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 分节阅读 44(1 / 2)
d文帝一面也不易。
不能留宿,能留下一同用晚膳也好。也让那些势利的宫人们看看,她并未全然失宠。
梅妃心里盘算着,面上露出希冀之色:“臣妾和安平尚未用膳,皇上可愿留下一同用膳”
建文帝笑着应下:“好,让御膳房传膳。”
梅妃十分欢喜,眼中闪出了少有的神采,连连笑道:“是,臣妾这便让人传膳。”
六公主微不可见的抽了抽嘴角。
对梅妃而言,建文帝是夫更是天。她的喜怒哀乐荣宠,全都系于建文帝一身。所以,才会这般卑微。
可惜,梅妃的欢喜终究成了一场空。
宫女刚退下,卢公公便悄步进来禀报:“启禀皇上,皇后娘娘命人来送口信。昌平公主和驸马带着小郡主在椒房殿。娘娘问皇上可愿一同用晚膳”
听闻长女的名讳,建文帝目中闪过喜悦,不假思索地说道:“朕立刻过去。”
梅妃:“”
建文帝已看了过来,语气中并无歉然:“朕改日再来看你。”
梅妃硬生生地挤出一丝笑容:“臣妾恭送皇上。”
然后,眼睁睁地目送建文帝快步出了寒香宫。当建文帝的身影消逝在眼前,强忍着的泪水立刻滚落。
六公主的心情也不美妙。
这个亲爹,看似温和慈爱,实则心冷无情。说走就走,毫无眷恋。
自己没什么孺慕之情,倒是无所谓。可怜梅妃,满心希冀欢喜还没来得及露于脸上,便被一盆冰水浇得透心凉。
无声落泪的样子,令人心酸。
六公主无声轻叹,张口道:“母妃,我陪你用膳。”
梅妃红着眼睛嗯了一声。积聚了多日的力气,仿佛都在刚才片刻被抽空,全身发麻,双腿无力。
六公主走上前,扶住梅妃的胳膊。
没有宠爱,总算还有儿子陪在身侧。
梅妃稍稍打起精神,轻声道:“你父皇叮嘱你的话,你可记下了明日皇后娘娘去授课,你万万不可轻忽走神,定要好好学习。若能博得皇后娘娘另眼相看,日后在你父皇面前美言几句再好不过。”
顿了顿,又苦笑道:“母妃没用,不得你父皇的欢心。日后,只能靠你自己了。”
六公主眸光一闪,点了点头。
寒香宫里冷清落寞,椒房殿里却热闹非常。
略显肃穆的椒房殿,今晚连宫灯也比平日柔和得多。
俞皇后满面笑容地抱着四岁的小郡主,耐心又温柔地陪着说话。昌平公主和驸马顾清坐在一旁,俱是满脸笑意。
昌平公主今年二十有四,她容貌生得更肖似建文帝,浓眉长目,挺鼻红唇,眉眼间俱是利落的英气。
驸马顾清,是顾家嫡子,也是顾娴之嫡亲的侄儿。顾清比昌平公主年长一岁,生的清俊非常,温文儒雅。
俞顾两家是世交,俞皇后和顾娴之是多年好友,平日来往密切。顾娴之一直独身未嫁,全心打理莲池书院,对侄儿顾清十分疼爱。
昌平公主和顾清自小便相识,青梅竹马,结为夫妻,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便是建文帝,对这个女婿也颇为满意。
顾家是书香名门,家风清正,以科举进身的子孙众多。虽未出过阁臣六部堂官这等显赫官员,如翰林言官之类的清流官员却不少。还有不少外任为官。在朝野间颇有清誉。
顾清承袭了顾家人擅长读书的优良基因,在松竹书院里就读时,每一年的岁考都是头名。十七岁时,顾清更是一举帝便下旨赐婚。
顾清成了大齐最尊贵的长公主驸马。更难得的是,夫妻相得,颇为恩爱。昌平公主从不以公主身份欺压夫婿。
唯一的遗憾是,昌平公主和顾清成亲之后,一直迟迟没有身孕。直至四年前,才生下了女儿顾舒瑾。
俞皇后对外孙女爱若至宝。
建文帝也同样喜爱活泼伶俐的小郡主。听闻小郡主在椒房殿,立刻丢下梅妃母女,来了椒房殿。
第八十七章 无情二
俞皇后也不似平日那般守礼,并未起身行礼,依旧将小郡主抱在怀中,抬头笑道:“瑾儿,快些让皇祖父抱一抱。”
小郡主脆生生地喊了一声皇祖父。精致白皙的小脸高高仰起,伸手要抱。
实在讨人喜欢。
建文帝挑眉一笑,大步上前,俯身从俞皇后怀中抱起小郡主。
建文帝年少习武,身子颇为健朗。如今人至中年,常年操劳政务,于女色上又无节制,身体大不如前。
不过,抱一个四岁孩童的力气总是有的。
建文帝将小郡主高高举起转了一圈。小郡主咯咯笑了起来,开心欢快的孩童笑声,在椒房殿里外回荡不休。
“瑾儿已经好多日没进宫了。”建文帝笑着逗弄怀中的小郡主:“皇祖父皇祖母每日都惦记你。你就不想皇祖父皇祖母吗”
小郡主小大人似地叹了口气:“我已经四岁,正式开蒙读书了。哪有时间每日进宫。便是再想皇祖父皇祖母,也只得忍着。”
又苦着脸小声央求:“皇祖父,你替我和母亲说说情可好每日背书太头痛了,隔一日背一次行不行”
建文帝被逗得开怀一笑。
昌平公主哭笑不得地瞪了小郡主一眼:“再敢胡闹,以后不带你进宫。”
小郡主扁扁嘴,不敢再吭声。
建文帝心中不忍:“瑾儿还小,你对她怎么这般严苛以后隔五日就让她休息一日,进宫来陪一陪朕和你母后。”
便连俞皇后,也张口附和:“你父皇说的是。瑾儿才四岁,便是读书开蒙,也无需这般严厉。让她五日休沐一回。”
昌平公主挑了挑眉,淡淡道:“我幼时读书的时候,母后可不是这么说的。”
俞皇后:“”
俞皇后被噎了一回,倒也不恼,不无自嘲地笑道:“母后现在老了,心肠也软了。哪里舍得瑾儿受这等苦。”
“玉不琢不成器”昌平公主不以为意地应道:“这是我幼时母后常说的话。女儿一直牢记于心。”
“我是瑾儿的亲娘,岂有不疼她之理。只是,越是心疼,越要对她严格教导。这才是真正的疼爱她”
昌平公主侃侃而谈,俞皇后无奈地笑了一笑:“罢了罢了你说的有理,我不多嘴便是了。”
建文帝却道:“儿子需严格教导,女儿宽松骄纵些也无妨。日后长大了,想挑什么样的夫婿都可以。又不需才名做嫁妆,学得这般辛苦又是何必。”
对小郡主的疼爱溢于言表。
俞皇后笑容却淡了一淡。
世人皆重子嗣,皇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