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大汉昭烈帝 > 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406

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40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时候她才真正地正视起对面那个女人,那个以往被她看成是倚仗着美貌,得到曹操青睐的低贱女人。

一桩几乎被遗忘的往事也浮上了她的脑海。

那是在十年前,董卓进京,把持朝政,意图用高官厚禄拉拢曹操,但曹操不为所动,带了几名心腹,变装化名潜逃出京,回到故乡招兵买马,由于事出紧急,他的家小和其他门客就被留在了洛阳。

当时董卓的注意力都用于安抚朝廷,拉拢世家豪强,区区一个曹操跑了也就跑了,也没心情收拾曹操的家人。

然而,曹操离开后不久,袁术上门,宣称曹操已经死在了外地,全府上下人心惶惶,门客们也都打起了各自离去的心思。

危急关头,刚刚生下曹彰不久的卞氏不顾内外有别,毅然接手了府中所有事务,并对那些闹着要离开的门客讲道:“曹公的生死不能因为几句流言而断定,诸君今日听到死讯而离去,假如日后曹公安然归来,诸君又有何面目见他,有何面目见天下人”

正是卞氏这一番话,安抚了惶惶不安的众人,此后众人齐心协力,分头潜逃出洛阳,到陈留与曹操汇合,从此曹操对卞氏愈加喜爱。

丁夫人那个时候在谯县老家,并没有经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之后听曹操转述也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自家丈夫的溢美之言,可是如今,在曹家内外交困的时刻,听了卞氏的分析,她突然意识到,这个一直被自己瞧不起、做事低调谨慎的女人,真的是有头脑的。

不是只会用美貌讨男人欢心的妖艳贱货。

“可是夫君被奸贼吕布所害,昂儿和安民也都死在军中,此等血海深仇在,孩儿们又怎能与仇人同朝为臣”丁夫人其实已经被卞夫人说动了,但她一想起亡夫和视若己出的养子曹昂,泪水马上又夺眶而出。

曹操的原配刘夫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留下仍在襁褓中的一儿一女,从那时起,丁夫人就当起了两个孩子的母亲,说句心里话,就是曹操去世,都比不上曹昂死讯带给她的悲痛。

丈夫为了理想,多年来四处奔波,无数次险死还生,作为战士的妻子,对于这一天其实早已做足了心理准备。

可是曹昂才刚满二十岁,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自己还在到处张罗着给他娶亲呢,这孩子就突然没了,怎能不让人悲痛欲绝

“请夫人想想,吕伯奢、边让、张孟卓,还有数十万徐州人,他们有没有家人亲朋且不说沙场上刀剑无眼,生死各有天命,若是人人怀有不共戴天之心,誓要报仇雪恨,我们想要得到保全,也必须早早依附于朝廷的羽翼之下。”卞夫人坐到丁夫人身边,一边宽慰她,一边继续劝谏道。

这一串名字列出来,瞬间打消了丁夫人心中最后一丝不甘。

你家丈夫杀了多少人

且不说张邈是起兵与曹操作战,兵败身死,这种生死之敌杀了也就杀了,那边让不过是大放厥词侮辱曹操,结果也被杀了三族。

就算边让是骂了曹操,杀他也算是有借口,那吕伯奢呢人家好心好意,对逃亡而来的曹操以礼相待,结果曹操觉得对方太过殷勤,必然不安好心,于是连夜杀人跑路,说起来是人干的事

退一万步来说,当时曹操正在逃亡,心中惶恐,杀人也算他被逼无奈,可是徐州数十万被无辜杀害的民众呢他们跟曹操可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只是居住在徐州,便遭遇了杀身之祸。

曹操的命是命,别人的命就不是了

曹家人耿耿于怀地要报仇,别人就不能报仇

“罢了,罢了”丁夫人再不坚持,无力地垂下了双肩,“让人去把子孝、妙才和文若先生请到府上吧。”

第十三章 四方云动

章武元年,故兖州牧曹操的印绶被送归朝廷,与印绶一同进京的,还有曹操的遗孀丁氏、卞氏,以及几个子女。

曹操的族弟曹洪、养子曹真,则是带着军中为数不多的骑兵沿途护送。

此时距离曹操身故已有半年时间,他的实力也分崩离析,但以曹仁、夏侯渊为首的谯县集团仍然团结一致,掌握着强有力的军队。

数月以来,围绕着这一支军队和曹家、夏侯家的最终归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思,如今他们的大动作,彻底宣告了兖州官方势力的倒向。

“曹公家小全部入京为质,就连曹子廉和曹子丹也入京了,真是下血本啊。”

“曹家表现得诚意十足,洛阳那位应该会念着这些年的情分,给他们个好归宿吧。”

“我们也要赶快表态了,一旦被曹子丹在洛阳谈妥了具体事宜,兖州的献土之功就归他们了。”

“这东西本来就不是我们能抢的,兖州牧的位置上坐的不是你,不是我,不是在座各位,而是曹公;掌握军队的不是你,不是我,不是在座各位,而是曹公的族人,把这一条想清楚。”

“当务之急,还是把各自族中出类拔萃的年轻子弟送去洛阳,曹家都带头了,我们也不应该有什么顾虑。”

“没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一直都是堂堂正正的大汉子民,天子开办御学堂,我们也有份。”

于是,兖州本地世家豪强也不甘落后,火速聚集了一批少年,浩浩荡荡地追着曹家人的脚步赶往洛阳。

兖州西部和司隶地界被刘备纳入治下已有两年,称得上是政通人和,也逐渐恢复了盛世中的繁荣景象,再加上这一次的大事件,一路之上车水马龙,时不时就有某个家族的车队从岔路汇聚到官道,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某处驿站,几名相识的世家子弟正在进行着毫无营养的寒暄,忽然,几辆马车远远驶来,缓缓停在驿站之外,从为首的马车走下一位中年人,随意地四下看了看,仿佛是嫌弃环境不好,稍作停留便回到车中,让车队继续前行了。

但就是这短暂的停留,就让一些人注意到了。

“那是荀家的人”

“荀公达,曹公生前最为倚重的军师,想不到他也要去洛阳。”

“应该和我们一样,是带着族中子弟去入学的吧”

“还要投石问路,试探朝廷对荀家和颍川人的态度,毕竟这帮家伙要么助袁、要么投曹,在朝廷那里可是没落下什么好名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