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454(1 / 2)
d脸憨厚笑容的民夫们说起自己平日里和冬天旺季的收入之后,几名儒生又震惊了,然后便跳着脚大骂,怒斥世道不公,他们这些人满腹经纶,却只能依靠帮人写文书赚点小钱,而目不识丁、依靠卖体力过活的民夫们居然挣得比他们还多。
听了这个故事,刘备不禁笑着摇了摇头,“真是可笑。”
享受着他人辛劳的汗水,还要展现自己那廉价的同情,在被现实打脸之后,最终还是撕下了虚伪的面具,这种人真是什么时候都有。
“兄长应该当面斥责回去才对。”刘理也皱起了眉头。
“我在荆南几年,总结出了这么个道理,苍蝇蚊子是打不完的,但冬天一到,它们也就自己死了。”刘永说道。
“人可不是只能活几个月的苍蝇蚊子。”刘理反驳道。
“可他们的冬天也快到了。”刘永笑了笑,“读书人没几个是真心想研究学问,绝大部分都是冲着功名去的,如今朝廷科举取士不考儒学,还会有多少人愿意投身到那些大儒门下,把光阴虚度在寻章问句上”
“老大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刘备呵呵笑道“可为父也老了,等你当了天子,还能不能压服住天下,让他们翻腾不起来呢”
“父皇正是春秋鼎盛之时,怎么说这不吉利的话了”刘永和刘理齐齐嗔怪起来。
刘备是个平民出身的天子,身体里又是后世人的灵魂,为人处世,乃至于对待亲情、友情,都和那些传统的、继承祖辈余荫的皇帝截然不同。而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也不像后世宫斗戏那样冷漠无情,在这个权倾天下的家庭中,亲情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刘永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太子,继承皇位天经地义,从小就被刘备按照接班人的标准亲自培养,他自己也从不忌讳这方面的话题;至于刘理,一方面是真的喜爱学术,另一方面也是早早就清楚自己的位置,压根就没有争抢的心思。
正因为这种家风和心态,当刘备说出那番话后,书房中并没有出现“太子大惊,匍匐在地,涕泪交加表示忠诚”的戏码,反倒责怪起父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种事情说不准的,谁都想着长命百岁,可谁都能长命百岁呢”刘备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换了一个话题,“老大,你说说,朕把天下儒生弄来洛阳,又建了这么一个讲经堂,还用各种手段让他们长住,是为了什么”
一听父亲自称朕,刘永知道这就是要说正事了,立即坐正身体,正色答道“依儿臣看来,父皇此举是调虎离山,控制地方舆论,方便各地官府办官学,断了儒家的根基。”
“难道朕就不怕他们来到京城,反而把这天下腹心给彻底攻陷了”刘备继续问道。
刘理也插了一嘴,“明年开春,朝廷还会拨专款,在讲经堂附近兴建藏经阁一座,收录各家之言于其中。”
“帮他们建个藏经阁”刘永沉吟片刻,“父皇素来不喜儒学,也不让我兄弟几人去学,现在却转了性子,这是怎么一回事”
第一百一十四章 要与时俱进啊
“为父那时候也不过三十岁出头,整天为如何解决几百万人的衣食住行,如何平定天下,还天下一个太平而奔忙,把很多问题都想得简单了。”刘备轻叹一声说道“曾几何时,为父以为这天下如此崩乱,儒家要负很大的责任,甚至想过彻底断了儒家的根脉,但过了这么多年,为父才慢慢发现,自己年轻时的想法太偏激了。”
刘永和刘理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
“早在儒家兴盛,甚至成为官学之前,天下难道就没有昏君奸臣,没有结党营私,没有腐败、没有兼并”刘备问道。
“显然是有的。”刘永答道“把责任全部推在一家之学,确实偏颇了。”
“再来说说董仲舒,他一介儒生,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单凭他自己,有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吗”刘备继续问道。
刘理是搞学问的,对这些历史很了解,此时也接过了话头,“孝武皇帝和之后的几人天子喜欢,而且需要,所以才接纳了董仲舒的学说,并将其发扬光大。”
“说对喽,归根结底,儒家能兴盛,是因为当时的上位者喜欢,如今为父不喜欢,又该如何是好,简简单单地再罢黜儒家吗”刘备问道。
“那自然是不行,儒学已经当了三百多年的官学,天下读书人有哪个敢说自己没有受到儒学的熏陶和影响,骤然动手,而且是用官府的力量去对付一家学派,不仅失了身份,还会激起民间的反对。”刘永斩钉截铁的否定道“父皇还是应该按部就班地培养新学,推行科举,逐步减弱儒家的影响,四五十年后,这门学派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儿臣倒觉得父皇并没有让这门学说消亡的念头,如果是那样,何必引得天下名儒齐聚洛阳,又专门弄出个讲经堂和藏经阁呢”刘理反驳道。
刘备站起身来,背负双手,缓缓在御书房中踱起了步子。
半晌之后,他才再度开口,悠悠说道“为父这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想让国家昌盛,民众富强,在战乱时期,自然是要竭尽所能地恢复生产,发展生产,重心偏向于工农军政。可是马背上得了天下,总不能继续在马背上治天下吧要让国家继续前进,让这数千万民众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光有疆域上的统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思想上一致。”
“父皇还是希望确立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学派,又看中了儒家”刘永皱起眉头问道。
“如今流传于世的著作之中,儒家经典占了绝大多数,而且数百年来香火不绝,名家辈出,群众基础很好,民众也能接受,最关键的是,孔夫子的绝大多数思想都是好的,只是后世人把经给念歪了。”刘备微笑道“别人歪得,为父自然也歪得,但如何借儒学这个壳子,整理归纳出一套适合当今世道,而且能劝人向善,引着民众前进的思想,还需要更多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
父子三人对坐畅谈,直到夜色已深,张宁亲自来劝,他们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一场密谈。
没过几天,讲经堂便迎来了贵客,当朝太子刘永和二皇子刘理联袂造访,旁听了古文派大佬管宁与对手的辩论,并在会后宴请列席的诸多大儒,请教了不少问题。
这一下,不论是今文派还是古文派,所有的儒家门人们都激动了。
储君对儒家感兴趣
当初儒家奄奄一息,几乎成了案板上的咸鱼,后来是如何翻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