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500(1 / 2)
d是南阳有数的大姓,既然是大姓,那么族人就多。
张氏一族人丁新旺,有的入仕当官,有的读书治学,有的务农种田,有的外出经商,或者是从军,张须陀便是其中一个。
他如今已凭着军功得授帅都督,离开虎林军进入府兵序列,品秩正七命,在家族之中已算佼佼者,所以提携族人是必然,其中一项就是在西阳城做“代购”。
所谓“代购”,就是借着地利之便,帮远在荆州的亲朋买西阳城里各种货物,因为他们可以在穰城将货款汇到黄州,所以张须陀在西阳帮人买东西也很方便,
堂堂南阳张氏,居然还得靠人“代购”才能做买卖
当然不是,南阳张氏的主支,自然有能力组织人手到黄州西阳做买卖,可那些旁支远房就差了些。
祖上都是一家人,可是总会分亲疏,张氏旁支的许多人没能力组织商队从西阳贩货,但分一口汤总是想的,所以张须陀伸出了援手。
贩卖香皂适合小本经营,基本上不会亏,但是要拿货就比较麻烦,所以张须陀享受的“优惠”能解决这个问题。
亲朋在荆州穰城把货款汇到西阳,他收到之后在西阳按清单买香皂,再找商会托运去荆州,全程下来张须陀几乎不需要费多大精力就能把事情办完。
举手之劳,他其实没打算从中渔利,不过托他代购的亲朋大多知道人情世故,货款里总会多出一些“辛苦费”。
西阳城热销的是布和书籍,但要大量进货才能赚大钱,许多人拿不出太多的本钱,所以别处做不出来的香皂,对他们来说就是条大财路。
张须陀光靠“代购”所得辛苦费,居然把家里日常开支都解决了,这让他颇为心动,所以现在就带着媳妇“入行”。
每隔几日就在柜坊商铺和商会之间走动,花个半日时间就能挣得些辛苦费,一个月下来扣除家里日常开支还有得剩,何乐而不为
张须陀夫妇细细点了一遍香皂,确定没有破损数量无误之后,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仆人把木箱放上推车,在张须陀的带领下向着黄州商会前进。
“如何,简单吧”
张须陀问道,见着薛氏点点头,他正要补充几句,却见好友刘葫芦领着媳妇走了过来,身后也跟着辆推车,行色匆匆。
“葫芦,你也来了”
刘葫芦如今调入西阳王府卫队任中尉,见着张须陀打招呼,他点点头,扯着媳妇快步前行:“阿果,稍后再说”
张须陀正纳闷,却瞥见远处有许多人往这边走来,定睛一是自己的同袍,也是来要香皂的,薛氏见着如此阵势,开口问道:
“阿果,他们这么急做什么不是能预定的么”
“啊,我想起来了,能预订是不假,可当天若是来晚了没货,那可得再等几日。”
“张都督”
跑到面前的数人向张须陀打着招呼,然后向着店铺赶,个个身后都跟着手推车,都是“代购”无疑,因为这间店铺卖的是香皂,买回去屯着根本没必要。
“走吧,去商会托运。”
张须陀带着薛氏继续前行,西阳王宇文温给将士们的优惠,让许多人的日常生活起了变化,家中的进账,又多了一个来源。
代购,陶朱公真的有如此经商过么西阳王到底是在哪本古籍上
第十五章 启程
西阳城东北郊,两座大湖之一的东湖内船只如梭,从三台河经沟渠入此湖的货船,在南侧湖畔码头靠泊,装卸各种货物。
这个码头是西阳城北码头,虽然在城外湖边,但距离城池不远,经过数年时间展越来越繁华,许多人货混装的船选择在这里靠泊或者出。
西阳城城门每日按时开启关闭,有的客商也许赶不上进城,或者一大早就要出,为了兼顾住宿和做买卖,需要在码头附近住宿和做买卖,故而许多邸店如雨后春笋般在此冒出。
酒肆茶肆也多了起来,城北湖畔码头一带宛如小镇,为了维持治安,有州兵在此驻扎,并在外围修筑土墙,因为距离官道近,官府亦在码头附近建立使邸以作为官吏往来住宿之处。
得益于水利设施的完善,东西两湖的水患得到治理,故而湖畔土地被大面积开垦,出现了大小不等的庄园,许多大户往往在出行的前一天出城住在庄园里,届时可以从容启程。
有的是在码头乘船出行,而有的则是乘坐马车,浩浩荡荡的摆开车队走官道北上。
湖畔庄园越来越多,其中尤以西湖畔的西阳王府庄园最大,当年那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已经变成大片良田。
果树成荫,鸡鸣狗吠,佃农们的房屋聚落成村,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是一处村镇,知情的人,只能羡慕西阳王的眼光。
当年湖畔土地不过是杂草丛生的荒滩,谁能想到西阳王能将其经营得如同世外桃源
上午,王府庄园内车马云集,大队马车排成一列,装载着各种物品,今日西阳王妃尉迟氏带着世子即将出,前往千里之外的邺城探亲。
从西阳到邺城,路线有几条,最近的一条就是从西阳出,沿着官道一路向北经过衡州南定州,翻越大别山脉进入河南豫州治下光州地界,继续向北渡过黄河进入河北地界直抵邺城。
这条路线,随着几年来南北贸易的兴盛愈好走,黄州的布匹和书籍等货物,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前往邺城,沿途驿站完备。
无论官民都是经由此道往来南北,故而道路上人气十足。
“邺城身处北地,饮食和山南不同,为夫当年初到邺城差点不习惯,棘郎恐怕会水土不服,三娘可要多操劳了。”
“大王放心,妾已准备妥当,棘郎最喜欢吃的东西都有带上,解腻的茶叶肯定够了,想来顿顿牛羊肉也吃得惯。”
马车前,西阳王宇文温正和王妃尉迟炽繁话别,世子宇文维城在一旁东张西望,兴奋异常,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出远门。
印象模糊的外祖父外祖母和姨母,还有从没见过的曾外祖父,还有从未去过的邺城,都让宇文维城很期盼。
见着宇文温和尉迟炽繁恋恋不舍的样子,管家李三九干咳一声上前劝道:“郎主主母,时候不早了。”
即便宇文温已进位郡王,但依旧是李三九的郎主,此次主母远赴邺城祸福难测,郎主派他一同随行,同时也是让他有机会走走,毕竟在府里闷了将近八年,也该出去透透气。
“三九说得对,是该启程了。”宇文温扶着尉迟炽繁上车,又把世子抱了上去,待得马车缓缓驶离,挥手告别之际竟然觉得眼角有些湿润。
他不是没和妻儿分离过,但往日都是自己在外,妻儿留在府里,此次换了位置,尉迟炽繁带着儿子去邺城也不知能否顺利回来,心中可谓是百感交集。
车队浩浩荡荡出,数百骑兵随行护卫,领队的是王府司马张\定,王府典卫符有才贾牛和中尉刘葫芦全有亦领着侍卫与卫队随行。
此次王妃出远门,王府卫队悉数出动。
“大王,此去邺城路途遥远,大约一千四五百里,按平均日行五十里算,一个月时间肯定能到了。”王府典卫吴明在一旁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