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152(1 / 2)
d此两肋插刀的至交好友。
几年之后,冀州一带安宁下来,牵招便又随着家人回到故乡,从此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只是通过零星的书信往来,黄巾之乱爆发之后,更是就没了音讯,但是在刘备心中,一直是挂念着这个童年好友。
“子经,你这些年去了哪里,怎么一点消息都没了”刘备好容易平复心情,这才想起询问牵招的近况。
“此事说来话长。”牵招洒然一笑,轻声说道。
原来牵招在回到安平之后,便拜了同乡人乐隐为师,后来乐隐进京求官,在车骑将军何苗帐下担任长史,牵招与一众弟子仍然跟随他学习。
半年前何进与十常侍拼了个你死我活,何苗被何进部将吴匡所杀,乱军之中乐隐也不幸遇害,牵招拼死抢出他的尸体,并与同门史路等人用牛车载着返回故乡。
这次听说刘备要兴兵南下,讨伐国贼,牵招便告别家人前来投军,希望助童年好友一臂之力。
“你一直在洛阳,为什么没找过我”简雍听了一阵,不由得皱起眉头,瞪着牵招质问起来。
牵招一愣,“你也在洛阳”
“幽州商会,简雍,没听说过”简雍怒了,自己那两年好歹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洛阳一带无数年轻俊杰想要攀附的俊杰,居然就这样被无视了。
“那个简雍就是你”牵招大惊失色,“你不是姓耿吗”
刘备嘿嘿笑了起来,简雍则是彻底无语了。
当年三人相识相交的时候,简雍确实姓耿,但是因为幽州人的口音问题,经常把耿字说成简,还闹出过不少笑话,于是后来耿雍在外出游学的时候便索性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简。
听了简雍的解释,牵招也无语了,他这几年跟着乐隐,日子过得相当困苦,要是早知道幽州商会那个财大气粗的简雍就是自己的好友,早就过去相认了。
故友重逢乃是人生喜事,一番欢饮之后,刘备又询问了牵招的意向,得知他醉心于军旅,便当即决定,让他暂时在赵云那边当个军司马,等到熟悉军务,并且展现才能之后再做安排。
对于这个任命,牵招自然也是没什么异议,他本来就不是贪图富贵之人,否则早就回到幽州去投奔刘备了,根本不用等到今天,能够从军司马这个不高不低的职位起步,也算是合情合理。
又是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幽州大军穿越常山国和赵国,来到冀州重镇邯郸,由于赵云是常山真定人,他的部队里面也有不少人是来自冀州,一番征募之下,又有万余名没有土地,没有活路的青年人加入了幽州军。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我们的粮草恐怕支撑不下来。”看着军需簿上激增的数字,简雍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
对于粮食压力,刘备却有不同的想法,“冀州最富庶的地区就在我们前方的魏郡,韩馥作为冀州牧,他的治所邺城肯定屯有不少粮食,等我们去了那边,向他借上几万石粮食应急,事后再还也行。”
“韩馥要是不给呢”简雍反问道。
“不给就收拾他,多简单的事。”刘备笑了。
第八十五章 借粮
“粮草,粮草,都来问我要粮草”
冀州牧韩馥是个懦弱无能的性子,哪怕是像现在这样被人明目张胆地勒索,他也只能有气无力地叫喊几声。
当初袁绍在渤海郡招兵买马,就是韩馥给他供应粮草军械。
后来袁绍举起义旗起兵反董,还是韩馥给他供应粮草军械。
袁绍到了河内,与河内太守王匡合兵一处,还是整天问韩馥要粮草。
又没钱又没粮,你当的哪门子盟主,打的哪门子仗
这些话在韩馥肚子里面酝酿了好久,他却始终没有足够的勇气将其说出来,只能憋在心里,越憋越是窝火。
结果袁绍那边还没消停呢,北边又来了个刘备,这位口气更大,一张嘴就要十万石粮草,说是一个月后就派人还来,或者用幽州出产的各类货物商品抵债。
我信你个鬼
“如今袁本初要五万石粮,刘玄德要十万石粮,冀州虽然富庶,可也经不起这种讨要法,诸君可得想个法子出来。”韩馥看着站在下首的一众幕僚,只盼望这些人能够拿出个方案,把刘备和袁绍赶快弄得远远的。
让韩馥失望的是,这些幕僚们互相看了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要给粮。
“那刘玄德乃是为了国家大事而来,并且明说了是借粮,一个月后便还,以我之见,还是借给他好。”刘惠是冀州本地人,这两年也和幽州商会打过几次交道,知道对方势大财雄,不是为了区区十万石粮草就能赖账的人。
可是这话听在韩馥耳朵里就觉得特别别扭,什么叫别人是为了国家大事而来,难道你刘老先生的意思,我坐镇邺城,给袁绍提供了几个月的粮草,就不是为了国家大事
正当韩馥盯着刘惠,准备难得地发作一次脾气的时候,堂下来了一名小吏,说是兖州刺史刘岱来信。
韩馥拆开信件一看,整张脸顿时就变了颜色,身子也微微颤抖起来,众人见他越看抖得越厉害,心中大是好奇,却又不好意思发问,便纷纷向他望去。
“大祸临头,大祸临头了。”韩馥看完信件,脸色已经变得煞白,他站起身来,像是受惊的小动物一样在堂中来回转悠,口中还念念有词。
“使君,使君”刘惠作为众官之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连忙上前拉住韩馥,轻声呼唤起来。
接连喊了好几声之后,韩馥才回过神来,他定睛一看拉住自己的乃是刘惠,顿时不管不顾,大声怒骂起来,“当初都是听了你这迂腐无能之辈的话,现在惹祸了,又当如何是好”
刘惠被骂得一头雾水,连忙快步走到案桌前方拿起刘岱的来信,他这一看,才知道韩馥为什么会如此恐惧了。
“卓无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但卓死之后,当复回师讨文节。拥强兵,何凶逆,宁可得置。”
按照刘岱信中的说法,董卓死期近在眼前,但韩馥坐拥冀州强兵,粮草充足却不肯拿出来支持关东联军,简直就是助纣为虐,等到消灭董卓,这些人就会调转马头,顺手把韩馥也给讨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