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遣楹 分节阅读 60(1 / 2)
d中。
衙役们陆陆续续从姜恻的府邸中撤了出来,准备押着屈夜梁去往江宁府的府衙。
起初众人还万分惧怕屈夜梁,怕他生事,但行了几炷香的时间后,见他默不作声,看上去也分外配合,这厢也放松了警惕。
“我不走。”屈夜梁一眯眼,突然停住了脚步。
“嗯”众衙役面面相觑,不知所谓。
“我说。”屈夜梁邪笑着,眼中寒光迸出,“我,不,走。”
不待众人反应,他手上的链条就落了下去,那些衙役突然感到一股巨大的劲气向他们袭来,眨眼之间,将他们永永远远打入了无常地狱。
泠泠暗起,澌澌渐紧,萧萧忽住,蓦地无声,不见一人。
寻见了”真凶”,衙役们自然也就离开了,剩下的人留在姜府自然也没有甚么意义,李韫奕与包括姜恻在内的众官员告罪一声,又客套几句后,就从姜府的侧门出了来。他方步出门,还没行几步,整个人身都颤抖起来:既然景椿之死与屈夜梁无关,那莫不是教旁人听去了自己与景椿的计划究竟是何人会不会又是姜恻的抢先一步
不会,不会,这样隐蔽之事,姜恻才从常州府归来,他根本无从知晓。
事已至此,也只能将错就错了,接下来若按原先计划,下一步该正当李韫奕这样安慰自己时,猛地就闻见了浓重的血腥味。
那是,人血的味道。
而出现在李韫奕面前的,是三五成群流寇模样打扮的数名壮汉,各个面露凶光,不由分说提刀就要朝李韫奕砍去。
李韫奕挪不开步子,眼睁睁看着那刀劈下,可那举刀大汉的刀硬生生停到了空中,随着几声惨叫,那汉子的身体从中裂开,血肉扑了李韫奕一脸。
“暮寒,地狱容我一人去就好。”屈夜梁从后面走来,带着那张妖孽似的脸,手上拿着一把方才还在贼人手上的刀。
李韫奕面色一变,也顾不得自己身上的不堪,看着屈夜梁浑身的鲜血,突然就想起了甚么:“你那晚还是把人杀了”
“嗯,他看见你的脸了。”屈夜梁没有否认,他一边揩去迷住眼的异物,一边淡然道,“那晚见过你的人,我会挨个刃之。”
暮寒啊,那所谓的人间金陵城,天上蕊珠宫,你想要的,我会挨个护好。
听闻这样意料之外的话,李韫奕怔住了,只觉有一股火焰在脑中轰然炸响,泪就不受控的留了下来:“你先前应过我怎就”
屈夜梁也是愣住了,他哪能想到李韫奕就因他这一句话,就这么哭了出声。
一个而立之年的男人,在屈夜梁面前,如此不顾失仪与否,肆无忌惮决堤于此。
“你还想让我背负多少骂名我一直想当个立世君子,你怎就不容我”李韫奕抽噎着,泪不能止,“阿梁,我到底欠了你甚么”
“暮寒,对不住,对不住。”屈夜梁慌了神,收起了眼中的狠厉神色,忙将手中的刀弃了,“我听话,我不杀人了,我再也不杀人了。
“早知如此,我就不去杨府了,我现在怀疑近日的任何事都与那杨府一晚有关。”
“暮寒,你也知你拒绝不能。”屈夜梁将李韫奕揽入怀中,轻轻拍着他的背,轻声安慰道,“他让你去取剩下一部分情报,放给是我,我也拒绝不能。”
“你的剑法那样明显,杀若是杀了人,官府迟早会寻到你。”李韫奕落下的泪珠像极了被砸烂的满地碎瓷,一片一片剐在屈夜梁的心窝上,“况且那人是钟不归的人,你杀了那人,钟不归能不找你麻烦么”
“我自知”屈夜梁低叹一声,“所以我那晚用的并非是丹阙剑,而是”
就在此时,屈夜梁只觉身侧一股无形劲气疾冲而出,硬生生击碎了余下尾音,见状,屈夜梁来不及多想,下意识搂着李韫奕连忙避开,随着一阵清晰长剑脱鞘的清吟之声,屈夜梁看清了眼前之人。
“你们刚刚说了甚么”
作者有话要说:望书归,下手迟都是词牌名。
第78章
自那次犹豫过后,玉如轶还是将有关陶白钱庄与杨府的情报告诉了沈骞翮,不过与他料想的情况一致,按照沈骞翮所在的落脚处传去后,还真真是铁定的杳如黄鹤,根本不曾有过一点回声。
这让玉如轶十分心焦,不仅是在质疑自己此举的正确与否,毕竟自己下意识就将沈骞翮划入了可信任之人的范畴内,这样的石沉大海,便更是让玉如轶莫名有些担心起他的安危来了。
沈骞翮每日一副沉沉欲睡的样子,若不是那人道行过高,便是那人真的不能成事。
不过有公良世家的人在他身侧,应该应该不会出大乱子罢。
毕竟人是朝廷派来到镇江府查案的,虽然甚么忙也不曾帮上,但若是出了甚么差错,问罪到才将案子后续种种处理好的自己头上,新账旧账一齐算下,那玉氏便再无翻身之日。
看在沈骞翮曾与玉笙寒交好的份上,玉如轶替他拦了朝廷那边的重压,能拖一天算是一天。玉如轶这厢真真也算得上是仁义至尽了,毕竟那人不让草草结案,但又不言如何破局,再这么僵着,只怕任何人都不好过。
自杨府灭门案已是过了两月有余,也就在玉如轶刚把消息送出去不久后,陶白钱庄就莫名起了火。加之会天大风,火势甚炽,玉如轶只觉糊味都跑到了镇江府。
当然走水不是甚么稀奇之事,镇江府下设几城也隔三差五也有走水之事,但自己刚查到杨府的事,陶白钱庄就没了,这样的巧合,玉如轶接受不能。
杨府的帐目是否就此葬入火海 所谓的真相是否就此掩埋陶白钱庄是被迫卷入了这件事中,还是本身与杨府之间就不干不净
还有,为甚么杨府要将帐目先于七月十四几日寄去陶白钱庄
玉如轶全然无从知晓。
一想到这些无从下手的问题,玉如轶便头痛齿亦痛,每每一撩鬓角,就要落下几根银丝来,他不过二十余岁,离而立之年还差了几年,就这样生了白发。
玉如轶盯着手中断发,倒在椅上连吁几声,似要将这些年的愁苦一并叹完若是自家堂兄在此,定能知晓该如何出手破阵。
当年自己少不更事,还嘲过玉笙寒日益渐繁的华发,那时的玉笙寒难得笑了笑:“幺儿,世事浑浊,人生无常,若发白一根能明一片君子之道,救得天下众人,那玉某甘愿一夜鬓发皆去,化作老态。”
“这如何使得”玉如轶趴在玉笙寒的腿上直摇头,“堂兄本就是君子,自然所为亦是君子所为,何必如此折损自己世上贤能之士千千万,天下又不是必须堂兄一人来救。”