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393(1 / 2)
d有州学先生主持。”
“组队这是什么”
“也就是几名同好一队,和另一队辩论,队中人人都能发言,免得一人说到喉咙沙哑,当然还有自由辩论,谁够胆的可以单枪匹马舌战群儒”
用不着组队,我一个人就行
孔颖达如是想,当然没说出来,他愈发觉得此次南下是来对了。
“不知两位是住在学舍,还是住在各自府中”
“我等倒是想,奈何府里管得严,不许住”
。。。。。。
西城,一处院子,萧瑀领着书僮走入大门,几乎是倚门而望的一位中年人立刻迎了上来:“殿下”
“都说了很多次叫郎君”
“是是是,小的一时口误,请殿下郎君恕罪。”
“阿舅呢还在州衙么”
“国舅还在州衙。”
“都说了不要叫国舅,你这般口无遮挡,要是我请人到家里做客被其听到了,你说他们要以何礼相待”
“小的明白,明白”
中年人讲话有些中气不足,外表看和常人无异,其实却是宦官,陪着萧瑀长大,又随着这位梁国皇子来到山南黄州西阳城,伺候饮食起居。
“郎君这是要去哪可曾用过午膳”
“用过了,我去阿姊那里。”
萧瑀走出大门,他舅舅张轲的住处就在邾国公府附近,所以没走远便来到邾国公府门前,门房见了他便将侧门打开:“郎君请。”
邾国公府规矩很严,萧瑀能得如此待遇,以梁国新安王的名号可不好使,那是因为另一个身份:邾国公侧室萧氏的弟弟。
直接来到后院门口,守门的健妇见着他也没说什么,就这么让主仆二人进去,只是有一名侍女随行,毕竟规矩还是规矩。
花园之中,一名年轻人正给两个四五岁大的小家伙念书,见着萧瑀走进,招手喊道:“萧兄”
“宇文兄”
萧瑀向着宇文理拱了拱手,随即继续前行,襄州总管宇文明长子宇文理,和他一样,得知经学名家刘焯在黄州办学授业,特地赶来黄州求学。
宇文理的堂叔是黄州总管、邾国公宇文温,所以这位自然是住在邾国公府里侧院,而萧瑀本来也被姊夫安排住在侧院,不过因为张轲也在西阳,所以萧瑀最后还是住在舅舅家里。
他去年就想过来,只是年初梁国皇帝萧岿去世,萧瑀为父亲戴了一年孝,今年要远赴黄州求学,母亲张太后哪里舍得,本是不答应的。
不过刘焯的名气实在是太大,张太后觉得有弟弟张轲和女儿萧九娘在黄州,不怕没人照应,所以最后还是让儿子如愿成行。
来到一处院子,刚进院门却见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郎撞来:“阿舅”
“浣奴乖,你阿姨在么”
“在”
小女郎扯着萧瑀往里面走,进得房内,却见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在摇着摇篮。
“阿姊。”
“新安来了今日在州学如何”
萧九娘温柔的摇着摇篮,里面一个婴儿正在咿咿呀呀呢喃着,这是她为宇文温生下的儿子,排行第三,如今将近十个月大。
“阿姊,今日我在州学碰见了先师后人,信都孔颖达,他可真是不远千里到黄州求学。”
“竟然是先师尼父的后人啊”萧九娘有些感慨,随后问道:“新安在黄州住得还惯么如果有什么需要的和阿姊说。”
“住得惯。”萧瑀说到这里忽然不好意思起来,“阿姊,那件事情”
“你姊夫同意了,从今日起,府里的藏书,你和宇文郎君两个可以借回去看。”
“多谢阿姊”
“要谢谢你姊夫。”
“姊夫呢”萧瑀问道,他每次来府里,都很难得碰见姊夫宇文温,这位可是忙得很。
“你姊夫外出公干去了。”
第三章 大兴炉冶
长江南岸,周国鄂州武昌郡大冶,矿山之中无数矿工正在忙碌,背着一筐筐铁矿石从坑道里走出,倒在四轮马车货厢里,然后运往山脚。
山脚的热闹情况不逊山上,数座炼铁炉正冒着浓烟,明亮的铁水流出,工匠们分工协作进行处理,而又有数座炼铁炉正在备料准备开炉。
所有炼铁炉用的鼓风装置都是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风机,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而已经预加热的风被鼓入炉内,能让炉火烧得更旺。
炼铁炉附近场院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经过精心设计的水力锻锤,正在锻打着通红的铁块,一身横肉的铁匠们用铁钳夹着铁块,将其打成想要的形状。
水排、空气预加热还有水力锻锤,是当年巴州军器监率先投入使用的工艺,经过数年摸索已经完善,所以很容易便在大冶监推广开来。
虽然春寒料峭,可铁场里到处热浪滚滚,许多人挥汗如雨,大部分都是光着膀子,偶尔有水车穿梭其间,为工匠、杂役们运来凉开水解渴。
“水是咸的,放了盐”
“正是,工匠和矿工们出汗多,光喝水可不行,没有盐就没力气,没力气这进度就受影响了。”
“铁场里如今有多少工匠”
“连带杂役已经逾千,而矿山里的矿工超过两千人。”
黄州总管宇文温,如今正领着襄州总管宇文明巡视大冶监铁场,鄂州刺史周法尚陪同,同行的还有另外一人:大冶监大监厍狄士文。
周国拿下郢州,因为山南襄州治下也有一个郢州,所以将新得郢州更名为“鄂州”,州治依然是在夏口,而率领水军突入夏口水寨。
为周军攻克夏口立下大功的周法尚,被任命为鄂州刺史。
鄂州武昌郡以南的这座大矿山,自古就已有人开采铁矿石、铜矿石冶炼,只是规模一直不算大,而一年多以前周国拿下陈国郢州之后,调集人力物力全力开发,矿山规模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