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逆水行周 >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95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9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现,从账目上很正常,他注意了历年账目的墨迹,根据年份不同新旧不一,说明不是新近书写的内容。

要么,历年来真的都没问题,要么,历年来都在做假账,会是哪一种

然而账目确实是可以作假的,李纲见识过各种手段,即便是墨迹,可以有目的调配做旧。

所以,光还不行

第六章 所见

中午,西阳城热闹非凡,书肆街,身着便服的李纲在某间书肆内翻,这书他当年是竹书,名为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由东晋常璩于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间撰写,记载着巴蜀之地的历史。

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等,共十二卷,李纲当年求学时,沉甸甸的竹书,而如今手上却是轻飘飘的“线装书”。

轻归轻,书的用纸不错,上面的文字清晰,李纲粗略,书中内容没现错漏之处,华阳国志他可多遍,本卷刘先主志亦是其中之一。

书肆伙计将一篮书提了过来,将当先一本放到他案前:“客官要的书来了。”

李纲拿起那本书,封面上三个字十分显眼:越绝书,下面又有一行小字:外传记宝剑篇。

越绝书,所载内容时间跨度大约是以春秋至战国初期,主要是吴越争霸的历史,还记载着吴越地区的各种风土人情,是地方志的鼻祖。

其上所载,如勾践行计倪范蠡之术,其道在富米贵谷,在太史公的史记里亦有相似内容,还有许多内容,可以和史记左传相互印证。

这书他只卷,还是当年帮人佣书补贴家用时手抄本,而外传记宝剑篇就是他亲手抄写过的一篇,记忆犹新。

如今黄州书肆居然有全套越绝书出售,价格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真是不能错过的机会,想想那些只闻其名,却未能得见的篇章,李纲就有些激动。

轻轻翻过封面,映入眼帘的是本书之序。

黄州书肆的书和别处不同,是“印刷”出来的,其源头当然是来源于手抄本,而手抄本的质量很难保证,毕竟历经数百年的传抄,其内容很容易有错漏之处。

所以需要校书,并将本书可能存在的问题,事先向读者声明,以免误人子弟,这些声明就在序中。

校书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大家本都是手抄本,原版大多由高门望族世代保存,不能你说有错就有错,所以校书的人必须是公认的饱学之士,说出来的话得有权威。

李纲的末尾,却见一行字迹:“校书:信都刘焯”。

信都刘焯,字士元,名扬士林的二刘之一,精通南学北学的经学名家,即便是经学传家的高门子弟,或者成名已久的大儒,都没几个能辩得过这位。

李纲家乡在河北,又是读书人,信都刘焯的名号对他来说可谓如雷贯耳,有这位做校对,本书质量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不服可以去和刘士元辩论啊,候是谁下不来台

但李纲也有疑虑:会不会是有人借用刘焯的名号,随便出本书就说是刘焯校对过的

有可能,毕竟买书的不可能找到刘焯,问这本书到底是不是他校对的。

“店家。”

“客官有何吩咐”

“这套越绝书是求学社出版,可贵店似乎不是求学社肆宅”

“客官说得极是,越绝书为求学社出版,校书的是信都刘士元,不过黄州书肆已经联合,各家独版的书籍相互间可以低价拿货,所以鄙店亦有越绝书出售,售价不比求学社高多少。”

伙计见多识广,见这位有疑问,琢磨对方多半是担心有人冒名顶替,所以按着路数继续介绍:“好教客官晓得,别处不敢说,西阳各家书肆出售的书籍,那可绝不会有赝品。”

“客官请张书页内都有底纹,然后才印刷文字其上,这些底纹,要仿制不是不行,但那样成本可就比原书还要贵了。”

李纲仔细纸张随后点点头,算是认可伙计的说法,信都刘焯如今在黄州定居,又在州学授业,这事情人所众知,所以书是没什么疑问的。

“店家,这些书都买了。”

“多谢客官惠顾。”

黄州书籍价廉物美,果然名不虚传,而交易又方便,李纲此次出门,随从带的是“流通券”,这东西虽然是纸质如同纸条般,但在西阳城里可是能当钱使的。

面值高,重量几乎可以不计,折上几折也不会断,收在兜里轻轻松松逛街,满街都是书,一不留神就要花光了。

李纲留意过,西阳城里只要是交易额度达到一定程度,买卖双方用的都是流通券,那种满载几车钱帛做买卖的情景,在这里是的。

薄薄一张纸居然能有如此信用

想起当年,周国行的“永通万国”钱,制作精美用料十足,号称一当五万钱,结果呢隋国行的五铢钱,同样不能如此。

没有感慨太多,李纲走出书肆店门,伙计见着他的随从提着书十分吃力,便问是否需要帮忙送到宅邸:“客官放心,城内送货不收费用。”

“不必了。”

李纲让这名随从提着书先回去,他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王府长史,免得下次过来时有“特别优惠”,他既然要求宇文温遵守法度,那么自己先就要行得正坐得直。

自己行为不端,却要求别人循规蹈矩,这种事情他做不出来。

“让一让,请让一让”

前方书肆,一队马车装货完毕,缓缓行驶起来,车轮压在青石路面上,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李纲瞥了一眼,现每匹挽马的尾部,都挂着一个布袋。

这叫粪袋,当然是用来装马粪的,也是西阳城街道能保持相对干净的原因。

回想起长安城大街上那些马粪,李纲就觉得无奈,天下城池都是如此,大多数是泥土路面,避免不了被各种牲畜粪便污染,一到下雨天,遍地泥泞恶臭难闻。

汉沔地区因为多雨,这种情况更是常见,而西阳城却有些特殊,为了防止马粪污染路面,采取了挂粪袋的办法。

不能根绝,但好歹缓解许多,又有人扫大街,加上青石地面,可想而知下雨天也不会那么泥泞难行。

“郎主,时候不早了,是不是先回去用午膳”

“不,找个酒肆坐坐。”

李纲在书肆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上午,但他没有放弃最初目的。

昨日查账没现问题,但李纲不敢偏听偏信,他要到城里转转,听听城中百姓对西阳王宇文温的毕竟宇文温治州多年,名声如何一问就知道。

当然他不可能见着人就问:西阳王是否强抢民女,只能行走街头,听听街谈巷议。

骗一个人很容易,骗一群人也很容易,在某个时间段骗一群人不是不行,但是绝对不可能长期骗一群人,李纲担心宇文温演戏给他以要走访黄州各地,确定这位西阳王的名声到底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