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做项羽 分节阅读 115(1 / 2)
d是分封这种事怎么可能分的公平呢谁都想要好土地,谁都想要大地盘,根本就没法公平,谁来分都会得罪一部分人。
“可如果不分封天下,又如何对得起功臣呢并非每个功臣都像番君一样德行高尚啊,而且有的人看似德行高尚,但实则未必,有的人看似德行不佳,但是本心不坏。
灭秦之后如果没有封赏,还要他们把自己的领地交出来归于一统,换做你会如何应对
诸如陈余、臧荼之辈该当如何还有那些没有加入联军打算坐享其成的田荣、韩广之流,又会作何反应
若是没得到封赏的诸侯抱团反击,刚刚一统的天下不就再次分崩离析了吗
就算可以把这些人武力镇压,然后留下德行高尚的诸侯,但谁能保证这些人的下一代继承者德行同样高尚
番君,就拿咱们现在来说,联军之中这些人如无意外必定都是功臣,该封谁不该封谁呢又如何确保分封之后天下安定呢”
项羽绝对吴芮的方法有些想当然了,即便是他这个通晓历史的现代人也不敢说能确定每个诸侯的真心,第二代就更不用说了。
吴芮笑了笑,“这个问题就要留给总上将军你了,他日灭秦之后,想必这分封天下的权利会落在你手中啊。其实,除了刚才说的方法之外,我还有一计可安天下,却不能说,只能是总上将军自己去领悟了。”
项羽心说这吴芮还藏了一手,便也同样笑了笑,“不说便不说吧,其实,曾经有人教我一法,必定可安天下,但我却不会去用。不过,虽然我不会用,但是说一说却是无妨,番君可想听听”
“愿闻其详。”吴芮正色道。
“先许诺封王和各种好处,灭掉所有对手一统天下后,再编织罪名将诸侯王中实力最强的人贬为侯收其兵权,成功之后冠以谋反之名将其诛杀,让天下人都信服此人该杀,然后以此法一个接一个的将有功之臣尽数诛灭。
若是剩余的诸侯看透了真相起兵谋反,正好顺势以武力镇压,自此天下再无功臣诸侯王,此后便可对百姓施以仁政,天下安定。”
项羽说话的语气就好像是在讲故事一般,但是听在吴芮的耳中就宛若惊雷一般,因为这个办法虽然恬不知耻,效果却是和他心中所藏的办法有些类似,甚至更加高明一些。
吴芮之计就是在一统天下后分封诸侯之时,把一些好战的诸侯王分配到土地贫瘠的地方,国力不足便难以有所作为,若其心有不甘起兵反叛,则联合其余诸侯王的力量予以剿灭。
当诸侯王的力量削弱到一定程度时,便可光明正大收取他们的兵权,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自此天下太平。
这是他心中唯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但他自己也极有可能是一统天下之后功臣诸侯王中的一员,他也怕自己没有兵权之后任人鱼肉,所以他不能说,至少在确定项羽心意之前不能说。
但现在说不说都无所谓了,因为项羽所得之法比他的更加有效更加迅速更加简单。
“此计确实有效,但若是真以此毒计行事,上将军就不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戳你的脊梁骨吗再说此计提前泄露就无用了啊,你又为何要将此事告诉我呢”吴芮觉得自己还够不上项羽的心腹之人,那项羽的做法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第218章:功高盖主
残害功臣,巩固天下。
当年周武王就是想用这种办法都用不了,因为诸侯王太多了,数百个诸侯王如何杀得过来再怎么编织罪名逐个击破,杀到一半的时候余者皆反,依旧足以撼动天下,倒不如当个名义上的天下之主。
但如今则不同,各方势力往多了说也就二十左右,拉拢半数灭掉另外一半,最后剩下的势力绝对超不过十个,其中能构成威胁的就更少了,如果从最强的开始收拾,就算余下诸侯王就算反应过来也没用了。
至于世人的看法,重要吗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一切不利于自己的言论都可以轻易抹去,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想法都可以变成真相,即便有些许质疑,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千年后又有谁会去计较这些呢
历史上的刘邦空手套白狼套了一辈子,几乎凭借一张嘴忽悠了整个天下,在那个普遍注重信用和名声的年代真是无往不利。
刘邦的第一桶金实际上就是娶了吕公之女吕雉,而那个时候刘邦无权无钱也无势,混了大半辈子才是个小小的亭长,而且口碑也不太好,常常欺男霸女,吃个霸王餐啥的。
吕公一家不是沛县本地人,但昔日却是名门望族,有传言说吕公和吕不韦还是亲戚。
吕家刚搬到沛县时许多人都想来巴结,于是主持接待客人的萧何就宣布了一条规定,贺礼少于一千钱的禁止入堂。也就是说没有一千钱的贺礼,连和吕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甚至可能连面都见不到。
很多人都没那么多钱,就算有大概也舍不得。
但就在这个时候,堂外的刘邦却是大喊一声,我出贺钱一万
明明出一千就能入堂,刘邦竟然说要出一万,那可是十倍啊,太能吹了。
尽管当地人知道刘邦穷的叮当响,但是大家对这个无赖还是有些忌惮的,拆穿他的后果可能很严重,所以就一个质疑的声音都没有。
吕公初来乍到哪里知道刘邦是个混混,于是乎就亲自出门迎接,把刘邦当成贵宾,又看刘邦长得不错,就把吕雉许配给刘邦了。
刘邦成了吕公的女婿,身份立刻不同,再加上他能忽悠口才好,很快结交了一大批能人,为他起兵反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或许吕公出门迎接刘邦之时,很多人都会在心中暗笑吕公被骗,暗骂刘邦不要脸,希望刘邦进堂之后被人拆穿灰溜溜的出来。
但是当刘邦成为沛公之后,昔日被一千钱挡在外面的那些人再提及此事,又有谁会去嘲笑吕公,大骂刘邦呢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是刘邦活了大半辈子领悟出来的道理,再辅以他的口才和没脸没皮的态度,终究成为了天下之主。
讲真,刘邦是一个内心毫无弱点的人,什么友情,亲情,人情,通通都影响不了他,道德和承诺就更不必说,他只会考虑怎么做更有利于自己。
历史上的霸王项羽能遇到刘邦这样的对手也是够倒霉的,项羽若是许诺一件事,那肯定得是他能办到的才行,但是刘邦就可以信口雌黄满口答应,拼待遇谁能拼得过刘邦
关键是那些被刘邦忽悠的人还真就能信,就像当初的吕公一样,半点没怀疑,直接把女儿嫁给一个流氓了。
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吕公选对了女婿,但其中的运气占了很大成分,看面相就觉得此人不凡这种鬼话放在现代谁能信
各路诸侯效仿吕公无疑是注定了悲剧,毕竟他们不是真的嫁女,他们只是在拿自己的未来去赌刘邦口中那数之不尽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