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79(1 / 2)
d这位回来了,他好歹能松口气睡个好觉。
“说说你的看法,如今局势本公如何应对。”
“国公,贪多嚼不烂,还请坐镇山南静观其变,既要防南又要防北,莫要擅自出击。”
“防北朝廷有何动静”宇文温明知故问,隋国要是完了,主要矛盾迟早转移,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他回来就是防南又防北。
“尉迟丞相亲临荧阳,想来官军攻破虎牢拿下洛州为期不远,若是官军就此西进倒是皆大欢喜,怕就怕”
“几率很小,但不是没有,所以本公回山南坐镇安陆,西阳是没空回去了,你,回去好好休息。”
“国公,若是尉迟丞相传令命国公去荧阳议事,去还是不去”
杨济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尉迟迥会不顾脸面来一招“调虎离山”,届时宇文温被软禁在荧阳,宇文亮、宇文明又远在关中,山南群龙无首,很容易被人趁虚而入。
宇文温想都没想就开口回答:“去,当然要去,丞相召见不去怎么行,不过半路坠马摔断腿什么的,无可奈何嘛”
简单粗暴的应对,但效果想必很好,杨济瞥了宇文温一眼,寻思着这位回答如此迅速,怕是脑子里早就想过有可能会出现这种局面。
说完阳谋说阴谋,宇文温简要的说了一下关中战事的情况,两人一合计觉得隋国迟早要完,那么之后的路该怎么走,也该早作安排了。
历史的进程如今已经大幅改变,想靠着史书上的记载去逢凶化吉越来越难,杨济已经丧失了“预言”的能力,宇文温也好不到哪里去。
唯一能靠的是超出这个时代的见识,还有手里能打的军队,兵当然是越多越好,但这需要粮食支撑,然而现在的黄州总管府存粮不算多,撑不起太多军队。
“国公,若朝廷收复失地,也许会休养一段时间,下一步要做的,恐怕就是挥兵南下平陈,算算时间,大概和当年隋国平陈的年份差不多。”
反正外面没人偷听,两人说起“当年隋国平陈”丝毫没有违和感,宇文温和杨济明面里是上下级,但私下交谈时并未以“下官”、“本官”相称。
“平陈隋国何时被灭还说不一定,要是残部据守蜀地,那仗还有得打,你有何看法”
“在下的看法很简单,隋国迟早被灭,之后朝廷必然对陈用兵,尉迟丞相大权在握,主帅肯定不会便宜外人。”
“国公身为黄州总管,正当要害之地,按如今军制,极有可能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只负责压制江州,攻打建康之事就别想了。”
“谁稀罕建康,若按历史呃,平陈之后叛乱四起,至少要花上十年时间才能安抚下来,若本公的目标定在建康你很喜欢在建康钓鱼么”
“国公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与其被召入京师当京官做困兽,还不如在外地练兵广积粮。”
“所以你的意思是要打江南的主意或者争取留在江南平叛”
杨济点头称是,目前局势,宇文温是要在安陆坐镇,无论是攻蜀还是入陇,往后的对隋战事基本无缘。
接下来的机会就只有对陈作战,宇文氏无论如何都要“抢到”地盘,为今后早做打算,那么宇文温可以凭借地利,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
“你的意思是拿下江州”
“正是,建康所处三吴地带经济繁荣、农田以及人口众多,是江南的精华所在,尉迟丞相必然会让亲信镇守。”
“国公若拿下江州,身处长江中游,于建康有泰山压顶之势,若日后矛盾激化之时,凭着江、黄之地,可以把长江下游掐得死死的。”
“江州人口众多,往东为三吴之地,往南是岭南广州,往西为巴、湘鱼米之乡,在下以为拿下江州,是国公基业之柱石。”
宇文温听到这里发问:“地盘都在江南,若事有不妙,你是让我割据江南关起门来称帝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有意思么”
“国公,高筑墙、广积粮,没有足够的地盘、人口和粮食,哪里养得起兵,没有足够的兵哪里能逐鹿天下”
“扯谈吧你以为如今江南的人口很多么河北一个大郡甚至能有十万户人口,江南呢除了三吴之地那几个大城,别处哪里有如此多的人口”
“四处都是湖泊、河沟、沼泽,一下大雨就发大水淹没农田,到处都是血吸虫,这要组织多少人力去治理”
“赵构能偏安杭州,那是因为两湖一带经过李唐上百年的开发,到了宋代才开始变成粮仓,现在你跟我说在江南广积粮”
“国公定然有办法的,在下深信不疑”
杨济如此狡辩,宇文温无言以对,憋了半天才憋出两个字:“再议”
第一百五十九章 竹制品
艳阳高照,长江北岸涢口,一列船队从江中入涢水逆流而上,宇文温坐在船舱里看着刚收到的战报:朝廷大军攻破虎牢,洛州总管、秦王杨俊弃守洛阳,西逃陕州,洛州随后为周国收复。
中断多年的黄河浮桥,重新出现在河阳以及孟津之间,大量周军以及粮草沿着河桥南下,积聚力量准备一鼓作气攻破陕州。
另一个消息,关中周军收复华州州治郑城以及华阴,兵临潼关,和朝廷大军东西夹击陕州,蒲津河桥已经被烧断,河东隋军无法过河西进。
蜀地、陇右隋军正在集结,准备奋力一搏,关中又到了关键时刻。
“关中满地都是军功,结果我却在作壁上观,真是”
宇文温走出船舱,看着涢水两岸风景发呆,如今已经是丰水期,源于随州大洪山的涢水水位大涨,正好让满载士兵的大船乘风逆水行舟去安陆。
出征的虎林军以及府兵大部已返回西阳,然后轮换的虎林军将士乘船到涢口同宇文温汇合,作为“打手”跟着他去镇场子。
“郎主,饭做好了。”
宇文温闻言转身走入船舱,张鱼从后舱端出来两根竹筒,每根竹筒有三指粗二尺长,筒身焦黄散发着清香,被剖开的口子里是煮熟的米饭,其间夹杂着腊肠片,闻上去清香扑鼻,让人食欲大增。
“两根太多了,吃不完浪费。”
“郎主,这竹筒饭很好吃的,包管吃个精光。”
“船夫也有份么”
“后面正在烤,一会人人都有份。”
宇文温没多说什么,坐在甲板上开始吃起竹筒饭,依稀间又回到了那个时代,跟着旅游团走马观花看风景,顺便吃了一顿竹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