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逆水行周 >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91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9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阳钟的问题转到在座的杨济那边,时钟的原理他已经弄明白,但要若要详细说明,还是得正主来办。

“房先生方才所问,急切之间可说不清楚。”杨济侃侃而谈,作为宇文温的“包身工”,他也是很忙的,“先,要知道何为擒纵。”

他拿出一个擒纵器的专用模型,向着在场之人讲解着何为“擒纵”,这是时钟的核心装置,关系着时钟能否正常运行。

众人型,倾听杨济的讲解,房门轻轻推开,一名年约七八岁的男童蹑手蹑脚走了进来,坐在一旁静静济手中的擒纵器。

“擒纵,原来如此,难怪西阳钟能够精确运行。”

“不光如此,观星台的浑仪浑象,运转时亦用了擒纵之法,这都是杨司马的奇思构想。”

刘焯说到这里,见着门口侍从做了个手势,拍了拍手低声说道:“诸位,该去镜了。”

众人闻言面露急切之色,依次起身走向隔壁,方才问的房彦谦,走到孩童身边问道:“方才么”

“”

男童点点头,兴奋地说着:“阿耶,星云真的是螺旋状的啊”

“不止螺旋状,还有其他的各种形状,日后可要仔细观测。”杨济走到一旁,笑着向这对父子说道,“房先生,令郎年幼便已博览群书,可真是教导有方啊。”

有人夸儿子,房彦谦心中自然高兴,当然面上的谦虚还是要的,刘焯走上前来,饶有趣味的问那男童:“小郎,在西阳可住得惯”

男童先望望父亲,见其点点头,便向刘焯行了个礼:“住得惯,阿乔和家父打扰先生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安6,邾国公府别院,宇文温正在的来信,对方在信中提起一件事情,那就是山东一名叫做房彦谦的士人,带着将近八岁的儿子房乔来到西阳,和故友刘焯探讨学问。

房彦谦,清河房氏子弟,是山东士族一员,当然这里所说的山东,不是后世的山东省,现在是泛指太行山以东的一个地理名词。

杨济之所以特地提到其子房乔,那是因为这位男童将来会有一个表字:玄龄,也就是历史上的初唐名相凌烟阁上二十四功臣之一房玄龄。

房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所谓房谋杜断,李唐建立之后,房玄龄是秦王李世民的重要谋士之一,为一代贤相。

如此一个历史名人,如今还是个孩子,跟着父亲来到西阳暂居,他是不是要趁机笼络从小培养,让房玄龄将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这不可能。

不是宇文温高冷,也不是他目空一切,而是不现实,原因很简单,他根本没能力让房彦谦为己所用,所以不可能连带着把房玄龄留下来。

不要说是受限于如今的地位,即便是他父亲宇文亮也不可能留得住房彦谦,甚至连丞相尉迟迥想要让房彦谦为己用都很麻烦。

是房彦谦不屑于做官么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尔。

这个问题说起来既复杂又简单,简而言之,是山东势力和关陇势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历史上可是横贯隋唐,激起无数腥风血雨。

山东势力,在这个时候可以称之为山东士族集团,到了隋末唐初,又多了一个成员,叫山东豪杰,是为山东士族豪杰。

而关陇势力,就是后世所说的关陇贵族集团,两者之间的矛盾很深,要想短期解决可是比登天还难。

山东士族是魏晋以后,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定族姓之后固定下来的概念,是指太行山以东广大范围内的门阀士族,主要有李崔卢郑王五姓士族。

他们都是绵延数百年的世家大族,经学传家自诩书香门第,庶族,更粗鄙的武人,尤其最近数十年异军突起的关陇贵族集团。

何为关陇贵族集团

北魏六镇之乱,一片血雨腥风之中涌现无数军事强人,其中一人名为宇文泰,率领武川军人入关中,和关陇豪右相结合,建立西魏以及北周,是以军事能力为基石的关陇贵族集团。

他们的身份,在山东士族值一提,又是靠着打打杀杀起家,更是让山东士族,因为武人对于他们来说,就意味着灾难。

一切又得溯源到北魏迁都洛阳那个时代,孝文帝汉化改革,与中原士族融合,其中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边军的地位急剧下降。

魏国北部的六个边镇,为朝廷抵御草原上的蠕蠕柔然大军,戍边的军人在改革之后,上升的通道被割断了。

谁断的山东士族,按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他们这些天生贵种,还有北魏的达官显贵,其子弟轻而易举能够当大官。

那些在苦寒之地戍守的边镇军人,原本可以靠军功进位到京城当大官,结果份额被占,从此以后只能子子孙孙在六镇喝西北风。

矛盾越积累越多,叛乱随后爆,摧毁了北魏王朝的根基。

朝廷大军四处镇压,军事强人不断涌现,以军功起家的权臣尔朱荣,动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是为河阴之变。

北魏皇族被屠戮大半,而在朝为官的山东士族子弟伤亡惨重,从此烙上了对武人的恐惧记忆。

后来东西魏对峙,东魏是权臣高欢说了算,他的起家班底是北镇军人,是六镇之乱时的叛军或者官军,这些勋贵对于山东士族绝无好感,双方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了东魏北齐。

内斗频仍,加上皇帝昏聩,直接导致国力强于北周的北齐被对方所灭。

周国灭齐国,山东士族认为迎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周帝宇文邕抵达邺城之际,被高齐压制多年的山东士人欢欣鼓舞,云集邺城要为即将统一天下的雄主效力。

宇文邕做出很高的姿态,下诏称:邹鲁缙绅,幽并骑士,一介可称,并宜铨录。

然而被周国录用的山东士子,往往降等授官,作为周帝所征用的山东士人,有十八人的经历可作为代表:

阳休之仕至和州刺史,袁聿修仕至东京司宗大夫,元修伯仕至载师大夫,崔达拏仕至小御正,源文宗仕至司成下大夫,李孝贞仕至少典祀下大夫。

颜之推仕至御史上士,辛德源仕至宣纳上士,王邵,闲置,6开明仕至宣纳上士,卢思道告病还乡,薛道衡初为御史二命士,后来也告病还乡。

还有李祖钦司马幼子李若6又高行恭等,所任皆非要职务,唯一例外的是李德林,但总而言之,山东士人并不为周国朝廷重视。

这些人都是当时山东士族之中颇有才学之人,满怀欣喜仕周,结果做的都是闲散官员,宇文邕实际上并没有打算重用他们。

换而言之,是有意压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