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完美青春 分节阅读 263(1 / 2)
d。
李泽光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小柳,据说你以前写过歌”
柳云微微一愣:“是的,不过很久没写了,我就作词,不会谱曲。”
他十分聪明地强调了一遍,将词和曲分离开,省得被打脸。
李泽光十分认真地轻声说道:“给你透露过个事,不过你可千万别去外面说。”
柳云的感觉有点微妙,但还是回道:“李院长,你说吧。我会保密的。”
李泽管沉迷稍许,说道:“据大领导说,他看过在三年之前首届超女决赛上的那首轰动全国的歌曲,是你写的吧。他老人家赞不绝口啊。他说从那时候开始,就开始注意到你了。这首歌好像叫我爱你,华夏,是不是”
柳云听后,心中诧异而又惊讶。
李泽光的话语,几乎翻开了柳云早已经被尘封,快要被遗忘的记忆。
记得当时,芒果卫视的台长也用意味深长的语气跟自己说,有一位大领导,对你写的这首歌赞不绝口。
这是芒果卫视,以及当时的节目组始料未及的。
第一届超女,因为这场决赛的正能量和主旋律,达到了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巅峰,也给后续的几届出了一个难题。
比如第二届超女,多了很多是是非非的事情,在网络上甚至还流传着一个口号:生男生女都一样。
那一届,没有主旋律和正能量,还多许多负面消息,虽然火爆,但令高层不喜,表示这第二届和第一届一对比,真的差远了。
所以只办了两届就停止了,而在另一个时空,超女则举办过3届。
这些后续效应,是当初的柳云所没有想到的。
他深吸一口气回道:“是我写的。”
李泽光笑道:“好歌,真的是好歌。我听了之后,也感触颇深。”
柳云沉默,心中默默画了一个圈圈,真的对不住汪头条了。
“小柳,跟你透露个消息。你那位当歌手的表妹,基本已经确定成为燕京奥运会火炬手的人选了。”
“哦,这是好事。思月应该会很开心。”
他很想再问一句,田馥是否也在这个人选里面,不过话到嘴边,还是没有出口。
她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天后的门槛,是否有着火炬手这个身份的点缀,已经不太重要。
柳云转着眼珠子,突然问道:“李院长,你有没接到过匿名的电话”
这话语刚出口,他就感到后悔了。
那群见不得光的家伙,顶多只能威胁一下像自己这样经商的,李泽光是华夏科学院的院长,正bu级高管,谁会那么傻,自找麻烦。
果然,他微微一愣,回道:“没有,有事吗”
柳云淡淡地说道:“也没什么事。”
两人又聊了一会,便挂断了电话。
“大局已定,所以他们急了,用了见不得光的办法”
柳云的嘴角微微翘起,有些不屑地自言自语着。
这一次对话,改变了他的主意。
为了稳妥起见,柳云特意去了一趟公安局。
宁江最具声望的富豪亲自到来,惊动了局长张林武亲自出来迎接。
两人轻声地聊了几句,便去了信息安全中心。
“柳总,这个号码是用了特殊软件,将地址屏蔽了。”
“能破解吗”
柳云皱着眉头,问工作人员。
“我试试,需要时间。”
柳云点点头,就在隔壁的会客室点燃一根烟,并端着一杯茶耐心等着。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那位工作人员找到了柳云,说道:“柳总,找到了,真实地址是在美国。”
柳云轻挑着眉毛,喃喃自语:“美国这地址倒是有点意外。嗯,这次事情多谢你了。”
他走出信息安全中心,看到张林武在外面等着。
“柳总,难道你被人”
柳云微微摇了摇头,笑道:“不是什么大事,应该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做的一个小动作。”
他并没有透露实话,而是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敷衍了过去。
走出公安局大楼后,司机兼贴身保镖冯亮便驱车载着他回到了悠悠大厦。
一路上,柳云一直在思考着一件事,便是那个匿名,带着威胁语气的电话。
对方的身份至少是见不得光,也担心柳云会去调查,便采用了来自美国的地址。
人的名,树的影。对方至少是不敢动他的,才采用了这样一个下下之策,想以恐吓的形式来影响自己的情绪。
9月,是新生入学的时候。
国家也正式下发文件,同意华科院和悠悠联合注资成了一家全新的芯片研发公司,地址正式选在沪市浦东区川沙镇,一个全新的高科技园。
在那里,还会有一个数据中心,以及一家由台积电全资控股的子公司,以及一个芯片代工厂。
在柳云的规划当中,和新浪合资的悠浪信息,在未来也会搬迁此处。
木已成舟,而柳云已经将这历史轨迹搅动地面目全非
双方通过友好协商约定,悠悠以资金入股占据60的股份,而华夏科学院以技术,加上部分科研经费入股,占据剩余40股份。
而将来会一起参与研发的4所985高校,他们的这部分经费则由悠悠承担。
柳云在浙大时的好友,也是李泽光的独子李明恩,也作为一名基层的技术人员,自告奋勇的加盟了这家公司。
批文下来后,他兴冲冲地打电话告诉柳云:“我想来沪市,不想呆在燕京了。”
柳云笑道:“现在来是太早了,批文才刚下来,等整座公司建起来,即使速度再快,也要等到一年多以后。我保证奥运会之前是不可能完成的。”
李明恩有些不甘愿地说道:“留在燕京,去华科院,只能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我不甘心。何况,清清自小生活在江南水乡一带,也不是很习惯在燕京的生活。”
柳云心中一动,问道:“明恩,你想做出一些成就,并不愿意活在你父亲的光环之下,是不”
“是的。”
“大学里学的终究是书本上的东西,如果有一个不错的实践机会,你可以把握住,一定能让你的专业能力获得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