在激流中保全家产、族人性命,如今若是能熬过这个坎,大概就能过上太平日子。
作为离狐的当地著姓,徐氏的消息很灵通,所以很快就知道官军曹州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当然,各地豪强、大户估计也大多陆续知道这一消息。
如此一来,河南局势必然骤变,官军成了逆贼,而逆贼成了官军。
这种关键时刻,可不能站错边,否则家族很容易被人连根铲除,因为如今胜利者的主帅,可是“那个人”。
那个人,在淮西杀得当地坞堡主、著姓人头滚滚,直接把各地坞堡换了郎主,对方既然做得出这种事,也有能力做到这种事,那么再来一遍恐怕不会有什么难度。
连战连胜的军队,狠辣的手段,还具备收拾残局的能力,这样的人来了,谁敢不老实
徐盖虽然年年纪轻,但有见识,知道邺城朝廷如今怕是不妙了,曹州之败,意味着邺城十分危险,双方必然围绕黄河渡口白马津展开争夺,届时距离白马津不算太远的离狐,很容易受波及。
所以,还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