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寒门枭士 >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83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8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欧阳珣很认真地看完郑荣泰的卷子,平静地郭百颂道:“这份卷子最大的优势就是做完了,不过策论平平,诗也平平,三经新义只能说勉强,错别字我至少已经找出五个,还是最基本的常用字,就算这些都不重要,这笔字你认为是解元的字吗还有,前三名甲榜的卷子按规定可是要公示的,副主考觉得可以心安理得地把它贴出去吗”

欧阳珣扬了扬手中的卷子,极度轻蔑地注视着郭百颂。

郭百颂当然知道这些,只是他已利欲熏心,早已不知廉耻二字怎么写,他便厚颜无耻道:“先点他为解元,回头我再给他重做一遍卷子,这样就没有人说闲话了。”

欧阳珣心中大怒,居然当着自己的面公然舞弊,他克制着内心的强烈愤怒,冷冷道:“我要提醒副主考,这次发解试,相州是监察御史必巡的一州三府之一,李御史应该已经到相州了,郭副主考准备怎么应对他他若查出是解元卷子是郭副主考代笔,你觉得是太子来担责,还是你郭副主考来担责先申明,这份卷子我不会签字,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这个”

郭百颂有点僵住了,他当然知道李铜头的厉害,莫说是太子的庶妃,就算是皇后娘娘,此人一样不买帐,他就是在朝堂当众顶撞了相国蔡相公,才得了一个李铜头的绰号。

郭百颂千算万算,却把监察御史给漏掉了,这次李纲奉旨巡视河北两路的科举,必巡的一州三府便有相州,一旦他查到相州,按照惯例,肯定会单独约谈解元。

郭百颂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知道后果的严重,太子不会承担责任,最后丢车保帅,肯定是自己承担全部责任,说不定小命都会丢掉,钱虽然重要,但小命更重要,踌躇良久,郭百颂只得放弃为郑家争解元的念头,无奈道:“那录他为举人吧也算是给太子一点面子。”

“该录什么我心里有数,不需要副主考提醒”

欧阳珣把两份卷子都塞给了郭百颂,再不给他任何机会,“先按照规定步骤来走,现在还不是谈录取的时候。”

审卷时间已经到了第四天,再有明天一天,科举就正式发榜了,所有考生都已心急如焚,不管自己能不能考上,发了榜也就了结一桩心事。

而风云榜上的考生更是紧张,尽管他们是最有希望中榜,但毕竟风云榜只是由他们的平时水平编撰而成,而考试却看发挥,发挥得好,榜外也能中举,发挥不好,就算风云榜第一名也中不了举。

赵玉书就是这种情况,他现在又复升为风云榜第一,那是因为原本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杨度和武昌邦都坦言这次科举自己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而赵玉书却保持了沉默,不管是不是杨武二人谦虚,但他们的名次还是下降了,把排名第三赵玉书托了上去。

可赵玉书心里明白,这次他发挥得很糟糕,他鼻梁骨被打断严重影响了他的思考,能够中举就是万幸了。

赵玉书是安阳四大家族中赵家的子弟,家赀万贯,父亲又在朝中为官,为了让他夺取这次科举的解元,家里为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惜用重金贿赂郭百颂。

但他的大好前途却被李延庆的一拳给打断了,赵玉书对李延庆恨之入骨,他虽然他因畏惧李延庆的死亡威胁,而不敢传播他父亲的事情,但赵玉书心中的刻骨仇恨却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

这次科举如果不狠狠报复一次李延庆,他心中绝不甘心,书房里,赵玉书终于下定决心,他写了一张纸条,一定要想办法把这张纸条送到郭百颂的手中。

第一百二十五章 排名之争中

审卷已经到了最后一天,一早,审卷院便来了一名特殊评议官,此人正是监察御史李纲,李纲这次巡视河北两路科举,其中一州三府是朝廷规定的必查之地,一州是相州,三府是大名府、河间府和真定府。

李纲在考试环节监察了河间府,在审卷初期监察了大名府,现在是审卷后期,他便来到了相州。

他将在安阳县监察两天,然后北上真定府进行后期监察。

从昨天开始,在贡院的大门口摆放了一只御史监察箱,欢迎考生们对考试中出现的各种舞弊线索进行检举揭发。

审卷院二楼,李纲正和两名随从拆看收到的检举揭发信,短短一天一夜,贡院大门外的检举箱内便收到了数十封检举信。

李纲见旁边协助他们调查的考官王稽有点紧张,便笑道:“这属于正常范畴,相比之下,相州的检举信并不算多,我在河间府一天内便收到了三百余封揭发信,大名府也有一百余封,相州才四十余封信,已经是很少了。”

王稽心中稍稍心安,又问道:“如果查出来又该怎么处置”

“这个也要看情况,今年是解试改革第一年,考虑到考生不太适应,礼部的尺度放得比较宽,如果情况不严重,已经被淘汰就不追究了,如果已经考中,证据确凿,而且性质很严重,那就要严惩,罚三届不准考试乃至终身禁考,如果是举人代考,则剥夺举人资格并记录在案。”

王稽想了想又道:“这里还会有一种情况,比如考生嫉妒,故意对考中者进行揭发陷害,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王稽说的是很普遍的现象,读书人大多心胸不宽,对高中者往往会心怀嫉妒,每次科举都会发生这种情况,部分落榜者会对高中者无端地陷害造谣。

李纲笑了笑道:“这样情况当然会有,礼部也有规定,被人揭发五次以上,但没有证据,则要进行一次简单加考,以辨真伪,证据确凿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时,一名考官拿了十几份卷子走过来,他手上还有十几封信,对李纲道:“李御史,这十几封揭发信已经找到了对应卷子,全部都已落榜。”

李纲接过卷子核对一下,便点点头,“既然已经淘汰,性质也不严重,那就不用追究了。”

考官拿着卷子走了,这时,一名随从又递过几封信,“李御史最好看看这个,都是揭发同一人。”

李纲接过信看了看,眉头一皱,便起身道:“我去找主考官谈一谈。”

此时,在主考官的房间内,主考官欧阳珣正和两名副主考确定最后的榜单,主考官是由朝廷派来,虽然有最终决定权,但礼部也要求主考官尊重地方副主考,以免激化地方官府和朝廷的矛盾,这也是一种妥协。

十五名中榜者已经出来,糊名条已被撕去,这也是要考虑中榜者的德行,在科举早期就有这个问题,有些考生德行欠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