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大汉昭烈帝 > 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285

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28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功了。

百姓们手里有了钱,在满足了吃饱肚子这个最基本的生存目标之后,又开始追求更高等的生活方式。

商户们手中有了钱,在满足了衣食住行之外,把多余的金钱用来进货;工坊主们拿到大量货款之后,又通过缴税和发放工钱,使金钱重新回流到普通民众手中。

就这样,刘备用金钱开道,只是那么轻轻一推,整个幽州就开始缓缓转动起来,并且越转越快,越转越平稳,加上官府的严密监控和适时干预,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除了幽州本土,刘备还利用幽州、冀州、辽东和韩州的不同经济需求进行引导,使各地的经济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联系越来越紧密,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商船和马车穿行在一条条商路上,将货物和金钱运往不同的地区。

谁能想到,这一切的开始,仅仅是刘备那用力一推。

“金钱是天下的润滑剂啊。”张焕抚摸着光滑细腻的金锭表面,动作轻柔得像是抚摸自家婆娘,金黄色的光芒映入眼帘,令人有些迷醉,“葛先生,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进一步增加金银产量眼下的速度还是太慢了,刚才路过的时候明明还有那么多的矿石堆着。”

“再快就要死人,死很多人”葛玄眉头骤然一挑,声音也变得高亢了许多。

“死多少我给你补多少”张焕也来了火气,啪的一声合上箱盖,瞪着葛玄说道:“我手里有二十多万马韩俘虏,足够死几十年了,马韩人死光了我就去倭国抓人,倭国人死光了我就去草原上抓人,有什么可担心的”

葛玄浑身一震,难以置信地怒斥道:“阁下身为大汉官员,理当以身作则引人向善,怎能说出如此丧心病狂的话来”

“正因为我是大汉官员,考虑问题才要从大汉的角度来想。”张焕针锋相对地反驳道:“华夏先民流了多少血汗,付出了多少生命,才让我们拥有万里如画江山,如今终于有了不用汉人流血送命就能得好处的机会,谁让机会溜走,谁就是罪人”

两人激烈的争吵惊动了沉醉于金银的其他人,王烈连忙赶过来做起了和事佬,希望这两个脸红脖子粗的家伙平静下来。

谁曾想张焕手臂一甩,把身强力壮的王烈都推了个趔趄,继续直着脖子吼叫道:“大汉建国四百年,直到社稷倾覆、山河破碎之时才出了个刘玄德,我们才第一次平定三韩,踏足倭国,才有机会获得这堆积如山的金银来滋补国民,如果我们败了、死了,谁能保证,汉人还能雄据在异族之上,谁能保证倭国出不了个冒顿,出不了个檀石槐”

众人如遭雷击,僵在那里哑口无言,而张焕的声音依然回荡在这间空荡荡的屋子里。

“趁我们强大,趁我们活着,给子孙后代争取更多的本钱,让汉人不用吃自己人的血肉就能活下去、活得好,这就是我的毕生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死多少异族我根本就不在乎,你们只管照我说的去做,即使遗臭万年,也有我张焕顶着”

张焕咬牙切齿地说完这一番话,径自转身走了出去,只留下面面相觑的葛玄王烈等人。

他们从不知道,张焕居然还有如此暴烈的一面。

第六十二章 听他的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

釜山城中,一处清幽别致的小院中,葛玄垂头丧气地说道。

在他对面,左慈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品味着杯中香茗,脸上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笑意。

“怪不得那位张都督连口饭都没吃,就气呼呼地巡视起了周边防务。”听完了葛玄的讲述,左慈顺手放下造型简朴的木杯,盯着这位好友轻声笑道:“那你认为他说的对不对”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葛玄脖子一梗,硬邦邦地说道。

这句话出自道教始祖老子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意思是说,持有太多财物乃至于溢出仓库,不如适可而止。

葛玄搬出先贤的言论,表达的态度也是很明确的:他归根到底还是把自己看成一个追求世间真理的求道者,冶炼各种矿石,探索未知世界是他的兴趣,至于那一箱箱金银,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而已。

在他看来,获得了这么多的财富,对于张焕甚至是刘备来说,应该心满意足了。

左慈失笑着摇了摇头,“我来问你,那位张子元,可是贪图享乐,恋栈富贵之人”

“不是。”葛玄干脆地答道:“此人在韩州位高权重,可谓一言九鼎,却从未有滥施权柄之举,勤政爱民,韩州百万民众无不视之为再生父母,听说他衣食住行一如常人,俸禄除了养家之外,大多都用来兴建学堂和医馆了。”

“听其言,观其行,此人可谓贤乎”左慈继续问道。

葛玄毫不犹豫地点头,“当之无愧的贤人,天下官员的楷模。”

喜欢做事、擅长做事,光凭这两条,张焕就已经比那些整天呼朋唤友、高谈阔论、摆出一副名士做派,却对苍生无一点用处的庸官强上百倍。

仗义疏财、宣扬教化,凭着这两条,张焕又把那些利用权势大肆敛财、把民脂民膏变成自家私物的贪官强了百倍。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天下官员都能达到张焕的七八成水平、七八成道德水准,世道就绝不会沦落成如今这幅模样。

“那你觉得,张子元不惜背负人屠的骂名也要这样做,他是为了什么”左慈目光炯炯,再次开口问道。

“或许真是如他所说,为了大汉社稷,天下苍生”葛玄有些不敢肯定地说道:“可是治国之道在于德化,岂是获取一些金银财物就能行的”

左慈收起笑容,缓缓摇了摇头,“孝先,你我乃是修道之人,从未接触过国家大事,又岂能根据书中的只言片语,来判断施政之人、尤其是一位贤人的对错”

葛玄素来敬佩左慈这个亦师亦友的前辈,此时被他当面反驳,非但没有半点恼火之意,并且在细细思索之后恍然大悟,对左慈纳头便拜,“元放兄言之有理,是我过于倨傲了。”

“那张子元和刘使君是一路人,心志坚硬如铁,不会被其他人动摇,他既然要求我们加快冶炼,那就依着吩咐去做吧。”左慈淡淡地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