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50(1 / 2)
d
周国建立,洛州更名商州,豪强泉氏一直把持商州大权,杨坚以隋代周,两国接连数年交战,泉氏只是默默的守着上洛城,直到一个多月前。
周军攻打上洛,驻防的隋军要玩命,可泉氏没打算死守,准备抵抗那么一下意思意思就看情况投降,结果对方一上来就使出诡异的流星火雨攻城,泉氏族人伤亡惨重,家家都死了亲人。
血海深仇不能不报,身为泉氏子孙的泉宇,忍着悲痛迎接周军入城,表面上服服帖帖,实际上一直在酝酿复仇。
攻城的周军主力如今远在长安,而武关道是其生命线,上洛城又是要紧之处,所以只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他们就能给周军致命一击。
顺便杀光城里周国官员,为亲人们报仇
可凭着区区数百泉氏族人,他们翻不了盘,可是找上门来的隋军细作,是老天赐予泉氏复仇的大好机会,泉定等人细细筹划了一番,眼见着起事之日即将来临,却生出了变数。
原本不久后就要起事,结果泉定前几日探得消息,会有一支周军来上洛协防,这就导致原计划很可能会失败。
要对付上洛的守军就很吃力,再加上新来的兵马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泉定等人商量后决定今日起事,先血洗州衙。
先期出城的人们,袭击码头夺船,接应逃出城的人们开溜。
州衙位于上洛城西侧,所以西门必须拿下,延迟城外周军入城的速度,然后在城中各处放火,让守军自顾不暇,待得攻破州衙杀个够本,他们便从东门逃出城。
泉氏族人及僮仆伤亡不小,而守门兵丁业已伤亡殆尽,满身是血的泉定奋力拉着城门,和其他人一道将两扇门徐徐合上。
“用力,用力”
“还差一点就关上了”
嘭嘭嘭的撞击声响起,外面周兵已经赶到门前,用肩膀抵着城门奋力的向里推着,对方人数比泉氏少,可力气却很大,双方僵持了片刻,城门竟然被周兵缓缓向内顶开。
“去死”
泉定大喝一声,拿起根长矛对着门缝要向外捅去,夕阳的余晖透过门缝洒在他脸上,却在电光火石间失去光芒。
一杆长柄斧,透过碗口宽的门缝当头劈下来,噗嗤一声红白之物四溅,泉定的脑袋被劈成两半,身旁的同伴见状一愣,随即一口气接不上来,城门被外边周兵硬生生推开。
“入城,杀贼”
第一百一十章 莫名其妙
上洛城中一片混乱,泉氏族人四处纵火浑水摸鱼,其真实目的是攻打州衙,要用周国官员的血祭奠之前被流星火雨烧死的亲人。火然文
州衙前院一片混乱,局部数量居于劣势的周兵,奋力抵抗着来袭之人,事发突然州衙大门被对方突破,随后双方在前院展开白刃战。
周军拿下上洛城后,知道此处为要地事关全局故而不敢懈怠,留守的军队也不算少,每日里都警惕万分的防范城外,就怕有小股隋军翻山越岭过来偷城。
结果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守将也担心本地豪强泉氏勾结外人,未曾料城外还没有敌军踪迹,对方竟然这么快就发起叛乱。
为何会叛乱很简单,有仇。
周军先前用流星火雨攻城,造成上洛城内许多平民伤亡,不是他们毫无人性,实在是要速战速决不得不如此。
无论如何,城中百姓伤亡很大是事实,所以周军入城后也放低姿态,派人协助百姓收敛遗体、帮助下葬,还分发一些粮食布帛作为抚恤。
但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比较稳妥的办法是把城中百姓迁到别处分散安置,但是紧要关头哪有如此精力去做,况且丹水边的码头也需要征发人力去装卸货物,所以守将对于上洛居民是又用又防。
这始终是隐患,所以有援军从山南调来此处协防,结果今日这支五千余人的军队刚刚抵达,泉氏竟然真就叛乱了。
疯了,一定是疯了
众人如是想,泉氏如此疯狂行事简直是莫名其妙,叛乱迟早会被扑灭,可看样子对方怕是要把自己给砍了,来个同归于尽。
“挡住他们,一会援军就来了”
“杀死他们,为家人报仇”
双方嚎叫着厮杀,被复仇怒火点燃的泉氏族人不顾一切的前冲,那一瞬间的气势竟然压倒了周兵,眼见着局势即将崩盘,却听得州衙西侧大街上传来呼喊声:
“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喊声如潮,向着州衙方向涌来,在外望风的泉氏族人看见一群甲士向着他们冲锋,这些士兵手上的武器五花八门,有长矛、刀牌、长得有些奇怪的长柄斧,甚至还有大棒。
“是从西门那边过来的城外的周军进城了”
有人开始惊慌失措,去攻打西门并且关城门的同伴失败了,这些周军入城,泉氏再也没有希望报仇。
但有的人却杀红了眼,他们觉得这些兵所拿武器参差不齐,想必是仓促间入城,所以只要他们能奋力一搏,说不定就能将其打退。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害怕的,和他们拼了”
他们鼓起勇气,先是射了一轮箭,然后拿着手中武器向这些周兵冲去,原以为怎么样都能打上一阵子,未曾料是一触即溃。
有的周兵舞起似矛似斧的长柄斧,一下就把人劈成两半,有的周兵抡起大棒,只那么一砸就把人手里的藤牌打飞,一个个力大如牛,泉氏族人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力。
身上穿着重甲,中了数箭都和没事人一样,呼喊着冲来,吓得残余泉氏族人掉头就跑,然后一个个被打翻在地。
“抓活的,这帮蟊贼活得不耐烦了,一会可得好好调教调教”
虎林军的战锋队,行军时需要着甲携带武器以防有人袭击,百步无轻担更何况全副武装,所以他们可以乘坐马车代步,扎营时可以袖手旁观,顺便警戒。
方才城中号角响起,百无聊赖的战锋队顿时来了精神,得主帅许可,拎着趁手的武器急吼吼往城门冲,原以为作乱的是隋军死士,未曾料是本地豪强。
“下手轻点莫要打死了,好歹留几个,国公要活口”
。。。。。。
上洛城西郊,即将入城的车队陷入微妙的局面之中,城中大乱似乎是有人袭击城池,那么“护送”这些“客人”的军队,面临着一个抉择。
宁可杀掉,也不许放跑一个
从长安出发时,上官有令让随行的军队做好准备:一旦半路有隋军拦截,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些人都杀了。
之所以将这些人“请”到山南,实际就是防备对方和隋军勾结,但又没有确凿证据,只能是防患于未然,在山南安置实际就是软禁,这已经是很客气的做法。
路上一旦有变,例如这些人要逃跑,或者是串联起来反抗,那么宁可杀掉也不能放虎归山。
如今的局面似乎就到了“有变”的地步,敢袭击上洛城的自然只有隋军,既然撞上了自然躲不掉,一旦对方发现这只队伍,极有可能顺势杀过来。
到时候队伍里的人们趁机动手,腹背受敌之下押队的周兵可能会失去对局面的控制,最后让这些人溜之大吉,那么是不是要先下手为强
将领们在犹豫,而队伍中的人们不是傻瓜,觉察出这些周兵的杀气,一时间双方隐隐约约有了对立倾向,气氛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