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120(1 / 2)
d叶等物。
以后世的目光来看,这所谓的“茶水”就相当于扔了点碎茶叶的调味汤,再加点花椒大料就能煮肉用了,喝起来绝对没什么茶叶味,搞不好还糊一嘴茶叶沫子。
刘备堂堂一个现代人,哪喝得下这种黑暗料理,于是他通过幽州商会,在巴蜀那边专门订货,教授土人炒茶不说,还让人千里迢迢卖了许多大铁锅过去。
他的苦心没有白费,虽说商队运回来的炒茶由于种种原因,口味和品相都远不能和后世的各种名茶相比,但几乎所有喝过冲泡茶的人都赞不绝口,从此对煮茶不屑一顾。
就拿现在的糜竺和糜芳来说吧,看他们惊喜的表情,应该也是拜倒在炒茶的韵味了。
“此物必大兴于天下,敢问使君,这茶的制法可是幽州所创”糜竺有着商人的敏锐直觉,一杯茶还没喝完,他就找到了商机。
刘备笑道:“按照我的方法,茶叶采摘之后需要立即炮制,糜家愿意去巴蜀开设工坊”
这是客气的说法,潜台词是在怀疑糜家的实力能不能把手伸那么长,若是糜竺不傻,他应该能听懂。
糜竺却是一愣,“徐州附近就产茶,我为何要去巴蜀”
见刘备也愣住了,糜芳开口解释道:“吴郡有山名曰茶岭,早年有王侯在此广招僮仆,授以种茶之法,时至今日已有近百年了。”
原来如此,刘备老脸一红,向糜芳拱了拱手,感谢他的科普。
糜芳得意一笑,被糜竺狠狠瞪过去,连忙垂头不语,继续做闷葫芦。
“既然子仲兄看好这生意,那就做得,我们慢慢谈。”对于赚钱的生意,刘备是从来不会拒绝,当即答应下来。
二人又商谈了片刻,裴元绍过来禀报,说是午餐已经准备妥当,请使君和二位客人前去用膳。
这会吃什么饭
糜芳和糜竺有些纳闷。
“幽州苦寒之地,一天吃两顿饭顶不住,我们都是吃三餐。”刘备站起身来,向二人解释起来,然后微笑着说道:“子仲兄,令妹若是不嫌弃,就去后堂和女眷们一起吧,你我二人单独聊聊。”
“使君怎么知道”糜芳惊得张大了嘴。
“下次扮作男子的时候,记得用脂粉盖住耳洞。”刘备抬手在自己耳边比划了一下。
第十八章 目标:南洋
对于糜竺这个历史上的大舅哥,刘备还是颇有好感的,这种好感不单单来自于书本上的记载,还来自于糜竺自身敦厚儒雅的气质。
两人谈了几句天下大势,只觉相见恨晚,短短一顿饭的时间过后,他们的关系就变得相当密切,对于糜竺此行的来意,刘备也基本弄清楚了。
徐州豪强众多,近年来更是以下邳陈家为首,形成了几个大商团,他们的足迹沿着长江、淮河以及海岸线,遍布东西南北,久而久之,有些小矛盾就不可避免地被放大、激化了。
下邳陈家掌控着广陵这个长江重镇,在长江流域的行商和航运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东海糜家既要在长江里面和陈家抢生意,还要在海上跟扬州豪强竞争,力量分散不说,利润也越来越薄。
这次糜竺北上广阳,亲自求见刘备,目的就是搭上幽州商会这条线,直接把幽州出产的各类商品走海路运往徐州售卖,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子仲兄所图非小啊。”刘备笑着说道,手指轻轻叩击桌面,用心思索起来。
为了集中力量,迅速树立幽州商会的高端形象,这一年多来,幽州出产的所有东西都是直接运往洛阳,以汉朝的腹心地带作为集散地,再辐射到其他州郡,也就是说,徐州人想要用到幽州的好东西,必须通过商旅沿江运送过来,成本自然高了不少。
早在去年,陈家就通过幽州商人,多次向刘备发出请求,希望开辟一条幽州直通徐州的商业路线,但是这些请求无一例外,全部被刘备以“产量有限”的理由给拒绝了。
其实根本不是什么产量有限,刘备是在生陈家的气,故意拿捏他们呢。
在刘备看来,自己是堂堂大汉幽州牧,宗亲出身,陈家想要谈合作,并且是有求于自己的合作,至少也要派出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前来,这才算是重视。
结果呢,陈家人连面都不露,只是通过商人带信,这种姿态,让刘备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
糜家就不一样了,当代家主亲自上门拜访,姿态还摆得特别低,这让刘备觉得他们是真有诚意。
“使君对糜家有什么要求只管提出来,我会尽量满足。”糜竺见刘备半天不说话,心中有些急切。
“我的要求有三条:第一,在朐县修建一座幽州商会会馆,规格等同洛阳馆;第二,糜家与幽州商会共同组建海上商队,以沓县、朐县为基地,拓展交州航线。”
刘备还没伸出第三根手指头,话题就被糜竺的苦笑给打断了,“使君明鉴,从中原到交州的商路固然利润极为丰厚,可是风险也太大,南洋风高浪急,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更何况沿途还有海贼出没。”
所谓的海贼,除了少数以打家劫舍为生的,其余都是交州和扬州的豪强,他们为了垄断海上贸易的利润,不惜组织船队假扮成盗匪,由于这些人熟悉海况,外来商船基本都难逃他们的毒手,久而久之,北方商旅就只能忍气吞声,将自己的脚步停止在长江口。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条,海上商队要从辽东造船厂购买新式船只,并由辽东水师护航,护航费用为利润的两成。”刘备伸出第三根手指。
自从刘备提出龙骨理论,辽东的造船业就迎来了一场大变化,船匠们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将许多种船型由图纸变成了现实,并招募了大量人手在海上进行试验。
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就是平底快船,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华夏三大船型之一沙船。
这种船型方头方尾,甲板宽敞,型深小,干舷低,多桅多帆,航速比较快,舵面积大又能升降,在深水浅水都能行走自如,是极为优秀的商船。
船型先进,再加上辽东的优质钢铁,无论是铁箍加强的龙骨、桅杆,还是榫卯钉合技术、都极大地增强了船身强度,和汉代主流的商船相比,领先了好几个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