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大汉昭烈帝 > 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260

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2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衡汉军精锐骑兵的。

但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仅仅百年以后,再次崛起于北方大地的五大胡族就拥有了数量不少的重装骑兵,其中鲜卑慕容一族的绝代名将慕容恪,在面对武悼天王冉闵的一系列战争中,就出动了由五千名重骑兵组成的铁甲连环马部队。

在之后的南北朝对峙,甚至延续到四百年后的隋唐时期,北方政权的重装铁骑,都始终是战场上的绝对统治力量,拥有扭转战局的恐怖实力,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战力就是玄甲骑兵,后来唐军赖以横扫西域诸国,将兵锋推至中西亚地区的,也是他们天下无敌的重骑兵部队。

在刘备看来,至少在一千年内,华夏民族最大的威胁都会出现在北方,都会来自于游牧民族,为了保证汉人在军事方面的优势地位,他们必须把骑兵这个兵种研究透彻,不光自己要拥有数量庞大、战力强大的骑兵部队,还要寻找出针对各种骑兵的战术、装备,从而形成反制。

这也就是他不惜血本建立基地,培育各种战马,并不断推陈出新,将各种武器装备用于护乌桓校尉部,并让每一名将士读书识字,列举对每一种新式装备的见解和评判,然后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知识的原因。

“光是训练和试验可不够啊,不经历真刀实枪的战斗,永远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太史慈曾经与刘备彻夜长谈过许多次,知道刘备对自己这支部队的期许,但以他看来,战法是否得当,装备是否适用,还是要在实战中检验。

“放心,少不了你们的机会。”刘备微笑着安慰道:“关中、凉州、中原,那些地方都是骑兵驰骋的好地方。”

太史慈点了点头,又把思路转到了此行的任务上,按照之前的计划,他要带领十几名精干的将士乔装成商队护卫,在东莱乃至于北海、临淄一带打探情报,了解青州刺史臧洪的兵力部署以及近期动向。

说难不难,说简单吧,倒也不是那么简单。

“青州无险可守,就算被我们占了,也需要驻扎大量军队,否则很容易再被其他人夺去。”趴在栏杆上看了一阵江景,太史慈直起身子,有些担忧地对刘备说道。

“无险可守的意思不光是别人打我们容易,反过来想想,只要有兵力优势,我们进攻其他势力也很容易,不是吗”刘备不以为然地反驳起来。

太史慈想想也对,从幽州、冀州,再到南边的豫兖青徐四州,相互之间除了有黄河和淮河两条大河阻碍,其他地方几乎是一片坦途,对于任何一方诸侯来说,只要积蓄起兵力优势,很容易一鼓作气,击败对手,建立起规模庞大的疆域。

更重要的是,如果青州落入刘备手中,他们就可以从东南方向威胁冀州,让袁绍苦心经营的北部防线彻底失去作用,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我们能出动多少人马”太史慈继续问道。

“目前还不确定,我的想法,是兵分三路发起进攻,让臧洪分身乏术。”刘备自信地答道。

第一路是从北面进攻,黄忠在河间、审配高览在渤海,这个方向上的部队面对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荀谌,只要操作得当,很容易抽调出绝大多数兵力,从青州北部的平原郡发起进攻,利用渤海郡强大的内河航运实力渡过黄河,威胁青州的核心城市临淄。

第二路是从海上,辽东作为刘备起家的地方,为了保卫规模庞大的煤铁工业,震慑燕山北面的辽东鲜卑,他特意留了徐荣这员老将在辽东驻守,始终保有一支数量超过万人,以弓箭手为主的精锐部队,凭借辽东的海运优势,轻而易举就可以运送数千人从东莱登陆,从东面进攻青州。

最后一路,则是徐州的部队。

“翼德手里有八千精锐,臧霸在琅琊一带也有数千人马,我这次前去徐州,就是要将臧霸孙观等人纳入麾下,与翼德合兵一处,从南面发起进攻。”刘备五指摊开,然后紧紧一攥,“臧洪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绝对无法抵挡。”

太史慈沉吟片刻,“前两路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徐州刺史陶谦颇有野心,对糜家投靠我方更是耿耿于怀,若是翼德全力北上,却被陶谦趁虚攻打东海,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就是我要去徐州的另一个原因了。”刘备得意地笑了起来。

第九章 渔业可持续发展

到了沽水港,刘备与太史慈告别,各自换乘开往不同方向的海船,一路朝东、一路朝南,缓缓驶去。

太史慈的任务是前往青州沿海打探情报,而刘备要做的,则是视察久违的辽东沓县,然后转到向南,再去徐州。

至于襄平那边,之前已经有人携带公文前去,让徐荣早做准备了,不需要刘备特意再绕路跑一趟。

“老大,你已经有几年时间没来辽东了。”看着碧蓝无垠,波平浪静的海面,闻着空气中淡淡的咸腥气,裴元绍只觉得心情舒畅,对刘备大声笑道。

刘备笑着点了点头,自从他率军渡海,在右北平一带截击丘力居,救援公孙瓒开始,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辽东这片赖以起家的土地,回想起当年创业时期的筚路蓝缕,他不禁有些唏嘘。

十年光阴,只在弹指一挥间,往昔的岁月,却仿佛就在昨日。

如今渤海上的渔船和渡船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大多装有脚踏明轮,远远望去,就像是在船尾拖了条白色的长尾一般,这些船只在看到刘备座船上硕大的旗号之后,也纷纷放慢船速,在擦肩而过的时候向他挥手致意,高声问好。

也不管刘备能不能听到。

一路行来,他们多次见到渔船起网的场景,沉甸甸的大网被渔民们齐心协力提出海面,无数银鳞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丰收的喜悦,不仅让渔民们脸上笑开了花,就连远远观看他们行动的刘备等人也同样感受到了快乐。

“再过一段时间,渤海沿岸就要封冻了,如今是最后的捕鱼时节,忙完这一阵,他们就能呆在家中,过上两个月的安逸日子。”这艘航船的船长原本也是渔民出身,给刘备等人讲解起来的时候可谓头头是道,对各种海鱼的种类更是如数家珍。

“是啊,辛劳一年,能够歇息几个月,也是好的。”刘备随声附和道。

船长叹了一口气,“只是渔船太多,这一两年来的渔获普遍体格小了,过去的渔网网眼大,还能有很不错的收成,如今网眼越来越小,才能勉强与往年持平。使君,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刘备沉默不语。

以往海船数量少、质量差,渤海等地的生态几乎没有遭到破坏,各种鱼类只是遵循着大自然的食物链,自然不缺少大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