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分节阅读 85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分节阅读 8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范文程又主动提议道。

“先生可有把握”皇太极有些意外,没想到范文程竟然还有如此魄力,想要力挽狂澜。

“哪怕只有一成把握,微臣也要试一试。“头号谋士范文程也有点虚。但是这真的是孤注一掷了,失去了蒙古部落的支持,没有了战马,连最大的优势都丧失的话,面对楚云的线列步兵加火炮的组合,八旗的重装步兵只能成为活靶子。

“好,朕让人陪你前去,另外带上万两白银,向莽古斯进献,表示我们大金的诚意。如果他们蒙古部落帮助我们打败复辽军,以后朕可让他们蒙古部落自成一国,将大草原全权交给他们,不在干涉他们的事务。“皇太极下了决心,咬咬牙说道。

危急存亡之秋,只能放弃一些东西,让蒙古独立成国了。

“陛下不可啊“其他大臣的八旗将官听说皇太极要承认蒙古部落独立,并使蒙古部落成为与后金国等地位的王国,不由着急。

“难道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皇太极眼光扫视众人。

被皇太极这么一反问,这些大臣们又纷纷垂下眼帘,低头不语。

“陛下英明。”范文程却知道皇太极权宜之计是稳妥的,至少让他有了去与蒙古部落谈判的资本。

就在范文程起身前去辽河套上的科尔沁部落谈判的时候,第五步兵旅、第六步兵旅的两支新部队来到辽东城北部的前线附近驻扎。这两只新部队大多数是只经历过操练和演习的新兵蛋子,还需要经历实战。不过又不能直接参与大规模的会战,楚云怕新部队会承受不住战争的血腥而崩溃。

因此楚云下令让第五步兵旅和第六步兵旅在前线主动出击,袭击前线附近的金兵堡垒以及部队。一旦惹来了八旗主力,就由原先就驻扎在前线的第三步兵旅、第四步兵旅、炮兵旅三支部队协防,让八旗部队知难而退。

这种大大小小规模的袭击就被楚云当成是一种实战形式,而且计入军功。这样的命令让第五步兵旅、第六步兵旅急于立功的青年军官的心思活络起来,整天在琢磨着八旗军队的驻地在哪里,是否有落单的小队或者干脆去包围和袭击牛录级别的八旗部队

于是乎,辽东城与建州的之间的边境的摩擦开始逐渐升级,战报如同雪片一样传向双方长官手上。坐镇前线的卡尔大公收到学员们的战报,有惊有喜,都不知觉为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们捏一把冷汗。

身为八旗高层的贝勒们可就没有那么惊喜了,他们只有惊没有喜。复辽军在前线的袭击让他们压力倍增,谁知道这种小规模的擦枪走火什么时候会引发成为大规模的会战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楚云,却又不急着发动决战。前线的小规模冲突是他安排作为实战的一种手段,让年轻的军官们被战争洗礼。在决战前,他还等着农忙季节的结束,以及鞍山铁矿的开发,顺便做一些部署

第一百八十五章 平地建立鞍山城

鞍山、本溪这一带可以说是辽东地区铁矿石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辽东的招商会上,楚云召集了一大群远东贸易公司的商人一同建设新的城池鞍山城,这是一座建立在资源上的城池。当然,铁矿的开发权被楚云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商人们主要是承包新城池的配套设施以及基建工作。

由于鞍山城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开发铁矿,这里注定了成为一座工业城,并不太适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地发展。所以大量的新工厂在这里设立起来,主要是采矿场、冶炼厂、机床厂等,楚云甚至让军械局在这里生产火器。就地生产铁器和火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在辽南铁路大动脉未建设起来之前,如果要直接运铁矿石的话,太不明智了

楚云带着一群人巡视鞍山城。鞍山城就在辽东城南部,对于复辽军的重要性非常,以后生产各种铁器火炮还要仰仗这里的资源。

领着楚云等人巡视鞍山城的是当初领导铁山采矿工人起义的李光冬。当时楚云的势力还不大,李光冬带领采矿工来投靠,一直受到楚云的重用。李光冬投靠楚云以后在铁山成为的管理者之一。现在又被楚云派来鞍山城,带领新的工人开发这儿的铁矿。

“鞍山附近有铁石山、西鞍山、东鞍山、大孤山、关门山、小岭子、弓长岭等十余座矿山,从辽代开始就有人在这里挖矿。大人,您看,这里的外形极像是马鞍,所以才有了鞍山的说话,在西边的为西鞍山,东边的则为东鞍山。”李光冬向楚云介绍道。

楚云一看,确实如此。鞍山可谓是上天赐予辽东最好的财富,想想这里几十亿吨的铁矿,估计光是开发靠近地表的一层铁矿,就已经够复辽军用许久了。即使是以前那个时代的十九世纪的大不列颠帝国,一年的年产量也就是百万吨而已。

目前的西鞍山附近,已经有采矿场在运作,而冶炼厂里建起了冶铁的高炉,烟囱中冒着黑烟。

“炼铁主要是往高炉中添入铁矿石、焦炭、熔剂、空气,鼓风机可以有效让里面的化学反应更加充分。“除了李光冬,同行的还有之前楚云召唤过来的一些冶金专家和化学家。

其实天朝在冶金领域早就有类似的想法和实践,只是始终没有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和背后的化学原理,更多的只是靠铁匠的口耳相传而已。

高炉炼铁楚云还是知道的,一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在用,所不同的是熔剂、鼓风机等配套的技术升级了。不过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楚云是想不起来了,有些愧对以前的老师。

“对对对,就是那个叫做什么石灰石的熔剂,可以让我们的生铁质量提高,科学院的人正在研究不同的熔剂。“李光冬也开始对冶金化学有些了解。

“嗯,你们冶炼厂做的不错。”楚云又转头对同样随来的铁路工程师说道,“鞍山以后会成为超越铁山后最大的铁矿产地,你们要将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铁路据点,将铁矿和铁器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

“我们会在接下来两三个月勘察全线,向大人呈上详细的铁路规划图。”詹天佑和史蒂芬森说道。

“大人请往这边走,我们军械局有一个工厂在这里生产火炮和弹药,生产好以后便可以直接运往前线,不用经过复州、盖州长途跋涉运过来。”军械局的人也积极向楚云炫耀自己的功绩。

“我们采矿场在这里的工人已有三千户,主要安排在棚户区。不过最近我们开始建设砖瓦房,只要在我们采矿场工作满三年,便可以用低价要购买砖瓦房。”李光冬说道。

有经济头脑啊,用砖瓦房拉拢工人,三年后还能回一点本。楚云对李光冬有些侧目。看来随着辽南地区商业氛围逐渐开放起来,大家的脑子都开始变得灵活。

采矿场是楚云掌控的,采矿场的收益自然也是楚云的,因此处于楚云对于采矿场的收益比较关心。

在新成立的鞍山城逛了一圈,楚云看到经过一个冬天发展的鞍山矿场已经初具规模,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城池。

辽东城、金州城、复州城、盖州城、海州城是地区性的城池,而大连港是外贸城池,鞍山城则是工业城池,再用一条铁路将它们连接起来,这就是目前楚云最想做的事情。当铁路连同内陆,港口通向四海的时候,辽南、辽东将稳如磐石,不畏惧任何的封锁。

鞍山城如火如荼地建设之际,辽南、辽东的农民也在忙碌地在自己承包的农田上播种插秧苗,免得错过了这个农忙的季节。

当春回大地后,苍茫的辽河套草原上野草转青,焕发着生机。对于在这片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蒙古部落来说,这是长生天的眷顾,让他们又重新恢复了生机。至于下一个寒冬,等到那个时候再说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