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逆水行周 >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504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50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想来已经习惯喝茶了”

“那是,寡人前些年去邺城,成日里喝酪浆顿顿吃肉还真有些不适应,多亏了带去的茶解腻,才没有闹出水土不服的笑话来。”

说到这里,宇文温又拿起茶杯:“请。”

几轮下来,香茗让李纲赞不绝口,这可不是恭维宇文温,他在山南估计至少要待上一两年,所以再不习惯也得习惯喝茶,而这些“沏”出来的茶确实不错。

毕竟汉沔以及长江一带的风俗便是如此,李纲觉得若平日里喝的茶都有这种水准,想来也不会被人称为“水厄”。

“寻常百姓,喝的是街边茶肆三文钱五碗的煮茶,一个大瓮内放入各种茶叶煮上许久随便喝,那不叫品茗而是解渴,寡人的茶,用的是特殊工艺所制,和普通茶叶大不一样。”

说到这里,宇文温面对自得之色:“一两茶叶,值十贯钱。”

挑衅,第一回合开始。

李纲闻言一愣,一两茶叶价值十贯钱,这排场颇为奢侈,他第一反应是要劝谏西阳王莫要如此铺张,不过转念一想,这位极能赚钱,花自己的钱摆场面也无可厚非。

“大王,此茶如此精贵,下官可不敢多喝了。”

挑衅失败,宇文温没有泄气,因为还有第二回合。

“那可不行,此茶得来不易,难得喝上一壶,先生可知这茶是如何得来的”

“下官不知,还请大王明示。”

“嗯,此茶采摘之时有讲究,采茶之人须为处子,于谷雨前五日,凌晨时分冒着春寒入茶园,此时露水尚未干涸,正是采茶的最好时机”

“采茶女胸前挂一茶袋,采茶时不能用手,而是用嘴将嫩叶一枚枚叼入茶袋,然后茶袋要藏于胸脯之间以体温暖之”

“还得小跑回茶房,让体温和汗水慢慢渗入茶中,只有这处子气息,才能让泡来的茶有独一无二的香味。”

如何,有没有一种怒冲冠想要劝谏的冲动寡人这可是劳民伤财哎

宇文温满怀期待,就等着李纲飙,然后他就可以反杀,报之前接二连三吃瘪之仇。

“呃,大王,若这般采茶,恐怕愿意喝的人不会多吧”

“啊,世间无奇不有,有人就喜欢这种噱头也未尝可知,不然如何卖高价”

第二次挑衅失败,不过不要紧,还有第三回合。

宇文温抿了一口茶,意的说道:“话说这茶叶可是好东西,大饥之时,饥民可采摘茶叶充饥,保得一家老小性命。”

李纲闻言疑窦丛生,他可从来没听说过茶叶能充饥,不由得振奋精神问道:“大王所说,典出何故”

“不需要查阅书籍,先生可曾赈过灾”

“下官惭愧,一直未能担任父母官,未曾赈过灾。”

“寡人赈过灾,颇有心得,愿与先生分享。”

“下官洗耳恭听。”

“灾年,尤其是饥荒,若是组织不利,极易酿成人间惨剧。”宇文温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唉,灾民的模样,那可真是个惨。”

“易子而食,唉”李纲也叹了口气,饥荒之年的惨状,史书上可是多有记载,只是这四个字,就能让人心如刀绞。

“如何救灾是个问题,寡人的心得,那就是救灾先得救官”

“啊”李纲没想到宇文温居然会说出这种话来,“大王,救灾就是救民,何来的救灾先救官”

宇文温淡淡的说道:“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

“大王此言谬矣”李纲惊得目瞪口呆,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此时自己的心情。

“难道不是么百姓受灾了,谁去给他们赈灾粮款是寡人,还是先生还不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嗯”

“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给寡人去赈灾不先救官,如何救民”

“大王此言荒唐”

李纲怒冲冠,神情激动,顾不得尊卑礼数起身质疑:“此乃谬论贪官污吏为非作歹,莫非还有理了”

挑衅成功,进入铁齿铜牙宇文温剧情。

编剧借鉴:宇文温。

大反派:和大人呃,男主角黄州总管宇文温。

大反派:王府长史李纲。

第二十四章 结论

西阳王府,黄州长史郝吴伯登门拜访西阳王,在前院轮值的记室刘文静告知西阳王正与王府长史座谈,郝吴伯便在侧厅稍事等候。

“刘记室在黄州住得惯否”

“啊,有劳郝长史挂念,如今已适应了。”

刘文静正在刻蜡纸,郝吴伯则饶有趣味的这是宇文温最近鼓搞出来的玩意,叫做“油印”,而刘文静案上一侧放着的木箱,就是油印机。

原理很简单,先在一块平滑的铁板上放张蜡纸,用铁笔在蜡笔上“写字”,实际就是把蜡纸刻穿,把要写的内容写完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骤。

在平板上放一张白纸,然后把那张写刻好的蜡纸平放在纱网上,用沾有墨汁的木辊在腊纸上滚一下,从而透过蜡纸让墨汁印在纸上,形成字迹。

这种印刷方式很特别,但也很麻烦,用铁笔写字和用毛笔写字完全不同,就像用刀在竹简上刻字般,不熟练的人写刻上一日都弄不好。

州衙里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油印机,郝吴伯试用过,所以大概知道其利弊:所谓利,就是刻好蜡纸之后,能批量印刷出许多相同内容的公文。

弊,就是和利相反,如果公文数量少的时候,有那时间刻蜡纸,还不如手写来得快,而油印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弄得手上衣袖上到处都是墨迹。

所以新出现的油印机,只是在黄州小范围使用,不过这东西除了官府使用之外,在州学却得到好评,先生们出题时用这油印机省下不少时间。

油印还有一个小小的弊端,那就是蜡纸,蜡的价格不算便宜,来源只有蜂蜡和虫蜡,若大规模推广油印的话,蜡纸的消耗少不了,成本是个问题。

当然这对于郝吴伯来说不算什么,他府里每晚点蜡烛都不在话下,区区蜡纸没什么大不了,但他还是有个疑问:明明用的是蜡纸,为何不叫蜡印叫油印

刘文静在蜡纸上写刻字,他接触这东西的时间很短,但上手很快,适应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刻字以后,又熟练掌握了油印技巧。

沙沙声中,他很快完成了书写,三两下便印出了一张开始检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