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逆水行周 >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89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8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明、宇文温三人,都是好样的,率领山南官军拿下长安,击杀隋帝杨坚一家,那叫一个大快人心。

那个篡位的杨坚死了,那个杀害他父兄的杨坚死了

宇文乾铿居于深宫,朝政皆由丞相尉迟迥处理,但这不代表他什么也不知道,如今隋国覆灭在即,是宗室宇文亮所率山南官军先打开的局面。

杞国公宇文亮、世子宇文明领兵强攻武关道入关中,在忠臣义士的策应下收复长安,可谓是大功一件。

而邾国公宇文温的表现也很出色,先在博望以北击败隋国卫王杨爽,又在江陵城外击败隋军,接着马不停蹄增援武关道要地上洛。

击退了来袭的隋军,随后顺着老君峪出击,翻越秦岭火烧渭口广通仓,策应长安的宇文亮把来势汹汹的隋军击溃,灞桥大胜,关中局势尘埃落定。

在华州西岳庙设伏的宇文温,甚至还活捉了隋国的晋王杨广

一想到这里,宇文乾铿就愈发高兴,杨坚害死了那么多周国宗室,活该死全家。

虽然识破杨广身份的不是宇文温,首功算不到他头上,而杨广被俘的消息目前也还在对外保密,但宇文乾铿依旧是欢欣鼓舞,因为宇文温的表现很耀眼。

邾公还救过朕,这就是朕的宗亲,和杞公一般是朝廷柱石

宗亲们表现出色,宇文乾铿自然喜上眉梢,但他没有表现出来,至少在宦官面前,是表现出对官军击败隋军的兴奋之情,而不是仅仅为山南官军的进展感到高兴。

山南官军是周国宗室的军队,也是他唯一的指望,将来的路还很长,要慎之又慎,所以要忍。

不光如此,隋国覆灭在即,可因为诸多原因,那些拥立杨坚的反复小人,甚至都不能全部清算。

当年杨坚夺权,帮凶就是“沛、黄”二人,如今策应宇文亮入长安的人之中,也有这两个反复小人,刘昉已经身亡,而郑译还好好的活着。

宇文乾铿的父亲赵王宇文招,还有几个兄长的惨死,实际都拜此二人所赐,若不是“沛、黄”作祟,辅政的人根本轮不到杨坚。

想起父兄,他恨不得将此二人碎尸万段,可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宇文乾铿觉得宇文亮在奏报里所说很对,效仿汉高祖和雍齿故事善待郑译,可以极大的收拢人心,为了能和尉迟氏相抗衡,国仇家恨必须忍下来。

而宇文温在奏报里也说了一些事情,说要时不时和郑译“把酒言欢”,做样子给世人看,让大家都知道,宇文氏可以不计前嫌。

为了江山,无论如何都要忍。

想到这里,宇文乾铿摆了摆手,示意宦官们将礼物收好,然后命人拟定诏书,将其中比较贵重的东西赐与尉迟丞相,包括那块猪肉石。

“丞相平日操劳国事十分辛苦,想来看着这些奇石能舒展一下心情。”

“陛下,丞相若得陛下所赐,必然喜出望外啊”

宦官们不住的恭维,宇文乾铿笑而不语,缓步离开偏殿,来到阳光明媚的回廊,光影切换之际,眉目间闪过一丝坚毅。

伯父十七岁登基,忍气吞声做了十二年的傀儡终于一鸣惊人,朕年纪比伯父当年还要小上几岁,外边亦有宗亲协助,有什么不能忍的

第一百七十八章 义臣

五月,随着长安周围的岐、恒、豳、宜、同等州归入周军控制之下,关中局势大定,征隋行军元帅、魏安郡公尉迟惇率军抵达长安,首先拜谒了诸位先帝的陵寝,然后和征隋行军总管、杞国公宇文亮会晤。

诸般事宜繁多,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接下来的作战方略,虽然宇文亮作为行军总管名义上受行军元帅节制,但尉迟惇实际上并不能直接指挥这位周国宗室。

以资历而言,尉迟惇不如宇文亮,但他是丞相尉迟迥的儿子,挂帅是理所当然,宇文亮率领的山南周军,其实是作为朝廷大军的侧翼行动。

隋国如今大势已去,就看如何最快和损失最小将其消灭,毕竟事久生变,南边的陈国,西边的吐谷浑,还有北面的突厥都有可能按耐不住有小动作。

隋国剩下的地盘,河东的隋军已如惊弓之鸟,需要提防本已因为内斗而虚弱的突厥渔翁得利,败逃河东的杨俊如果向突厥称臣,或者向突厥请求援兵,都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陇右的隋军,西面有吐谷浑的威胁,北面有突厥虎视眈眈,如果逼急了,陇右隋军将领来个引狼入室很麻烦,即便对方愿意投降,可那两家若趁火打劫,也能让周国头痛。

略过吐谷浑不谈,如今的突厥虽然和周国有姻亲,但在诱人的利益面前姻亲关系就是张

蜀地的隋军闭门自守,而秦岭南麓梁州、金州的隋军除非突破襄阳,否则构不成威胁,但要提防已称帝的杨秀狗急跳墙。

一旦这位向陈国称藩,南北之战有可能提前爆发,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棘手。

也就是棘手些,如今天下局势对周国有利,不是周军怕陈军,只是想有些时间修生养息,待得平隋的消耗恢复过来,届时大军南下平陈易如反掌。

所以时间在周国这边,尽快稳定局势是当务之急。

周军接下来的具体规划外人不得而知,但尉迟惇来到长安,除了和宇文亮商讨军务之外,还带来朝廷的旨意,抚慰诸位“反正”忠臣,让他们继续为大周效力。

其实这就是丞相尉迟迥的意思,由尉迟惇来说,可信度又大了几分,有了丞相尉迟迥和宗室宇文亮的双重保证,以郕国公梁士彦为首的弃暗投明者,终于放下心来。

但让人放心不下的,是今年关中地区的收成,因为受战乱影响,关中今年大规模歉收已成定局,尉迟惇在长安详细了解当前局势,向朝廷急报调集粮食支援。

但那还是杯水车薪,关中要作为对河东、陇右甚至蜀地用兵的大本营,军需压力很大,农田歉收的影响没办法有效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部分百姓外迁就食。

有迁去洛州的,有迁去山南的,诸多事宜繁杂不已,到了月末,又有新的消息传出:

行军元帅尉迟惇从长安出发,到华州汇合主力大军,然后前往同州蒲津,河阳周军已攻拔东岸蒲州,搭建好黄河浮桥,周国收复河东地区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长安东郊,灞桥以东灞桥驿,杞国公宇文亮率领文武官员为尉迟惇送行,场面十分热闹,而驿站一处停放马车的院子内,却有甲士守着个囚车,闲人勿近。

囚车里关着一个年轻人,衣着考究但带着枷锁,披头散发的盘腿坐着,低头看着车板发呆,上午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却未能唤起一丝温暖之气。

年仅十八岁的杨广,数月时间内面容已沧桑许多,虽然没有遭到毒打,但他的精神气已经涣散,宛如八十多岁的老头。

隋国晋王杨广被俘的消息已经大白于天下,而他今日就要被押送邺城,大约会被游街示众,然后献俘太庙枭首示众。

一想到自己即将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刑,杨广只觉得心如刀绞,他想过自行了断以免届时受辱,但迟迟下不了决心,虽然死了就能和家人团聚,可

可他放不下远在晋阳的王妃,放不下国仇家恨,杨广总觉得只要再熬下去,说不定事情会有转机。

也许会有心系杨家的义士来解救他,也许宇文氏和尉迟氏就要内杠了,也许他在半路还有机会逃跑,也许

院外传来说话,似乎是有人想进入院子,被看守拦下,低声交谈了不知道多久,院门打开,一名男子在士兵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