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520(1 / 2)
d为盗,坐那收买路钱的勾当。
因为擅使铁杖,他便得名麦铁杖,他们这伙人的行径当然引来官府围剿,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抓住了他,将其与同伙一起送到建康当官奴。
“是广州刺史欧阳纥不是欧阳頠么”杨济忽然问道,一旁的吴明觉得这是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自然是小欧阳使君,大欧阳使君于天嘉年间就去世了,草民是太建年间被捕的。”麦铁杖丝毫不遮掩当年的经历。
欧阳氏当年为一方豪族,欧阳頠、欧阳纥父子,连续两代广州刺史,故而有大、小欧阳使君之说。
“原来如此,请继续。”
麦铁杖继续说着自己的经历,他作为官奴,因为身材高大又有力气,就被安排去帮皇帝打伞,那伞十分沉重,寻常人即便勉强拿着,一旦遇到大风依旧扶不住,而麦铁杖就能稳住。
“那位皇帝,是宣帝还是如今天子”
杨济又问道,似乎他的关注点有些奇怪,麦铁杖没有迟疑直接回答:“自然是先帝了。”
“哦,原来是宣帝。”杨济若有所思,示意麦铁杖继续。
陈国已故皇帝陈顼死后谥号为孝宣皇帝,其子陈叔宝为如今陈国天子,为陈顼掌伞的麦铁杖,当时的一身匪气还没洗净,每日皇帝下朝之后,无所事事的他就重操旧业。
徒步跑到百里之外的南徐州去行窃,翻墙入室,在主人反应过来前拿着财物又翻墙离去,往建康城跑。
因为他能日行数百里,所以每次晚上外出行窃都能在次日清晨回建康,这是常人根本无法办到的,所以即便后来很多记住面貌的失主去官府告他,皇帝都不敢相信。
后来还是尚书蔡征设计,让麦铁杖露出马脚,皇帝陈顼怜惜麦铁杖的勇猛及身手,没有治罪而是除去他的奴籍,放归家乡。
经此一事,麦铁杖洗心革面,觉得男子汉大丈夫不该行那偷鸡摸狗之事,既然有一身本领,那就该建功立业。
奈何他有案底,当地官府不愿意用,所以就这么过了数年,娶妻成家后,麦铁杖不想让人日后骂他儿子是贼人之子,所以决定投军,堂堂正正做人。
只是陈国如今吏治,外有强敌压境,内有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投官军根本看不到任何指望,做将领的部曲又怕成了他人奴隶,所以麦铁杖一直在纠结。
因为时常听人提起周国江北黄州的“独脚铜人”,麦铁杖仔细一琢磨便有了计较:不如来投赏罚分明的独脚铜人。
“这可是投敌,你心里怎么想的”
面对杨济的问题,麦铁杖倒也不避讳:“若是先帝在,那草民即便投军无门,也不会投敌,只是如今的天子,只知道花天酒地,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官家根本就不管”
“别处不说,始兴的租调,已经加收了五成,年景又不好,多少平民家破人亡,那些胥吏却一个劲的加租、加劳役,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眼见着麦铁杖愤愤不平,杨济出言宽慰:“麦壮士要投军,本官倒是可以做主,不知麦壮士是想等大王回来,还是近日便去军营”
“都听杨司马安排。”
“既如此,先在此处休息,本官改日带你去虎林军。”
第五十四章 原来如此
鼓声连连,西阳城内的各处鼓楼开始提醒所有人,宵禁即将开始,除了城南夜市之外,城内其他区域街道上不许有闲杂人等。天籁小说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长安、邺城等大城,晚上城内各处都要执行宵禁,城门紧闭不说,各街坊路口均立起栅栏,有专人看守,不许随意通过。
除了巡夜的队伍,就只有疾病、生育等突事件可以例外,虽然权贵们的活动实际也是例外,但在西阳城里,没人敢乱来。
有谁敢乱来,黄州总管宇文温亲自教他做人,不过宇文温也不是不近人情,特许城南的一处区域不实行宵禁,那里的邸店、酒肆、茶肆还有勾栏瓦舍可以通宵营业。
所以西阳城和别处不同,是有夜市的,那里成了客商们流连忘返之处,欢声笑语彻夜不绝。
甚至有官吏亦在此处寻欢作乐,当然前提是不得耽误次日的公务,而黄州总管府司马杨济不在其列,他从西阳王府东坊出来之后,赶在宵禁前回到家中。
从西阳王府搬出来后,杨济便在这普普通通的新府邸住下,除了几个随从以及门房、厨娘、洒扫、浣洗等必须的仆人外,就没多余的人,至于小妾、歌伎那是没有的。
来府里做客的人,除了戏射、喝酒之外就没有别的娱乐项目,当然杨济不是苦行僧,真需要活跃气氛的话,他会去找家酒肆宴客,什么喜闻乐见的都有,然后点到即止。
交代了一些事务,杨济转入书房开始写信,那是明日要寄给西阳王宇文温的信,他要把今日生的事情介绍一遍,当然不是因为麦铁杖来投让他喜不自禁,而是因为对方的经历和史书记载有出入。
作为明代的读书人,杨济自然看过隋书,其上对麦铁杖生平的介绍,曾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隋书记载:麦铁杖,始兴人,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性疏诞使酒,好交游,重信义,每以渔猎为事,不治产业。
陈太建中,结聚为群盗,广州刺史欧阳頠俘之以献,没为官户,配执御伞。
问题就出在这段话里,广州刺史欧阳頠,亡于天嘉年间,天嘉是陈世祖陈蒨的年号,而太建年号,是陈蒨之弟、陈宣帝陈顼的年号。
欧阳頠去世后数年,才是太建元年,也就是说隋书里关于麦铁杖的介绍,出现了问题。
唯一的解释,应该是弄混了人名:捉住麦铁杖的那个广州刺史,是欧阳頠之子欧阳纥,欧阳纥在其父欧阳頠去世之后,继任广州刺史。
第二个问题,北宋时编撰的太平广记,亦记载着麦铁杖的事迹,其上所说麦铁杖为陈后主掌御伞,这也让杨济觉得有疑问。
剔除人名错误,按隋书所说,麦铁杖是于太建年间为盗,被一个姓欧阳的广州刺史俘虏并送到建康当官奴,那么此事就只能生在太建元年。
因为广州刺史欧阳纥于当年年底起兵造反,最后兵败身亡,往后便没有姓欧阳的光州刺史,按着多方面史料分析,杨济觉得麦铁杖只能是在太建年初就为皇帝陈顼掌御伞。
而在那时,陈叔宝后来的陈后主还是太子。
隋书中没有记载当时的皇帝是陈顼还是陈叔宝,但太建年号足有十三年之久,作为盗贼被俘充当官奴去掌伞的麦铁杖,一开始匪性未改去偷窃很正常,若是等到十三年后才去行窃,不合常理。
简而言之,麦铁杖是于太建元年,被广州刺史欧阳纥俘虏送到建康当官奴,为陈国皇帝陈顼掌御伞,后来行窃事泄,陈顼惜其才,便放其回家。
而各种史料所载:麦铁杖为广州刺史欧阳頠俘虏,后到建康当官奴为陈后主掌御伞,应该有误。
当年的杨济,只能将这判断埋在心里,如今见了麦铁杖本人,从其口中得知真实的经历,和自己当年琢磨的情况差不多,这让他有些小激动。
隋书,是于唐初编撰而成,唐武德四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朝廷命史臣编修,但一直未能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